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课表达练习的设计的问题和策略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04
    语文作为一种社会交际工具,其核心功能在于能够熟练“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参与社会交际。然而,我国的语文课程用于运用表达的教学时间不足四分之一,造成语文课程“理解”和“表达”教学时间配置的结构性失调,这是造成大多数学生“语文不过关”的直接原因。语文课程应该增加用于“表达”教学的时间,建构“理解”和“表达”并重,并且适当朝向“运用”的课程形态。
    当下语文课教师面对的是一篇篇课文,教师将大量时间用于课文解读,用于学生说话、写作等表达实践活动不能得到保证,这是造成部分学生表达能力低下的直接原因。在当前的语文课程背景下,许多语文教师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利用课文生成能够激发学生表达兴趣的话题,挤出时间引导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表达活动,增加阅读课表达实践的机会,这样能够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结合阅读课文创设表达练习,最常见的练习方式有复述课文、转述课文等。比如学了《哪吒闹海》要求学生复述哪吒闹海的故事;学完《桂林山水》要求学生以导游的身份介绍桂林山水的特点,等等。这类表达练习设计简单,如果能够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大多数学生都有参与表达的机会,不失为行之有效的表达练习。这类表达练习设计方法老师们都很熟悉,这里不再赘述。
    其实阅读课中教师创造的表达练习形式不胜枚举。下面我们按照表达练习的功能,分类介绍几种阅读课上常用的表达练习设计与指导。
    一、运用课文词语的表达
    按照脑科学的研究,小学生正处于语言发展的敏感期。因此扩大学生的词汇量,丰富学生的词语积累,是小学各年段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上世纪各版本的语文教学大纲都强调掌握的常用词语不仅要理解,而且“大部分要会运用”,这是对词语教学目标的正确阐释。为此,阅读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文本中的词语进行表达,既能加深对词语意思及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将消极词汇转化为积极词汇。一些优秀教师对词语教学目标的认识比较深刻,经常会结合课文教学穿插运用词语的表达训练,这样的教学意识难能可贵。我们研读下面这个课例。
    【课例1】三年级《旅行家树》(教学片段)
    媒体出示:
    它站在美丽的住宅区,也站在华丽的别墅门前,那么青翠,那么优雅,给建筑物增添了几分秀丽和清幽。
    1.读这段话,体会这句话中“美丽、华丽、秀丽”运用的准确性。
    2.选择下面的词语,描绘一下旅行家树给建筑物带来的美丽。
    (出示:美丽、华丽、秀丽、青翠、优雅、清幽)
    生:美丽的旅行家树,站在华丽的别墅门前,给别墅增添了几分秀丽。
    师:用了三个词,不错。
    生:青翠而且优雅的旅行家树,站在华丽的别墅门前,给别墅增添了几分秀丽和清幽。
    师:真了不起。用上了五个词。还有谁想说一说。
    生:美丽的旅行家树,站在华丽的别墅门前,舒展着它那青翠而优雅的枝叶,给建筑物增添了几分秀丽和清幽。
    师:你把六个词都用上了,而且用得很正确,句子组织得也很通顺,太了不起了。
    教师从课文中挑选出六个形容词,根据课文内容随机创设了一个情境,让学生“描绘一下旅行家树给建筑物带来的美丽”。这是一种根据给出的内容尝试运用多个词语的造句练习。由于说话内容是给定的,不需要学生另起炉灶再动脑筋,所以学生可以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到这些词语的组织运用上:如何把给出的词语尽可能多地组织到自己话语中,如何把话说清楚,说连贯,说通顺。这种练习富有挑战性,需要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智慧来应对;但是又有很大的适应性,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力需求,好的同学六个词语能全部运用,差的同学可以少用几个。但是不管用多用少,都能不同程度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教师选出的六个词语中“美丽、华丽、秀丽”是一组近义词,教师没有刻意让学生来辨析它们的细微差别,而是让学生在运用中体会它们的区别,学生在自己的话语中运用正确妥帖了,那么词语教学应该说是到位了。所以语文课中的词语教学不一定是解释词义,让学生在运用过程中领会词语的意思,不仅可以加深对词义的深入理解,而且能够提高学生词语学习的水平。
    二、基于课文情境的转述
    这类表达训练就是根据课文思想内容生成适合学生表达的情境话题,让学生进行口头或书面表达,这也是阅读课上最常用的一种训练表达的方式。
    【课例2】《新型玻璃》
    师: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都弄明白了吗?
