综上所论,还是将乾初之学定为以道德本心为首出者较为妥当。其强调“欲”是激于宋明儒特别是程朱儒者中的偏枯干瘪倾向使然,此与戴东原同。但是两人重“欲”的理据并不同。乾初是站在心学立场上,将僵枯、逼窄的“天理”激活、撑大,释放更多一些“生趣”,并未丢掉“天理”。相反,他很重视“礼法”。不仅自己立身处事一准儒者矩矱,而且“议礼尤精”[52],并著有《补新妇谱》、《丛桂堂家约》等隆礼之作,可谓秉礼之大儒。戴东原则为考据之大师,思想上痛诋“后儒以理杀人”。其学丢掉了前儒的“天理”,以“血气心知”为首出,已与宋明儒学传统成决裂之势。故梁任公说,“其哲学之立脚点,真可称二千年一大翻案”、“伦理学上一大革命”。(见《清代学术概论》)乾初之学则无此“革命”。
[1] 乾初名确,1604—77。为示礼敬先贤之义,文中以字称。
[2] 参侯外庐等主编《宋明理学史》下卷,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二版。
[3] 见刘述先《理学殿军——黄宗羲》一文,吴光等主编《黄梨洲三百年祭》,1997年当代中国出版社。
[4] 衷尔钜《蕺山学派哲学思想》,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5]关于乾初思想的心学性质,也有学者指出过,但似未入乎其中作正面论述。参王茂等人著《清代哲学》。安徽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6] 参乾初《秋游记》一文及《平水东岳庙谢别先生》一诗。
[7] 《陈确集》下册,页626。按:有学者说“江水汩汩”一诗是“述说未见蕺山前的愤悱心情”。(詹海云:《陈乾初大学辨研究》(台北:明文书局, 民国七十五年),页60,注(5)。)此说非是:此诗成于拜师归来之后,前章追忆出行前拜师以求解惑释疑的迫切愿望;后章表现归来后,已知用力方向,努力以“千秋大业”自励的迈越情怀。
[8] 有学者认为乾初是“注重习行工夫、经世致用,在现实的社会生活和活动中追求实理实益”的代表人物(王茂等人著《清代哲学》,页499)。这似乎有意将乾初之学归为“实学”。
[9] 《书〈大学辨〉后》,《陈确集》下册,页559。
[10] 乾初说:“比年以来,呶呶好辨,几有同子舆氏之不得已者。”(《大学辨二》,《陈确集》下册,页578)
[11] 《辑祝子遗书序》,《陈确集》上册,页240。
[12] 《瞽言四》,《陈确集》下册,页462。
[13] 《书〈大学辨〉后》,《陈确集》下册,页609。
[14] 乾初辨《大学》有任臆武断处,此处不及详论。本人在《陈确评传》中对此有论述。此书近期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15] 如侯外庐称乾初为“十七世纪的一位大胆的唯物主义思想家。” 侯氏:《介绍陈确著书中仅见刊本〈葬书〉的思想》,《新建设》(1957年第6期),页56。衷尔钜说乾初“在批判程朱理学和宗教观迷信阐发的主要是朴素唯物论哲学思想”(引按:此句文理似未通畅)。见《蕺山学派哲学思想》(同上),页311。
[16] 《地脉论》,《葬书下》,《陈确集》下册,页496。
[17] 《投当事揭》,《陈确集》上册,页367。
[18] 《与张元岵前辈书》,《陈确集》下册,页488。
[19] 《与同社书》,同上,页483。
[20] 《陈确集》上册,页129。
[21] 《语录上》,《陆九渊集》(北京:中华书局,1980),页400。
[22] 《大学或问》,《四书或问》(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页23。。
[23] 按:此中所言“致知”,可能指朱子学派之“致知”,也可能指王门江右“归寂派”之“致知”。 乾初此中所言迁改,实质上同于阳明之“致良知”。
[24] 按:乾初此引“可与权”、“从心不逾”之说虽未必合乎《论语》本义,然正可明其做工夫必以心为主宰之意。
[25] 《与刘伯绳书》,《大学辨四》,《陈确集》下册,页620。
[26] 关此本人在《陈确评传》中有详述。
[27] 《又[答张考夫书]》,《大学辨三》,《陈确集》下册,页600。
[28] 见前引。按:“独体”是乾初师蕺山的常用语,与“本体”同义。
[29] 在给某思想家作学派上的定位时,大致可从该思想家的生命实存、其理论主张之客观义理形态以及该思想家在学派归属上的自觉等层面着眼。就乾初而论,从生命实存上看,他据以安身立命的是素位之学、慎独之教。从客观义理形态看,他讨论的心性、知过改过等问题仍是理学话语,他在“圣学”方面的思想主张大致合乎心学路线。从自我认同角度看,他自觉护持的也是陆王心学。所以,本文认定乾初之学未离乎宋明儒学传统、可归心学一系。至于他对宋儒的种种非难,那是以他对宋儒之说的理解、解释以及他对他自己的真实思想在学理上所作的把握为前提的。由于他对宋儒之说有误会,解释上有差失,而他自己对他本人的真实思想的真正理论意蕴也未必能把握得准确无误、通透洞明,一如一个文学家未必能对自己作品的真正美学意蕴有洞明的把握一样,所以不宜因看到乾初对宋儒之说有种种非难就遽下结论,说其学脱离了宋明儒学传统。
[30]《答陈乾初》(丁酉),《杨园先生全集》(清同治间江苏书局刊本),卷二,页10。
[31] 同上,页12-3。
[32] 按:考夫以为乾初之非《大学》类乎“以嫌疑杀人”。
[33] 《愿学记三》,《杨园先生全集》(同上),卷二十八,页14。
[34]《备忘二》,《杨园先生全集》(同上),卷40,页11。
[35] 分别见《陈确集》下册页425,461,468-9。限于篇幅不录,大致不外“天理从人欲中见,人欲恰好处即天理”这些意思。
[36] 按:乾初出此语时自认为“胜之之辞,非灭之之词”,与“灭人欲”不同。乾初如此说,是因为他对前儒“灭人欲”之说有误会。其说实与宋儒“无欲”、“存天理灭人欲”之本意一致。详下文。
[37] 牟先生评蕺山之说见《从陆象山到刘蕺山》第六章第一节。
[38] 至于明道“天下善恶皆天理”、“事有善有恶,皆天理也”等说,则另当别论。关此可参牟宗三先生《心体与性体》第二册“程明道之一本论”章第二节“天理篇”下之“附识:明道言第二义之天理”这一部分。
[39] 《瞽言一》,《陈确集》下册,页425。
[40]《河南程氏遗书》卷十五,《二程集》(北京:中华书局,1981),第一册,页144。
[41] 《朱子语类》卷十三(北京:中华书局,1986),第一册,页224。
[42] 同上。
[43] 《大学章句》首章。
[44]《传习录上》,《王阳明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上册,页7。
[45] 同上,页28。
[46] 同上
[47] 《朱子语类》卷十三(同上),第一册,页224。
[48] 《与吴仲木书》,《陈确集》上册,页137。
[49] 乾初虽与宋儒相辩不置,但无意从根本上否定宋儒之学,他甚至说“宋儒之言学,其得者尝十九”(《再与来成夫书》,《陈确集》下册,页614)。
[50] 《瞽言四》,《陈确集》下册,页468,469。
[51] 《朱子语类》卷十三(同上),第一册,页223。按:此语中两“人欲”含义不同。后者指“天理”的反面,前者指人性之自然,相当于气质之性。
[52]黄梨洲乾初墓铭中语。按:黄氏《明文海》录乾初论礼之文多达十来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