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点儿”和“差不多”的语文意义分析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04
一、副词内含的隐性否定及其语法效应
在现代汉语中,否定这一语义范畴往往跟其他情态范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纠缠。比如,否定副词“不”在表示否定的时候,多少跟主观意志(volition)相关;例如,“我不去”的意思是“我不打算/愿意/准备去”。而否定副词“没有”只用于否定已经发生的动作、状态,①更像是一种客观的叙述,②但跟时体(tenseor aspect)发生了关系。跟否定副词包含否定以外的时体或情态意义相反,有的情态、语气副词的意义中却包含着否定意义。这可以从有关词语的词典释义中约略看出。例如:③
差点儿:表示某种事情接近实现而没有实现,或几乎不能实现而终于实现:~摔倒|~没考上大学;
差不多:相差很少;接近;几乎:学期~要结束了|等了~两个小时|头发~全白了;
几乎:①表示十分接近:今天到会的人~有五千人|这个结论,~没有人相信;
②差点儿:要不是你提醒,我~忘了这事儿|他两腿一软,~摔倒在地;
险些:差点儿(发生不如意的事情):马往旁边一闪,~把我摔下来|~被人暗算。
粗略地说,“差点儿、差不多、几乎、险些”等的意义可以概括为:“某种事情接近于发生,但是最终没有发生”。不管这些词语的构成成分中有没有否定语素,它们直接或间接地包含着某种否定性意义。当它们进入句子(修饰谓词性成分VP)时,往往可以像“不、没有”等显性的否定副词一样,直接改变或逆转(reverse)句子的真值条件意义。例如:
(1)a.李萍上了北大~b.李萍差点儿上了北大~c.李萍没有上北大
a.同事们全来了~b.同事们差不多全来了~c.同事们没有全来
a.电影票买到了~b.电影票几乎买到了~c.电影票没有买到
a.小渔船翻了底~b.小渔船险些翻了底~c.小渔船没有翻底
在上面的例子中,b句的意思近似于c句;因此,如果a句是真的,那么b句就是假的,反之亦然。
正是这些副词中所包含的隐性否定(implicit negation)意义,使得由它们修饰谓词性成分所造成的格式,跟某些显性的否定格式有同义互释(paraphrase)关系。例如:
(2)a.差点儿成功≈接近成功,但是没有成功
b.差不多完工≈接近完工,但是没有完工
那么,这种隐性否定意义在这些词语及相关句子的语义结构中,分别处于什么样的语义层次呢?具体地说,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它们到底处于断言(assertion)层面,还是推演(entailment)层面,还是预设(presupposition)层面呢?这是本文要讨论的一个问题。并且,本文正是希望从这种隐性否定的语义层次和语法效应入手,来分析隐性否定副词“差点儿”和“差不多”在语义上的同异,④更清晰地解释这两个副词在用法上的同异。
二、“差点儿”与“差不多”的预设意义
虽然“差点儿”和“差不多”都包含“接近”和“没有”两种意义,但是这些意义的语义层次是不同的,并且不同的副词之间还有一些差别。下面我们着重分析“差不多”和“差点儿”的意义差别及其在句法上的表现。因为作为副词的“差不多”和“差点儿”都只能作状语修饰谓词性成分,所以我们通过比较“差不多VP”和“差点儿VP”在预设、推演和断言以及情态意义方面的同异,⑤来揭示“差不多”和“差点儿”的意义同异。
“差不多VP”和“差点儿VP”的预设意义相同,⑥都是“接近VP”。例如:
(3)a.爸爸的头发差不多全白了。
b.*爸爸的头发差不多全白了,还有不少黑头发呢。
c.爸爸的头发差不多全白了,不,还有不少黑头发呢。
(4)a.爸爸的头发差点儿全白了。
b.*爸爸的头发差点儿全白了,还有不少黑头发呢。
c.爸爸的头发差点儿全白了,不,还有不少黑头发呢。
