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宗三与现象学(4)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5
到共同的形而上学基本旨向,在海德格尔那里没有看到共同的方法途径,因此在牟宗三与现象学之间本应贴近的距离被人为地拉大了。而最能够直接体现这个切近距离的,从现象学方面来说应当是舍勒在伦理学与现象学方面的相关思想。换言之,与牟宗三的思想意旨和思想方法最为接近的现象学家是舍勒。
 
当然,由于牟宗三对舍勒没有直接的了解[41],至少没有做过直接的评论,因此对他们两人之间关系的探讨只能具有某种比较研究的性质。它至少可以在两个基本方向上进行:其一是在内容上:牟宗三与舍勒都在追求客观的理念与价值,并且共同耕耘在伦理、宗教等实践哲学领域。在宽泛的意义上,他们从事的是伦常行为与对象的现象学,而不是认识行为与对象的现象学。他们都把伦常行为看作是第一性的;或者说,把实践哲学视为“第一哲学”;但他们同样也相信,虽然伦常行为较之于认识行为是奠基性的行为,但却需要通过认识行为来加以澄清。其二是在方法上:牟宗三与舍勒都在追求道德认识的直接性、伦理直观的明见性,反对康德“本体”概念或“物自体”概念的“糊涂”或“隐晦”。而且他们实际上都在运用现象学的本质直观方法,无论是以“智的直觉”(intellektuelle Anschauung)的名义,还是以“伦常明察”(sittliche Einsicht)的名义。[42]
因此,从以上所指出的各个观察角度来看,在牟宗三与现象学之间即便没有一种完全相合的关系,也绝不存在一个根本对立的关系,而更多是种种可以会通和互补的可能性。本文只是对这个关系的一个初步梳理。笔者相信汉语学术界在这个方向上的研究还会进一步展开。
 Abstract 
Mu Zong-san and Phenomenology
This article makes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fundamental relations between Mu Zong-san's thoughts and phenomenology. From the viewpoint of  Mu Zong-san's understanding of phenomenology, he hasn't found the common and basic interest and orientation of metaphysics in Husserl, neither has he found  the  method and approach shared in Heidegger. Therefore the distance between phenomenology and him, which is supposed to be shorter, is expanded factitiously. It should be Max Scheler's relative thoughts in ethics and phenomenology from the standpoint of phenomenology that can best embody this shorter distance directly. Totally speaking, even if there is no relationship of complete adequation between Mu Zong-san and phenomenology, there is absolutely no relationship of radical opposition. It is more probable that there are various  possibilities of mutual communication and supplement. 
   总的说来,牟宗三所说“海德格尔的路是思之未透,停止在半途中,两不着边的,既挂搭不上现象学,又挂搭不上理想主义的大路”[40],虽然在一定意义上是确切的,甚至可以为海德格尔本人所接受,但终究还是一种外在的批评。他在根子上还是从传统的、也是康德的立场出发,或者说,是按照新康德主义的理路来理解和反驳海德格尔,在许多方面类似于卡西尔对海德格尔的批评。同样因为囿于康德的理解,牟宗三也没有注意到当代现象学对康德二元论的解构与克服。这里所说的“二元”,不仅是指“现象”与“本体”意义上的二元,而且也是指“认识本体”与“道德本体”意义上的二元。尤其是海德格尔的思想,虽然仍处在牟宗三所说的“半途中”,或者他自己所说的“途中”(unterwegs),却在某种程度上指示出一个可以既避开“智识主义”(Intellektualismus),也可以避开“道德主义”(Moralismus)的方向。笔者将在其他地方对此问题做进一步的展开。


