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院校普通话教育中的合作学习模式探究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07-30
[摘要] 本文依据合作学习相关理论、普通话课程性质和教学对象特点,提出了六项基本原则,构建了合作学习的基本模式,设计了课堂教学步骤和流程图,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普通话水平。
[关键词] 高师院校 普通话教育 合作学习 教学模式
众所周知,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教育四大支柱,因而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是时代的要求,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作为人际交往工具的普通话,具有很强的交际性和实践性。对此,我们应该把合作学习的理念渗透到普通话教育的各个层面。本文试就普通话教育中构建合作学习模式的依据、原则和教学实践进行了探究。
一、模式构建依据
合作学习以现代社会心理学、教育社会学以及群体动力、建构主义、动机、认知、多元智能等理论为基础,以研究与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师生、生生、师师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方式,以小组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是极富创意与实效的教学理论、策略体系及学习方式。
普通话教学既包含了语言知识的传授,又包含了言语技能的训练,实践性远远超过了理论性,本课程学习的总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听说普通话的能力。因而在教学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言语技能训练为中心,以说话为重点,通过大量的有效的训练,形成良好的普通话语言习惯。
高师学生入学年龄普遍在18岁左右,错过了学习语言的黄金时期,但他们领悟力强,目标意识明确,对普通话的实用价值和社会地位有较高的理性评价;加之政府强势推广普通话,明确提出测试的等级要求,他们有学好普通话的强烈愿望。
二、模式构建原则
科学性原则。合作学习应尊重科学,按客观规律办事。既不能盲目采取强硬措施,也不能放任自流。从高师生的实际出发,从普通话学习的规律出发,使合作学习在正确引导中得到控制和优化。
适当性原则。就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而言,有集体教学、小组教学、个别教学三种基本教学组织形式。众所周知,三种学习形式各有利弊,为了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设计合作学习时应该注重三者之间的有机结合,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时机来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
全面发展原则。开展普通话教育的合作学习,是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内在素质,培养创新能力,使他们把学习语言知识、掌握语言技能与自己的体验、兴趣和综合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使他们在德、智、体、美诸方面都得到发展。
因材施教原则。合作学习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既要注重学生普遍的知识水平与接受能力,又要考虑学生个性特点和个别差异,正确处理统一要求与发展学生个性的关系;既要照顾大多数学生的发展,也要兼顾“两头”的提高,既要促进优生的进一步发展,又不能放弃对差生的激励与培养。
有效互动原则。合作学习虽然提供了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机会,但还必须建立有效互动的教学机制。为此,一要阐明学习目的,明确小组成员的责任分工,告知学生评价的方法并适当教给学生相应的合作技巧;二要注重监控的有效性,对学生及时提供必要的帮助,促进他们合作机能的发展;三要及时评价,认真开展小组互评与自评活动,使学生学会分析自己的所得和存在的不足。
合作与竞争相统一的原则。学生为了完成复杂的学习任务必须合作,为了追求更完美的学习结果必须竞争。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既有组内的合作又有组间的竞争。由于合作小组具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特点,因此由多元智能理论可知组内成员各有所长,能共同协作完成复杂的学习任务。组间的同质性保证了各合作小组的竞争能在公正平等的基础上进行。
三、教学实践模式
近年来,我们根据合作学习的相关理论,结合在普通话教学实践中的体验,先后构建了“同桌互助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教师指导学生讲课教学模式”和“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这里,仅就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作一些探讨。
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是以3至6人组成小组学习的方式,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以促进学生在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等方面得到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能比较有效地解决教师面临的大班班级授课与普通话课程学习方式要求之间的矛盾,它是最常采用的一种合作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有很多种,如:学习小组成绩分工制,小组—游戏—竞赛式,组内合作式,切块拼接式,共同探究式,交际比赛式,小组调查法,小组促进教学法,合作性读写一体化等等,各种形式皆有特色,亦有其适用的范围。根据普通话教学的内容特点,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明显,教学班额又较大的现状,以小组成就区分法为主,辅以小组共同探究、演示活动、交际比赛等方式,整合成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教学模式——交换卡片法。这种模式更适用于单元练习或综合性练习。该模式的流程图是:
[关键词] 高师院校 普通话教育 合作学习 教学模式
众所周知,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教育四大支柱,因而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是时代的要求,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作为人际交往工具的普通话,具有很强的交际性和实践性。对此,我们应该把合作学习的理念渗透到普通话教育的各个层面。本文试就普通话教育中构建合作学习模式的依据、原则和教学实践进行了探究。
一、模式构建依据
合作学习以现代社会心理学、教育社会学以及群体动力、建构主义、动机、认知、多元智能等理论为基础,以研究与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师生、生生、师师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方式,以小组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是极富创意与实效的教学理论、策略体系及学习方式。
普通话教学既包含了语言知识的传授,又包含了言语技能的训练,实践性远远超过了理论性,本课程学习的总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听说普通话的能力。因而在教学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言语技能训练为中心,以说话为重点,通过大量的有效的训练,形成良好的普通话语言习惯。
高师学生入学年龄普遍在18岁左右,错过了学习语言的黄金时期,但他们领悟力强,目标意识明确,对普通话的实用价值和社会地位有较高的理性评价;加之政府强势推广普通话,明确提出测试的等级要求,他们有学好普通话的强烈愿望。
二、模式构建原则
科学性原则。合作学习应尊重科学,按客观规律办事。既不能盲目采取强硬措施,也不能放任自流。从高师生的实际出发,从普通话学习的规律出发,使合作学习在正确引导中得到控制和优化。
适当性原则。就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而言,有集体教学、小组教学、个别教学三种基本教学组织形式。众所周知,三种学习形式各有利弊,为了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设计合作学习时应该注重三者之间的有机结合,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时机来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
全面发展原则。开展普通话教育的合作学习,是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内在素质,培养创新能力,使他们把学习语言知识、掌握语言技能与自己的体验、兴趣和综合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使他们在德、智、体、美诸方面都得到发展。
因材施教原则。合作学习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既要注重学生普遍的知识水平与接受能力,又要考虑学生个性特点和个别差异,正确处理统一要求与发展学生个性的关系;既要照顾大多数学生的发展,也要兼顾“两头”的提高,既要促进优生的进一步发展,又不能放弃对差生的激励与培养。
有效互动原则。合作学习虽然提供了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机会,但还必须建立有效互动的教学机制。为此,一要阐明学习目的,明确小组成员的责任分工,告知学生评价的方法并适当教给学生相应的合作技巧;二要注重监控的有效性,对学生及时提供必要的帮助,促进他们合作机能的发展;三要及时评价,认真开展小组互评与自评活动,使学生学会分析自己的所得和存在的不足。
合作与竞争相统一的原则。学生为了完成复杂的学习任务必须合作,为了追求更完美的学习结果必须竞争。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既有组内的合作又有组间的竞争。由于合作小组具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特点,因此由多元智能理论可知组内成员各有所长,能共同协作完成复杂的学习任务。组间的同质性保证了各合作小组的竞争能在公正平等的基础上进行。
三、教学实践模式
近年来,我们根据合作学习的相关理论,结合在普通话教学实践中的体验,先后构建了“同桌互助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教师指导学生讲课教学模式”和“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这里,仅就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作一些探讨。
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是以3至6人组成小组学习的方式,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以促进学生在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等方面得到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能比较有效地解决教师面临的大班班级授课与普通话课程学习方式要求之间的矛盾,它是最常采用的一种合作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有很多种,如:学习小组成绩分工制,小组—游戏—竞赛式,组内合作式,切块拼接式,共同探究式,交际比赛式,小组调查法,小组促进教学法,合作性读写一体化等等,各种形式皆有特色,亦有其适用的范围。根据普通话教学的内容特点,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明显,教学班额又较大的现状,以小组成就区分法为主,辅以小组共同探究、演示活动、交际比赛等方式,整合成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教学模式——交换卡片法。这种模式更适用于单元练习或综合性练习。该模式的流程图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