例(3a)、(4a)“爸爸的头发差不多/差点儿全白了”为真的前提条件是:“爸爸的头发接近全白”;但是例(3b)、(4b)的后续小句“还有不少黑头发呢”跟先行小句的预设相矛盾,结果整个句子出现了语义反常(semantically anomalous)。⑦例(3c)、(4c)则通过“不”来进行语用否定(pragmatic negation):⑧否定“爸爸的头发差不多/差点儿全白了”这种说法的合适性(felicity),从而把它的预设“爸爸的头发接近全白”也否定掉了。结果,由于“不”对先行小句的预设的取消和纠正,整个句子在语义上没有问题。
三、“差点儿”的推演意义和断言意义
“差点儿VP”的推演意义是“没有VP”。⑨也就是说,如果“差点儿VP”为真,那么“没有VP”一定为真;如果“没有VP”为假,那么“差点儿VP”也一定为假。例如:
(5)a.小明差点儿考上清华大学。
b.小明没有考上清华大学。
c.那年高考,小明差点儿考上清华大学。他当年虽然没有考上清华大学,但是七年以后居然考上了清华大学的博士生。
d.那年高考,小明差点儿考上清华大学。*他当年虽然考上了清华大学,但是四年以后居然最终没有拿到毕业证书。
如果(5a)是真的,那么(5b)也一定是真的;如果(5b)是假的(即“小明考上了清华大学”),那么(5a)也一定是假的(说错了、表达不当、或者说了假话)。有时候,“差点儿VP”的推演意义“没有VP”可以在后续句中表达出来,如(5c)所示;⑩并且后续句中不能有跟推演意义相矛盾的小句如(5d)所示。
根据推演的逻辑定义和逻辑特点:前件(implican)真,后件(implicatum)一定真;后件假,前件一定假;后件真,前件不一定真(即可真可假)。于是,即使(5b)是真的(即“小明没有考上清华大学”),也不能保证(5a)一定是真的(因为小明的考分可能离考上清华大学还差得远呢,而不是只差一点儿)。因此,“差点儿VP”的断言意义应该是其预设意义和推演意义的合取式(conjunction):“接近VP”,但是“没有VP”。(11)其中,“没有VP”是对“接近VP”的上限(upper-end)的限制,即再接近也不能达到或实现VP;“接近VP”是对“没有VP”的下限(lowerend)的限制,即虽然没有达到或实现,但也不能远离VP这个参照目标。换句话说,“差点儿VP”的断言意义的语义区间(semantic interval),是由其预设意义标定下限(lower-bounded by presupposition),由其推演意义标定上限(upper-bounded by entailment)的。
这样看来,“差点儿”中的隐性否定意义,首先是其语义结构中推演层面上的否定。但是,因为“差点儿”的断言意义是其预设和推演的合取,所以这种原先是推演层面上的否定也上升(投射)到了断言层面,并且受到了“接近”这种肯定意义的限制。
另外,我们调查了CCL语料库中所有的“差点儿(没)VP”句式,(12)刨除述宾短语的“差点儿”(如:条件~),得到“差点儿(没)VP”格式415例。其中,表示庆幸意义的385例,占92.381%;表示遗憾意义的1例,0.24%;表示庆幸还是遗憾不明确的27例,占6.506%。并且,还发现:整个句式的评价意义是庆幸还是遗憾,基本上是由其中VP的评价意义是积极还是消极来决定的,而不是简单地由说话人的期望与否来决定的。(13)因此,可以说,“差点儿(没)VP”是一种表示道义情态(deontic model)的格式;对其表达内容的正面还是负面评价,受到汉语使用者社团一般公认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约束,涉及公众(而不只是说话人)对于有关事件或行为的好还是坏、是否应该期望等的社会性评价。
四、“差不多”的推演意义和断言意义
“差不多VP”的推演意义则相对复杂一些,在不同的语境条件下,可以分别是“没有达到VP”、“超过了VP”、“正好是VP”。例如:
(6)a.小明的身高差不多有1.85米。
b.小明的身高不到/超过/正好1.85米。
c.小明的身高差不多有1.85米,稍微不到一点儿,所以1.85米的门框应该碰不着他的头。
d.小明的身高差不多有1.85米,稍微超出一点儿,所以1.85米的门框一定会碰着他的头。
e.小明的身高差不多有1.85米,还正好是1.85米,所以1.85米的门框可能会碰着他的头。
(7)a.小芳差不多学了十年钢琴。 b.小芳学钢琴不到/超过/正好十年。
