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文言实词的考点分析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04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是历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的重要考点,能力层级均为B级。
    一、考点梳理
    理解文言实词、虚词应注意三个方面:第一,“常见文言实词”是指大纲规定的120个实词以及语文课本、读本中出现频率较高的340个常用实词。“常见文言虚词”即大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第二,实词虚词考查常有语境限制,应依据语境来理解识别其含义。第三,实词考查重点为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等。虚词考查重点为“之”“以”“而”“于”“其”“为”等热词。
    高考对该考点主要以单项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文言实词每套试卷必考,出题方式都是从选文中选取四个句子来理解实词,且大都是选择不正确的一项。文言虚词大部分省份设专题考查,题型相对稳定:①用两两比较的方法从选文中选出四个虚词,分别跟课文中相同的虚词进行比较;②选取同一材料的不同句子中的相同的文言虚词,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比较其异同。
    二、试题精析
    1.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011年江西卷第10题)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可以用联想已知推断法,即联想课文中有关语句的用法,相互比照,辨其异同。本题D项中的“夺”,我们在《陈情表》中学过“舅夺母志”,夺:改变。本题中的“夺”与此同,故D项错误。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2011年高考安徽卷第5题)
    【解析】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掌握。A项的第一个“之”是代词,这里指代先生;第二个“之”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项第一个“因”是副词,相当于“于是,就”;第二个“因”是介词,相当于“通过,经由”。C项的两个“以”,都是介词,相当于“把”。D项的“乃”是副词,第一个相当于“才”,第二个相当于“竟然”。答案为C。
    三、技法点拨
    (一)理解文言实词技法点拨
    1.代入检验法
    这是在推断词义时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即将所给的义项放在具体语境中,代入后,如果句意通顺,那么可能就是正确的,反之就是错误的。如理解“乃留愈幕府赞军事”(2011年全国大纲卷)中的“赞”的含义,把选项给的释义“辅佐”,代入检验,语意贯通,据此可判断是正确的。
    2.联想迁移法
    (1)联想教材例句
    文言实词的考查往往是“课外内容课内考”,所考的实词基本都能在教材中找到例句。我们可以联想课文有关语句中的用法,相互比照,辨其异同,然后初步确定文中实词的含义。如“檄营帅籍所掠赴郡讯之”(2011年重庆卷)与“籍吏民”(《鸿门宴》)中的“籍”意义相同,都是“登记”的意思。
    (2)联想成语
    成语大多来自文言文,借助这些成语中词语的意义,可以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如“泽命不渝,信也”(2011年山东卷)中的“渝”,我们可借助“矢志不渝”这个成语来推断:渝,改变、违背。
    3.语境推断法
    推断词语含义,要结合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如果释义能使语句畅通,那么,这个意义就是正确的,否则,就是错误的。如“以公少年易之”(2011年江苏卷)中的“易”有“更换、交换、改变、容易、轻视”等义,再根据文章语境“老吏曾腆侮法粥狱”,可推知这里应是“轻视,看不起”意思。
    4.句式推断法
    古人行文,喜欢用整齐的句式,如排比句、对偶句,其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且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对相反,这样我们就可以由已知的词性词义推测未知的词性词义。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