    (全班学生举手,表示明白了)
    师:我不打算让你们说了,我想让你们写。写什么呢?(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自述”两个字)“自述”是什么意思?对,就是自己介绍自己。现在我把全班分为五组,第一组写“夹丝网防盗玻璃自述”,第二组写“夹丝网玻璃自述”,第三组写“变色玻璃自述”,第四组写“吸热玻璃自述”,第五组写“吃音玻璃自述”。现在你们都是新型玻璃了。请把你们各自的特点、作用写出来,为自己做个广告。看谁会夸自己。当然喽,要实事求是,不要吹牛。
    这类写话练习由于表达内容是课文给定的,无须学生发挥,只是叙述对象变了,原来是作者以第三人称叙述,现在要求学生用第一人称叙述,因此学生必须变换角色身份重新组织话语,把一种新型玻璃的特征说清楚,说连贯,说通顺。这种练习设计有趣,也富有挑战性。学生在表达过程中获得的不仅是连贯地遣词造句的历练,也可以获得表达策略的体验。
    【课例3】《哪吒闹海》
    有教师在学生复述课文以后,设计了一组转述练习:1.龙王什么时候向哪吒的父亲告状,他会怎么说?2.龙王告状以后,父亲会去责问哪吒,哪吒在父亲面前是怎样辩解的?
    我们读读这一段课堂实录:
    师:假如你是龙王,找到了哪吒的父亲李靖,你会怎样?
    生:去告状。
    师:你帮龙王想一想,怎么“告”才能让李靖相信是哪吒的错?
    生:李靖,你的儿子哪吒犯了滔天大罪!他一摆混天绫,就使得我的龙宫摇晃起来;他一扔乾坤圈,便把我家夜叉打死了;他一抖混天绫,还把我三太子的原形逼了出来;最可恨的是他还把龙筋抽了出来。赶快把你的儿子交给我处置!我要将他碎尸万段!
    师:你这么说,我就奇怪了。我的小孩哪吒才7岁啊,怎么会打死夜叉和三太子呢?
    生:你不知道啊?他有两件法宝,一件是混天绫,一件是乾坤圈。
    师:那他怎么会到大海边去,怎么会把龙宫搞得鸡犬不宁啊?
    生:他干坏事,我什么也没干。(众大笑)
    师:你这叫“此地无银三百两”,自露马脚!(众大笑不止)
    生:哪吒把我的龙宫摇晃得快塌了,派出去的夜叉又被他打死了,还把我三太子的龙筋抽出来送给你做成了腰带。(师插话:哪吒还来不及送呢!)所以你要把他交给我,交给我处置。不然,我要上玉皇大帝那里告你!
    师:龙王是这么说的,那么作为哪吒的父亲,他相不相信?
    生:不完全相信!他马上会去问哪吒的。
    师:如果你是哪吒,到了父亲面前,会怎样说这件事?
    生:父亲,你知道吗?龙王父子常常为非作歹,老百姓都不敢下海捕鱼了。我只不过是在海边洗个澡,就出现一个怪物,他举起斧头便砍,我没办法才打了他,但不知道怎么的他死掉了。后来又来了一个人,举枪便刺。我也没办法,不小心又把他打死了。
    师:两个“没办法”,责任都在夜叉和三太子身上了。但你说得不太清楚,还能讲得更明白一些吗?
    生:父亲,你不知道吧?这龙王父子常常兴风作浪,老百姓都恨透他们了。我在海边洗澡,也不碍他们什么事,却有一个怪物举起斧头便砍我,我一扔乾坤圈,他就死了;后来又来了一个人,举枪便刺,我只是抖了一下混天绫,他也死了。我不知道他就是三太子啊!
    师:同样一件“哪吒闹海”的事,龙王和哪吒都在李靖面前讲述了一遍,这样的讲述都是对原来这件事情的转述。龙王和哪吒两个讲的一样吗?
    生:不一样,一个是讲哪吒干坏事,一个是讲龙王干坏事。(众笑)
    生:龙王是告状,哪吒是解释。
    师:对!因为他们的目的不一样,所以说法也不一样。那么,这篇课文的编者,他是站在谁的角度写的?在帮谁说话?