可见,“差不多VP”的推演意义可以抽象地概括为:“不一定正好是VP”。在其预设意义“接近VP”的限制下,这种抽象的推演意义可以在不同的语境中具体地实现为:(i)“没有达到VP”,如(6c)所示;或者(ii)“超过了VP”,如(6d)所示;甚至(iii)“正好是VP”,如(6e)所示。并且,这三种推演意义的优先性是不同的,一般的顺序是:(1)“没有达到VP”>(2)“超过了VP”>(3)“正好是VP”。(14)越是前面的意义,其表达形式越是无标记;越是后面的意义,其表达形式越是有标记。例如:(15)
(8)a.古代的玉器户啊,差不多大概都是他们回民多。
b.财政收入差不多增加了将近二千亿。
c.糕点平均起来也差不多一块钱左右一斤。
d.我们厂差不多有七百多人吧。
(9)a.印度队平均年龄比香港队小10岁,差不多是所有球队中最年轻的。
b.我现在主要开发环保产品,差不多成为一个环保主义者了。
c.据这名官员自己供认,这笔巨额公款差不多已被挥霍殆尽。
d.欧盟各国都有差不多平等的投票权利来通过决议。
(10)a.林彪差不多终日倒骑着椅子面对墙上的地图。
b.古代的兵器差不多都是用青铜做的。
c.拱手将差不多已经到手的胜利又送了回去。
d.水流到弯曲的铜管底部时,差不多要沸腾了。
正因为“差不多VP”的推演意义中含有“不一定”这种概略、估计、不确定的情态意义,所以可以跟“大概、将近、左右、多”等模糊词语共现,如例(8)所示。也正是由于“不一定正好是VP”是对“正好是VP”的必然性的弱势否定,所以“正好是VP”这种推演意义的出现概率是极小的,除非有特定的上下文语境和显性词汇标记的帮助。比如,像例(9)中的语句,本来可以不用“差不多”,通过Grice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之下的量的准则(maxim of quantity)来表达“正好是VP”这种会话含义(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但是,说话人为了留有余地,不把话说得太满,就用“差不多”来模糊其辞。(16)这样,“差不多VP”的推演意义“正好是VP”鲜有其实现的机会。并且,由于“差不多VP”中VP所表达的事件或状态,有时是有终点来封顶的。比如,在例(10)中,“终日、都、已经到手”已经把事件或状态的上限封死了,超出其上限的情形是不可想象的;因而“差不多VP”的推演意义中的“超过了VP”无法实现,只有“没有达到VP”的意义可以实现。这样,在一般的情况下,可以默认“差不多VP”的推演意义就是“没有达到VP”;除非有特别的声明,才需要调用“超过了VP”或“正好是VP”这种推演意义。因此,可以像沈家煊(1999:79-80)那样,把“没有达到VP”看作是“差不多VP”的会话含义,它具有通常情况下的默认性(default)和特殊情况下的可取消性(defeasibility)的特点。比如,例(6d、e)中的后续小句,强制性地取消了“没有达到VP”这种本来具有优先性的会话含义。
“差不多VP”的断言意义也是其预设意义和推演意义的合取式:“接近VP”,但是“不一定正好是VP”。其中,“不一定正好是VP”是对“接近VP”的程度或数量(不到、超过、恰好)的语气限制,即这是一种语义范围模糊的表达方式:“差不多VP”通常是接近但没有达到或实现VP,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是超过、甚至正好是VP。换句话说,“差不多VP”的断言意义的语义区间比较模糊,通常的情况下是在数量或程度上接近但不一定达到或实现VP。因此,“差不多”被用以说明其所限定的命题的真值(或情况)的可能性。
这样看来,“差不多”中的隐性否定意义(“不一定”),首先也是其语义结构中推演层面上的否定,并且这种否定带有元语言(meta-linguistic)和主观化(subjectivization)的特性,是说话人对其所传递的信息在数量上的确切性的否定性评价,或者传达一种委婉语气。但是,因为“差不多”的断言意义是其预设和推演的合取,所以这种原先是推演层面上的否定也上升到了断言层面,成为对“接近”这种肯定意义的认识性(epistemic)语气限制。