注释:
[1] 傅伟勋,《从西方哲学到禅佛教》,北京,1989年,页239。
[2] 牟宗三,《智的直觉与中国哲学》,台北,2000年,页367。
[3] 牟宗三,《智的直觉与中国哲学》,同上,页362。
[4] 牟宗三,《智的直觉与中国哲学》,同上,页364:“属于哲学研究的现象学与其他专学不同,它不划定一特殊的主题以为对象,它是一切科学的基础,它是面对眼前的经验事实而步步向其内部渗透以显露其本质,以期达到一准备的科学,它无如何设定。此是胡塞尔所表象者。”
[5] 牟宗三,《现象与物自体》,台北,1996年,页38:“我们依‘人虽有限而无限’的预设,承认两种知识:1)智知,智的直觉所成者。2)识知,感触直觉所成者。”
[6] 牟宗三,《现象与物自体》,同上,页39。他的将这两种存有论也称作“无执的存有论”和“执的存有论”。
[7] 这篇文章的第一部分将载于《哲学研究》,2001年,第10期。全文将载于:《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第5辑。
[8] 参阅,蔡仁厚,《牟宗三先生学思年谱》,台北,1995年,页90-91。
[9] 刘述先,“牟宗三先生临终遗言‘古今无两’释”,载于:《牟宗三先生纪念集》,台北,1996年,页493-498。重点号为笔者所加。
[10] 牟宗三,《中国哲学十九讲》,台北,1983年,页437-438。
[11] 对此可以参阅笔者在“智性直观”的文章中的较为详细说明。
[12] 牟宗三,《五十自述》,台北,1989年,页88。
[13] 熊十力,《新唯识论》,北京,1985年,页372-373。熊十力,《新唯识论》,北京,1985年,页372-373。
[14] 参阅:熊十力,《新唯识论》,同上,页254-255。这与我们前面曾提到的牟宗三对“识知”和“智知”的划分别无二致,可以相互对应起来。
[15] 参阅:熊十力,《新唯识论》,同上,页254-255。
[16] 这是伽达默尔的说法。对此参阅:H.- G. Gadamer, Neuere Philosophie I, Hegel, Husserl, Heidegger, GW 3, Tübingen 1987, S. 13:“‘认识任务的转变’是通过现象学而达到的。”("Es ist eine 'Verwandlung der Erkenntnisaufgabe', die durch die Phänomenologie erreicht ist.")
[17] 牟宗三,《智的直觉与中国哲学》,同上,前言页3。
[18] 牟宗三,《智的直觉与中国哲学》,同上,页366。牟宗三在书中将这个对海德格尔的“衡断”归结为五点,但第二点和第三点实际上可归结为一点,即这里的第二点,故有此四点之说。
[19] 牟宗三,《智的直觉与中国哲学》,同上,页348。
[20] 只是“或许”,因为我们在后面关于牟宗三对海德格尔的第三个批评中还会看到海德格尔后期并未放弃现象学与存在论之“内在关联”想法的一个例证。
[21] 牟宗三,《生命的学问》,台北,1984年,页35。该书初版于1970年,但应当早于1969年之前完稿。——这里不去讨论牟宗三的这个命题是否对柏格森(H. Bergson)、狄尔泰(W. Dilthey)、齐美尔(G. Simmel)等人的生命哲学思想有效。
[22] 牟宗三,《智的直觉与中国哲学》,同上,页348。
[23] 参阅:Heidegger, Sein und Zeit, Tübingen 1979, § 5(中译本,陈嘉映、王庆节译,北京,1999年)。参阅:Heidegger, Sein und Zeit, Tübingen 1979, § 5(中译本,陈嘉映、王庆节译,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北京,1999年)。
[24] 牟宗三,《智的直觉与中国哲学》,同上,页366。
[25] Heidegger, Einführung in die Metaphysik, Tübingen 1976, S. 1(中译本:熊伟、王庆节译,北京,1996年): "Warum ist überhaupt seiendes und nicht vielmehr Nichts."
[26] 牟宗三,《智的直觉与中国哲学》,同上,页352。
[27] 参阅:Kant, Kritik der reinen vernunft, B 34-35, B 50 等等,同时参阅Heidegger, Kant und das Problem der Metaphysik, Frankfurt a.M. 1975, S. 49.
[28] 参阅:Heidegger, Zur Sache de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