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教学改革理论研究——人文素养的培(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07-17

在中国通史传统教学中注重教学效果的外在变化,即大学生是否掌握了书本知识,答题正确与否,成绩有否提高等。新的教学观把大学生的内在变化视为教学的目的,即激发学生情感态度的变化,帮助大学生建立历史的知识结构,而不只是记住历史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背出现成的结论,更多地关注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以及学习和认识历史的能力,关注大学生学习历史后思想感情的变化。中国通史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已成为绝大多数历史教师的共识。重学习的结果是传统教学观的产物,因为传统的教学观把“掌握知识”看作是基础学力的第一要素。而素质教育的学力观把学习动机、兴趣和思维能力看作是基础学力中的首要因素。大学中国通史学习是一个认识中国历史的过程,从感知中国历史到积累中国历史知识和理解中国历史,再到对中国历史现象进行思考、比较、分析、了解中国社会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找到中国特殊国情下历史发展的特征和规律,从而认识中国的历史和现实的关系。
中国通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取向是既让学生掌握传统教学所重视的基础知识,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造性,同时也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就要求大学历史教师在设计和实施中国通史课堂教学时,首先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明确哪些内容对大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是最有价值的,哪些内容是最能体现新课程的价值取向,也就是说,哪些内容是该学科或课程的基本结构和基本思维方式,哪些是核心知识或主题,然后围绕该核心内容;找出适当的有意义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与其背后的重要主题、核心概念、规律和法则原理以及思维方式、技能等要素相联系,通过大学生聚焦性的、反省性的探究,把大学生引导到对其中的基本结构的理解上,并全面开发大学生的潜能,成为有效的问题解决者。大学历史教师在备课时切忌把关注点仅仅放在一个知识点或一堂课上,而要把立足点提高,把背景扩大,要立足于中国通史课程的整体目标上,把握大学历史学科的基本结构,实现课堂教学过程中问题解决教学的结构化。教师不仅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课程标准的执行者、教材的转述者,更要成为能够综观全局,能够驾驭课程的真正的策划者和开发者。所以,大学历史教学中采用现代教学方式指导大学生进行探究合作学习,让大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广泛收集、接触众多的史籍、文献和实物等史料,让他们学会对史料进行分析、判断,从而认识中国历史事件的发生以及历史结论是如何得出的,并初步分辨出哪些文献和证据是可信的。使大学生在探究中,学会正确认识历史的科学方法,培养大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终身学习意识。
综上可以发现,中国通史课程的教学任务是除向学生传授人文知识外,更主要的是培养大学生由这些知识内化后所凸显出来的气质修养、人文精神,培养人的灵魂、意识、情感和信念的知识,从而使大学生形成高尚的思想品德、稳定的心理素质、良好的思维方式,和谐的人际交往,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中国通史教育带给大学生的往往是思想意识、价值观和人生观方面的转变,而这才是人的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最有意义的东西。从这一点讲,在中国通史教学过程中人文精神的涵养比单纯的知识传授更重要。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积累知识,还要注意构建知识整体体系与结构,培养系统学习和整合学习的能力。中国通史教学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由于大学生素质教育是一种整体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历史学科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由于它的学科特点决定的。中国通史教学既可以使大学生掌握历史知识,了解中国的过去,又能够促进大学生历史意识的生成和运用历史知识能力的发展,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使大学生会以全面、客观、辩证、发展的眼光来认识人类社会,改造人类社会。大学历史教师应充分发挥中国通史学科这一优势,拓展大学历史学习的开放性,扩大大学历史教学的范围和视野,把课堂教学实践作为大学中国通史教学活动的依托和载体,把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和人文素养的培养进一步深化,使中国通史教学在大学课堂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翁伯赞著,《历史哲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2.张书学著,《中国现代史学思潮研究》,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3.范文澜著,《中国通史》(十卷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4.齐健、赵亚夫著,《历史教育价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5.刘军,《历史教学的新视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6.聂幼梨,《历史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7.赵亚夫,《国外历史教育透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8.张桂芳,《反思历史、明理启智》,历史教学,2003年6期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