在现代汉语中,否定这一语义范畴往往跟其他情态范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纠缠。比如,否定副词“不”在表示否定的时候,多少跟主观意志(volition)相关;例如,“我不去”的意思是“我不打算/愿意/准备去”。而否定副词“没有”只用于否定已经发生的动作、状态,①更像是一种客观的叙述,②但跟时体(tenseor aspect)发生了关系。跟否定副词包含否定以外的时体或情态意义相反,有的情态、语气副词的意义中却包含着否定意义。这可以从有关词语的词典释义中约略看出。例如:③
差点儿:表示某种事情接近实现而没有实现,或几乎不能实现而终于实现:~摔倒|~没考上大学;
差不多:相差很少;接近;几乎:学期~要结束了|等了~两个小时|头发~全白了;
几乎:①表示十分接近:今天到会的人~有五千人|这个结论,~没有人相信;
②差点儿:要不是你提醒,我~忘了这事儿|他两腿一软,~摔倒在地;
险些:差点儿(发生不如意的事情):马往旁边一闪,~把我摔下来|~被人暗算。
粗略地说,“差点儿、差不多、几乎、险些”等的意义可以概括为:“某种事情接近于发生,但是最终没有发生”。不管这些词语的构成成分中有没有否定语素,它们直接或间接地包含着某种否定性意义。当它们进入句子(修饰谓词性成分VP)时,往往可以像“不、没有”等显性的否定副词一样,直接改变或逆转(reverse)句子的真值条件意义。例如:
(1)a.李萍上了北大~b.李萍差点儿上了北大~c.李萍没有上北大
a.同事们全来了~b.同事们差不多全来了~c.同事们没有全来
a.电影票买到了~b.电影票几乎买到了~c.电影票没有买到
a.小渔船翻了底~b.小渔船险些翻了底~c.小渔船没有翻底
在上面的例子中,b句的意思近似于c句;因此,如果a句是真的,那么b句就是假的,反之亦然。
正是这些副词中所包含的隐性否定(implicit negation)意义,使得由它们修饰谓词性成分所造成的格式,跟某些显性的否定格式有同义互释(paraphrase)关系。例如:
(2)a.差点儿成功≈接近成功,但是没有成功
b.差不多完工≈接近完工,但是没有完工
那么,这种隐性否定意义在这些词语及相关句子的语义结构中,分别处于什么样的语义层次呢?具体地说,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它们到底处于断言(assertion)层面,还是推演(entailment)层面,还是预设(presupposition)层面呢?这是本文要讨论的一个问题。并且,本文正是希望从这种隐性否定的语义层次和语法效应入手,来分析隐性否定副词“差点儿”和“差不多”在语义上的同异,④更清晰地解释这两个副词在用法上的同异。
二、“差点儿”与“差不多”的预设意义
虽然“差点儿”和“差不多”都包含“接近”和“没有”两种意义,但是这些意义的语义层次是不同的,并且不同的副词之间还有一些差别。下面我们着重分析“差不多”和“差点儿”的意义差别及其在句法上的表现。因为作为副词的“差不多”和“差点儿”都只能作状语修饰谓词性成分,所以我们通过比较“差不多VP”和“差点儿VP”在预设、推演和断言以及情态意义方面的同异,⑤来揭示“差不多”和“差点儿”的意义同异。
“差不多VP”和“差点儿VP”的预设意义相同,⑥都是“接近VP”。例如:
(3)a.爸爸的头发差不多全白了。
b.*爸爸的头发差不多全白了,还有不少黑头发呢。
c.爸爸的头发差不多全白了,不,还有不少黑头发呢。
(4)a.爸爸的头发差点儿全白了。
b.*爸爸的头发差点儿全白了,还有不少黑头发呢。
c.爸爸的头发差点儿全白了,不,还有不少黑头发呢。
例(3a)、(4a)“爸爸的头发差不多/差点儿全白了”为真的前提条件是:“爸爸的头发接近全白”;但是例(3b)、(4b)的后续小句“还有不少黑头发呢”跟先行小句的预设相矛盾,结果整个句子出现了语义反常(semantically anomalous)。⑦例(3c)、(4c)则通过“不”来进行语用否定(pragmatic negation):⑧否定“爸爸的头发差不多/差点儿全白了”这种说法的合适性(felicity),从而把它的预设“爸爸的头发接近全白”也否定掉了。结果,由于“不”对先行小句的预设的取消和纠正,整个句子在语义上没有问题。
