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的理念分析(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04
    4.关于断句和翻译的考查
    翻译文言语句是考查文言文综合能力的有效方式,所占分值也较重,涵盖了对词语的理解、词类活用以及文言句式的考查,能力层级为B级。解答此类试题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掌握文言句式的特点,注意语句整体的通顺完整。对文言翻译试题举例分析如下:
    (1)词语的理解和分析
    隋监未远,不可不察。(浙江卷,“监”通“鉴”,引申为“教训”)
    鼎至,奏罢不职有司数十辈,列部肃清。(全国大纲卷,“职”,名词作动词,称职)
    治中策蹇驴,时犹布衣……(四川卷,“策”名词用作动词,鞭打,骑着)
    韩文公之文,起八代之衰。(湖南卷,“衰”,形容词作名词,衰颓)
    吾为子新其亭,而更题曰“一柱”,可乎?(福建卷,“新”,形容词作动词,新修)
    王许之,居半岁,民悉自高其车。(上海卷,“高”形容词用作动词,增高)
    斥止验问得实,立缚送大帅斩以徇,由是兵卫肃然莫敢犯。(重庆卷,“止”,使动用法,让他们停下来)
    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加于平日。(江西卷,“贤”,意动用法,认为……贤良)
    有运饷官以弃运走,道死,其孙以贿乞入死事之列,先生斥而退之(安徽卷,“走”,古今异义,逃跑;“退”使动用法,使之退却)
    故吾尝谓文章之事,未论其他,必先去其俗而后可。(湖南卷,“其他”,古今异义,别的事情)
    吾子其去此而务学也哉!(上海卷,“去”,古今异义,摆脱)
    (2)句式的理解和掌握
    并请文人历叙其事,洵奇男子也。(广东卷,判断句。“洵”,诚然,确实)
    (吕徽之)立门下,人弗之顾。(四川卷,宾语前置)
    皆汲汲于名,而唯恐人之不知吾也。(天津卷,宾语前置)
    勿惧以罪,勿止以力。(山东卷,状语后置)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湖北卷,状语后置)
    此辈迫饥寒为盗,抚之甚易,迫即走楚壤藉寇而。(重庆卷,被动句,“迫于……”,相当于“为……所迫”)
    (何灌)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全国课标卷,省略句,省略主语)
    帝遣使慰劳,赐(鼎)裘帽,复遣中使赵成召鼎。(全国大纲卷,省略句,省略宾语)
    臣愿抚之,无使(其)劳而生怨。隋监未远,不可不察。(浙江卷,省略句,省略宾语)
    今与足下并生(于)今世。(天津卷,省略介词“于”)
    见先生风神高简,问曰:“得非吕徽之乎?(四川卷,“得非……乎?”,固定结构,表揣测,译为“恐怕……吧”“莫不是……吧?”)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首先要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审视句子特点,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翻译,要与上下文对应,明确哪些字词是得分点。由现代词、成语推导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注意词类活用、倒装、通假、偏义复词。复杂句子要作句子成分分析,抓住主干,注意句间关系。
意译词语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由实到虚。最后将译文组合成句子,注意前后通顺。
    古人作文往往是“文不加点,一气呵成”的,所以,读古书需要自己断句,叫做“明句读”。断句是考查文言文阅读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这一题型因具有考查知识的丰富性、考查能力的多样性、考查方式的灵活性和训练的可操作性等特点受到命题者的青睐。断句取材上,或直接在阅读文段中选取,或另选一段文字。设题方式上,或要求在应断处划线(用“/”标注),或提供选择项。分值大多为3~5分。明辨句读,一定要先弄懂语段大意,在此基础上,可以借助几种方法来巧妙断句。一是结合上下文的具体意思,二是凭借自己的文言语感,三是保持句子结构的完整性,四是运用古代文化知识。自从各省市自行命题以来,北京和广东高考文言文一直都有断句的题目,2010年共有五个省市采用了断句形式,2011年有七卷考查断句。举例如下:
    (北京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5分)
    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今人之为学者既反是矣然圣贤所以教人之法具存于经有志之士固当熟读深思而问辨之(取材于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
    解析:给这段文字断句,要注意对称句式(务记览、为词章;钓声名、取利禄),抓住句首连词(然后、然)和句尾语气词(而已也、矣)等文言断句标志。语段中长句较多,属于较难断句的段落。
    答案: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今人之为学者(/)既反是矣/然圣贤所以教人之法/具存于经/有志之士(/)固当熟读(/)深思而问辨之。
    (湖南卷)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者为迂者
    A.感愤郁/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者为迂者
    B.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者为迂者
    C.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者为迂者
