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际竞争关系中形成的防御性的自由主义的个人主义, 是我们东亚儒家传统文化圈里的国家竭力追求的目标, 这仍然是有效的“近代化-现代化”之路吗? 对我们意识中根深蒂固的儒家伦理进行批判的继承, 是否应该成为我们新的对策和方案? 如果我们选择后者,我们必须克服每个人的“私心”而具备追求“公共善”的高度的道德意识。还应当实现从制度上能保障所有人的平等权利, 完善自由透明的民主制度。“家族主义性质的”(paternalistic)社群主义, 如果没有“公论”的,社会制度的制约, 极易滋生“任人唯亲的关系主义”(cronyism)的弊病。因此, 笔者还是认为批判地继承儒家伦理是21世纪东亚哲学界所应研究的非常重要的课题。
参考文献:
原典资料:
杨伯峻, 《论语译注》, 中华书局(北京), 1980
杨伯峻, 《孟子译注》, 中华书局(北京), 1984
李涤生, 《荀子集释》, 学生书局(台北), 1991
王叔岷, 《庄子校诠》(全三册),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台北, 1984
《周易传义大全》(全四册), 汉城:学民文化社 影印本, 1986
《四书集注》, 中华书局(北京), 1977
《朱子语类》, 中华书局(北京), 1983
研究资料:
李承焕, “对亚州价值”的谈论学的分析”, 《开明的知性》 4号, 1998年秋季, 汉城(教授新闻社)
宋荣培, “与西方不同的儒家式现代化是否可能”,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北京(中华书局),1995 第2期
宋荣培, 《人间与自然》, 汉城:哲学与现实社, 1997
Hans-Peter Martin/Harald Schumann, 《全球化的圈套》, 姜守石译, 汉城(营林卡德纳出版社),1998
Loather Schaefer, "Selbstbestimmung und Naturverhaeltnis", Ueber Natur, (herg. O. Schwemmer), Frankfurt a, M., 1991
A. MacIyntyre, After Virtue, Univ. of Notre Dame Press, 1984
Michael C. Kalton, "Extending the Neo-Confucian Tradition: Questions and Recomceptualization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in: Confucianism and Ecology, ed. Tucker/Berthrong,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