三、“差点儿”的推演意义和断言意义
“差点儿VP”的推演意义是“没有VP”。⑨也就是说,如果“差点儿VP”为真,那么“没有VP”一定为真;如果“没有VP”为假,那么“差点儿VP”也一定为假。例如:
(5)a.小明差点儿考上清华大学。
b.小明没有考上清华大学。
c.那年高考,小明差点儿考上清华大学。他当年虽然没有考上清华大学,但是七年以后居然考上了清华大学的博士生。
d.那年高考,小明差点儿考上清华大学。*他当年虽然考上了清华大学,但是四年以后居然最终没有拿到毕业证书。
如果(5a)是真的,那么(5b)也一定是真的;如果(5b)是假的(即“小明考上了清华大学”),那么(5a)也一定是假的(说错了、表达不当、或者说了假话)。有时候,“差点儿VP”的推演意义“没有VP”可以在后续句中表达出来,如(5c)所示;⑩并且后续句中不能有跟推演意义相矛盾的小句如(5d)所示。
根据推演的逻辑定义和逻辑特点:前件(implican)真,后件(implicatum)一定真;后件假,前件一定假;后件真,前件不一定真(即可真可假)。于是,即使(5b)是真的(即“小明没有考上清华大学”),也不能保证(5a)一定是真的(因为小明的考分可能离考上清华大学还差得远呢,而不是只差一点儿)。因此,“差点儿VP”的断言意义应该是其预设意义和推演意义的合取式(conjunction):“接近VP”,但是“没有VP”。(11)其中,“没有VP”是对“接近VP”的上限(upper-end)的限制,即再接近也不能达到或实现VP;“接近VP”是对“没有VP”的下限(lowerend)的限制,即虽然没有达到或实现,但也不能远离VP这个参照目标。换句话说,“差点儿VP”的断言意义的语义区间(semantic interval),是由其预设意义标定下限(lower-bounded by presupposition),由其推演意义标定上限(upper-bounded by entailment)的。
这样看来,“差点儿”中的隐性否定意义,首先是其语义结构中推演层面上的否定。但是,因为“差点儿”的断言意义是其预设和推演的合取,所以这种原先是推演层面上的否定也上升(投射)到了断言层面,并且受到了“接近”这种肯定意义的限制。
另外,我们调查了CCL语料库中所有的“差点儿(没)VP”句式,(12)刨除述宾短语的“差点儿”(如:条件~),得到“差点儿(没)VP”格式415例。其中,表示庆幸意义的385例,占92.381%;表示遗憾意义的1例,0.24%;表示庆幸还是遗憾不明确的27例,占6.506%。并且,还发现:整个句式的评价意义是庆幸还是遗憾,基本上是由其中VP的评价意义是积极还是消极来决定的,而不是简单地由说话人的期望与否来决定的。(13)因此,可以说,“差点儿(没)VP”是一种表示道义情态(deontic model)的格式;对其表达内容的正面还是负面评价,受到汉语使用者社团一般公认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约束,涉及公众(而不只是说话人)对于有关事件或行为的好还是坏、是否应该期望等的社会性评价。
四、“差不多”的推演意义和断言意义
“差不多VP”的推演意义则相对复杂一些,在不同的语境条件下,可以分别是“没有达到VP”、“超过了VP”、“正好是VP”。例如:
(6)a.小明的身高差不多有1.85米。
b.小明的身高不到/超过/正好1.85米。
c.小明的身高差不多有1.85米,稍微不到一点儿,所以1.85米的门框应该碰不着他的头。
d.小明的身高差不多有1.85米,稍微超出一点儿,所以1.85米的门框一定会碰着他的头。
e.小明的身高差不多有1.85米,还正好是1.85米,所以1.85米的门框可能会碰着他的头。
(7)a.小芳差不多学了十年钢琴。 b.小芳学钢琴不到/超过/正好十年。