    生:帮哪吒说话。
    同样一件事,因为说话的人不同,说的目的不一样,所以说出的话也会不一样。这是一种口语交际训练,通过表达实践,学生不仅明白了怎样根据不同的目的转述一件事情的方法,同时也锻炼了表达能力,并且还能感受到“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道理。
    基于课文情境的转述由于叙述的目的、叙述的对象或叙述的语境发生了变化,因此对语言组织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学生的话语构建能力是一种挑战,这类表达练习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智慧。
    三、基于问题情境的表达
    许多教师在阅读课上设计各种问题情境,引发师生对话。但是这类对话目标往往停留在追求答问的正确,而不在乎答问语言表达的通顺和连贯,也不在乎参与对话的学生数量。因而参与的往往是少数优等生,大多数学生往往只能扮演听众角色,没有说话练习的机会。其实,如果教师能够改换一种思路,把表达语言的通顺、清楚及语言组织的连贯、得体作为追求目标,那么阅读课内不少问题情境可以转化为很好的语言表达练习。请看以下课例。
    【课例4】《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这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教学中教师通常会设计讨论骆驼脚掌、睫毛和驼峰有什么特点之类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学生回答正确,讨论也就结束了。一位教师改换思路,要求学生改用小骆驼的口吻来介绍自己的脚掌、睫毛和驼峰的特点,通过转述来帮助学生理解骆驼的特点。我们看教师的指导过程。
    1.根据课文内容,说说小骆驼的脚掌有什么特点。
    (1)沙漠旅行结束了,小骆驼又遇到了小红马,它会怎样介绍自己的脚掌呢?根据课文内容试着说一说。
    生1:我的脚掌长得又大又厚,所以在沙漠里走路不会陷进沙子里。
    生2:大沙漠里到处都是松软的沙子,多亏我的脚掌长得又大又厚,所以才不会陷进沙子里。
    (2)你把“大沙漠里到处都是松软的沙子”这层意思放进去了,说得很好。谁的本领大,能够把“小红马又细又长的脚”这层意思加进去,再来说一说?
    生:茫茫大沙漠到处都是沙子,多亏我的脚掌长得又大又厚,所以才不会陷进松散的沙子里。如果我的脚也像小红马那样,那就会陷进沙子里拔不出来。
    生:茫茫大沙漠到处都是松软的沙子,如果我的脚也像小红马那样又细又长,那就会陷进沙子里拔不出来。多亏我的脚掌长得又大又厚,所以在沙漠里走路很方便。
    师:这是小骆驼对小红马说的话,所以“像小红马那样”这句应该改成什么?
    生:改成“像你的脚”。
    师:对,你把这段话再说一遍。
    生:茫茫大沙漠到处都是松软的沙子,如果我的脚长得又细又长,就会陷进沙子里拔不出来。多亏我的脚掌长得又大又厚,所以在沙漠里走路不会陷进去。
    2.根据课文内容,说说小骆驼的驼峰有什么特点。
    师:大家说得很好。下面我们再来说说小骆驼的驼峰有什么特点。该怎么说?
    生:沙漠无边无际,多亏我背上的那两个肉疙瘩叫驼峰,里面贮存着养料,足够我们路上用的。
    师:说得不错。谁能把“沙漠里没有水、没有食物”这层意思加进去?
    生:沙漠无边无际,沙漠里没有水,也没有食物,多亏我背上的那两个肉疙瘩叫驼峰,里面贮存着养料,多走几天也没有关系。
    师:再提高点要求,把小红马的特点也说进去。
    生:沙漠无边无际,沙漠里没有水,也没有食物,多亏我背上的那两个肉疙瘩叫驼峰,里面贮存着养料,足够我们路上用的了,再多走几天也没有关系。如果换了小红马,即使不饿死也会渴死。
    生:沙漠里没有水,也没有食物,走几天也走不到尽头。幸亏我背上有两个驼峰,里面装满了养料,足够我们路上用好几天。不吃不喝也没有关系。如果换了你,一天两天不吃不喝,肯定走不出沙漠,就会死在沙漠里。
    师:你把“小红马”换成了你,真聪明。
    3.说说小骆驼的睫毛有什么特点。
    骆驼的脚掌有什么特点?如果学生回答“又大又厚”,“不会陷进沙漠”,答案没错,但学生表达时用的是一句话、一个短语,甚至是一个词语,理解力得到了锻炼,但是对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没有什么作用。课例中教师追求的不仅是理解的正确,更着眼于学生语言表达的完整连贯。在教师的悉心指导下,学生从只说一层意思,到能够说出两层意思、三层意思,体现出语言表达的明显进步。学生为了把话说好,也必须理解课文内容,因此这类情境说话既能让学生获得言语训练,又能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去深入理解课文的情感,有一箭双雕之功效。如果阅读课上教师经常有意识地将一些侧重理解的问题讨论改换成指向运用语言的表达训练,那么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何愁不能提高?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