    D.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者为迂者
    解析:本题断句对于很多考生而言有点难度。注意“多今人之笑者为迂者”暗含两种倒装句式的考查:主谓倒置和定语后置。把握到这一点,再运用对称法,才能选准A项: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者为迂者。
    答案:A
    (二)分析和综合
    1.筛选文中的信息
    筛选并提取信息是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点,2011年共有10卷对此进行考查。最常见的是定向考查的方式,即挑选若干文句分别编为四组,要求排除干扰因素,找出全都说明某个问题的一组,选取与试题要求相适应的信息。根据阅读材料具体情况的不同,命题形式也可出现不同的变化。
    如全国大纲卷要求考生筛选“全部表明熊鼎处事精细求实的一组”,全国课标卷考查“全都表明何灌行事有成的一组”,湖北卷要求考生筛选“分别写薄葬和厚葬的一组”,山东卷考查“全部直接体现以民为本思想的一组”。举例如下:
    (福建卷)下列句子陈述的内容与“新修一柱峰亭”有直接关系的一组是( )(3分)
    ①召吴幼清先生于临川 ②登者忘其险焉
    ③日就圮毁 ④府判李侯维肃,某故人也
    ⑤因以告之 ⑥必能有为无疑矣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⑤⑥  D.③④⑤
    解析:①句写的是作者到临川的目的,意在引出下文,与新修一柱峰亭没有关系;②句表现的是作者登山的感受。⑥句介绍的是李侯的胸怀与气魄,虽说与新修一柱峰亭有关系,但非直接关系。③④⑤涉及新修一柱峰亭的原因、契机和发起人,故有直接关系。本题也可用排除法,凡是带①②⑥的选项均可以排除。
    答案:D
    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准确理解题干文句的含义,分析题干的要求是什么,这是筛选信息的前提和目标;然后逐一分析所给例句,推敲各选项文句所表达的内容是否与题干文句契合,筛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句子;再看分组情况,确定答案。
    不符合要求的选项一般有两类:一是将别人做的事或说的话说成主要人物做的或说的,致使陈述对象不一致;二是答非所问。排除法是做此类试题较为简便快捷的方法。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归纳要点、概括中心也是古代诗文阅读中的重点。如果单纯理解语言方面的内容,则只能讲通字句,无法对阅读材料的主旨有深入的领会,更无法对之进行鉴赏评价。因而在分析基础上的综合,对文意的归纳概括就显得十分重要。近年来,这种归纳概括往往是通过对文章的理解来进行的。
    在这道题的考查中,根据选文材料的不同,要求分析归纳的角度和试题的表述也有不同。大多数试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北京卷、天津卷、重庆卷的表述为“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山东卷的表述是“理解和解析”设题方式基本稳定。上海卷21题要求考生联系文本,简析孙叔敖施政的具体策略;福建卷的文化经典阅读,选取《论语》三则,要求考生简要概括孔子和子贡对“过”的看法;浙江卷的先秦诸子选读,选取《论语》和《韩非子》中的语段,要求考生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为政观。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要求考生能够分析概括在叙述一件事或说明一个道理时作者自己的看法。作者的观点态度有时表现得含蓄、多样、分散,这就要求考生能从阅读材料中筛选出作者自己的看法,且进行较为准确的分析或概括,因而这类试题的难度也相应会大一些,而且大都以主观题的形式呈现。无论是归纳、分析还是概括,都是建立在全文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全面地理解原文,将知识融会贯通,是顺利完成整篇文言文阅读的必要步骤。
    湖南卷用主观题的形式,要求考生结合文意,谈谈作者对严祺先的文章“欣赏叹诧”的原因;上海卷23题要求考生分析第②段作者写“闵闵焉如婴儿之望长也”这一句的目的;福建卷的文化经典阅读,要求考生简要分析子贡以日食、月食为喻,说明了什么道理。
    (三)鉴赏与评价
    文言文阅读的鉴赏评价,是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它要求考生能对所给语段的思想内容进行评说,对其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进行赏析。考查指向三个方面:一是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二是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三是对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浙江卷取材于《新唐书·张文瓘传》,考查“对原文的赏析”,涉及到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赏析评价能力;浙江卷的先秦诸子选读,要求对孔子和韩非子的为政观进行简要评析。上海卷涉及鉴赏评价的有3题:20题要求考生写出孙叔敖的性格特征;25题要求考生分析选文与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在写作手法上的相似之处;26题要求考生分析古人一般认为早中功名是一件幸运的事,作者却认为是“不幸”的,为什么。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