可见,“差不多VP”的推演意义可以抽象地概括为:“不一定正好是VP”。在其预设意义“接近VP”的限制下,这种抽象的推演意义可以在不同的语境中具体地实现为:(i)“没有达到VP”,如(6c)所示;或者(ii)“超过了VP”,如(6d)所示;甚至(iii)“正好是VP”,如(6e)所示。并且,这三种推演意义的优先性是不同的,一般的顺序是:(1)“没有达到VP”>(2)“超过了VP”>(3)“正好是VP”。(14)越是前面的意义,其表达形式越是无标记;越是后面的意义,其表达形式越是有标记。例如:(15)
(8)a.古代的玉器户啊,差不多大概都是他们回民多。
b.财政收入差不多增加了将近二千亿。
c.糕点平均起来也差不多一块钱左右一斤。
d.我们厂差不多有七百多人吧。
(9)a.印度队平均年龄比香港队小10岁,差不多是所有球队中最年轻的。
b.我现在主要开发环保产品,差不多成为一个环保主义者了。
c.据这名官员自己供认,这笔巨额公款差不多已被挥霍殆尽。
d.欧盟各国都有差不多平等的投票权利来通过决议。
(10)a.林彪差不多终日倒骑着椅子面对墙上的地图。
b.古代的兵器差不多都是用青铜做的。
c.拱手将差不多已经到手的胜利又送了回去。
d.水流到弯曲的铜管底部时,差不多要沸腾了。
正因为“差不多VP”的推演意义中含有“不一定”这种概略、估计、不确定的情态意义,所以可以跟“大概、将近、左右、多”等模糊词语共现,如例(8)所示。也正是由于“不一定正好是VP”是对“正好是VP”的必然性的弱势否定,所以“正好是VP”这种推演意义的出现概率是极小的,除非有特定的上下文语境和显性词汇标记的帮助。比如,像例(9)中的语句,本来可以不用“差不多”,通过Grice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之下的量的准则(maxim of quantity)来表达“正好是VP”这种会话含义(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但是,说话人为了留有余地,不把话说得太满,就用“差不多”来模糊其辞。(16)这样,“差不多VP”的推演意义“正好是VP”鲜有其实现的机会。并且,由于“差不多VP”中VP所表达的事件或状态,有时是有终点来封顶的。比如,在例(10)中,“终日、都、已经到手”已经把事件或状态的上限封死了,超出其上限的情形是不可想象的;因而“差不多VP”的推演意义中的“超过了VP”无法实现,只有“没有达到VP”的意义可以实现。这样,在一般的情况下,可以默认“差不多VP”的推演意义就是“没有达到VP”;除非有特别的声明,才需要调用“超过了VP”或“正好是VP”这种推演意义。因此,可以像沈家煊(1999:79-80)那样,把“没有达到VP”看作是“差不多VP”的会话含义,它具有通常情况下的默认性(default)和特殊情况下的可取消性(defeasibility)的特点。比如,例(6d、e)中的后续小句,强制性地取消了“没有达到VP”这种本来具有优先性的会话含义。
“差不多VP”的断言意义也是其预设意义和推演意义的合取式:“接近VP”,但是“不一定正好是VP”。其中,“不一定正好是VP”是对“接近VP”的程度或数量(不到、超过、恰好)的语气限制,即这是一种语义范围模糊的表达方式:“差不多VP”通常是接近但没有达到或实现VP,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是超过、甚至正好是VP。换句话说,“差不多VP”的断言意义的语义区间比较模糊,通常的情况下是在数量或程度上接近但不一定达到或实现VP。因此,“差不多”被用以说明其所限定的命题的真值(或情况)的可能性。
这样看来,“差不多”中的隐性否定意义(“不一定”),首先也是其语义结构中推演层面上的否定,并且这种否定带有元语言(meta-linguistic)和主观化(subjectivization)的特性,是说话人对其所传递的信息在数量上的确切性的否定性评价,或者传达一种委婉语气。但是,因为“差不多”的断言意义是其预设和推演的合取,所以这种原先是推演层面上的否定也上升到了断言层面,成为对“接近”这种肯定意义的认识性(epistemic)语气限制。
上一篇: 探索全球化的社会语言学的功能分析
下一篇: 汉字字频统计方法的改进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