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长文短教”的创新方式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04
   “长文”,是指那些文字多、篇幅长、容量大的课文。一般来讲,我们把小学语文教材中,第二学段在800字以上、第三学段在1000字以上的现代文,称作“长文”。
    新课标人教版教材选入了大量文质兼美的长文,且在教材中所占比例随年级的升高而逐年升高。这些“长文”,文字较多、内容丰富、信息繁冗,客观上导致了教师怕教、学生厌学的现象。
    如何辩证解决“长文”教学内容“长”与教学时间“短”的矛盾,实现“长文短教”,是阅读教学中一个难点,“它的成功探索,将影响所有文章的教学处理”(余映潮),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笔者试着从“教什么”和“怎么教”两个方面,聚焦长文教学内容的取舍,研究教学策略的展开。
    长文教学内容的“取舍”:取其“一点”
    正如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所说:“无论怎样处理,无论运用什么手法,长文短教都重在一个‘短’字,这个‘短’字,又主要表现在‘点’上。长文短教的主要技巧在‘选点’。”也就是说,长文教学最重要的是从冗长的教学内容中选出“教学点”,取出“这一瓢”。但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选择题,它需要教师历经深入研读文本的过程。
    1.沉入长文展开细读
    拿到一篇长文,教师首先要从文题、文意、文脉、文旨、文法、文体等几个方面较全面地把握文本。
    文题。长文虽长,题目是文本的眼睛。有的题目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开国大典》《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将相和》等;有的题目定语后面的中心词就是主要内容,像《跨越百年的美丽》围绕“美丽”表现的几个方面组材等。也有的题目富含深意,借景抒情,需要联系文本内容与写作背景来解读,如《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作者肖复兴在纪念叶圣陶逝世三十周年时写下的,“那片”一词把人带进回忆、遐想的情境中,“绿绿的”写出爬山虎葱郁的生机,虽是记忆中的,但却清晰、深刻、充满活力。
    文意和文旨。长文的文字信息量大,文意和文旨的解读要精准。注意不要因文字内容多而肢解文本、嚼碎文本,形成随心所欲的滥读、误读,如《鸟的天堂》描绘了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有的老师一叶障目,非要抓住“活泼可爱的小鸟”的画面,读成“要环保,要爱护小鸟”等。
    文脉。解读长文要善于发现展示脉络的关键词、关键句。写人、叙事、写活动的长文大多按时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写,如《开国大典》按时间顺序写了四个盛大隆重的场面:“入场”“大会”“阅兵”“游行”。文中有四个含具体时间、事件的句子分别对应这四个场面,从这四个句子入手,理清文脉就简单明了了。在“大会”这个场面中,作者又用三个“接着”把宣布成立、升国旗、宣读公告这三件事连起来,所以这部分突破脉络的重点可以抓三个“接着”。
    语言特色。每一篇长文,因作者不同、体裁各异、题材千面,行文风格或语言特点是迥然不同的。比如《北京的春节》,这是“语言艺术大师”老舍的作品,文中像“一擦黑”“清一色”等口语化的词语,“杂拌儿”“零七八碎儿”等词的儿化音,“掺和”等词的轻声,无不透着京腔的口语味;像“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朴实生动的比喻,“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多吃几个饺子”生动形象的描述,都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之感。解读中要注意区分,品悟语言的准确与巧妙。
    文法。即长文的写作方法,是“这一篇”在结构、表达方式等方面不同于其他篇的特殊处。例如《跨越百年的美丽》这篇散文,“形、事、理”有机结合。“形象美”关键句中的“坚定”和“淡泊”,分别对应的“事例”是提炼镭和捐奖金、赠奖章,每一类事例后联结着含义深刻的“哲理”。写法的“密码”破译了,教学结构便会迎刃而解。
    文体。即长文的体裁。不同的文体,其阅读方法是有差异的。童话想象丰富,情节离奇、有趣。上《巨人的花园》一课,就可以创设故事的情境,从人物超常与情节离奇中感受童话故事的奇妙、语言的生动形象;议论文中的“论据”与记叙文的“叙事”截然不同,“叙事”在议沦文中是用来论证“论点”的“论据”,如果上《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大讲文中第二段怎么“叙事”的,议论文的文体特点将大打折扣。
    2.确定长文的教学核心价值
    提高长文教学效率的关键是“取其一点”。取什么,又怎么取呢?
    (1)具有语文特点。五年级上册的《开国大典》作为语文课文,它首要的任务是要“理解如何通过语言文字和写作方法来表达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吴立岗)。因此,如何通过语言文字,通过顺叙写法,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以及排比、比喻等表达方式展现开国大典的盛况,感受人民为新中国诞生而激动、自豪的场面,体会中国人民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这些才是具有语文性的“语文价值”。
    (2)具有代表性。五年级上册的《狼牙山五壮士》隐含着比较丰富的语文现象:一是按照“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的事情发展顺序来叙述,条理清楚;二是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第二、第四、第五部分详写,突出表现五壮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其他部分略写;三是点面结合,既有七连六班这个英雄集体的壮举描写,又有马宝玉个体的细致描写;四是人物的动作、神态的描写精准生动,体现了五壮士面对强敌毫不畏惧、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我们不妨做个分析:按事情发展顺序叙事和详略得当的写法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比比皆是,不可作为本篇长文独具的特点。点面结合是不是突出的写法呢?点面结合是场面描写的典型写法。从课题《狼牙山五壮士》看,此文重在写人,通过叙事突出人物品质,写人的主要描写方法是什么?动作、语言和神态。显然,第四点“五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占据着代表性地位。
    (3)具有统领性。四年级上册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从文脉看,全文主要写了叶老与“我”之间的两件事,每一件事情的叙写中,都自然流露出“我”的感受。因此三十年后,“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细读写“我”感受的句子,正是叶老人品与作品的伟大之处,也是叶老对我成长的影响,还是学生难以理解的“含义深刻的句子”。此课的教学设计可紧紧抓住“文脉”:事情、感受,一线贯穿,突破这几个长句的理解,对全文深刻内涵的理解亦水到渠成。
    (4)便于上升为“类概念”。即可以迁移、用于理解同一类文章、同一种语言现象。台湾作家林清玄信奉佛学,追求“尽心就是完美”。他的散文流畅清新,感情细腻真挚,宁静中透着激越,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人教版教材选入两篇他的散文:三年级的《和太阳赛跑》、五年级的《桃花心木》。把林清玄的这两篇散文放在一起,他似乎总是在悠悠地叙述生活中的事物,让人获得生活的启示。《和太阳赛跑》通过“我”和时间赛跑的几件事,感受到时间匆匆,启示人们要珍惜时间;《桃花心木》通过观察一位种树人奇怪的种树方法,明白了“人只有在不确定中才能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从给人以警示或启迪的意义上说,林清玄的诸多散文,很像“寓言”。而这一点,可以归纳为阅读林清玄部分散文的基本图式。
    在多数情况下,语文核心价值等同于课堂教学的核心价值(即“教学点”)。但因为长文是“教材”,教材有其内在的系统性与延续性,有其教学的对象——生动活泼的学生,于是,我们在“取其一点”时,还要考虑长文的语文核心价值是否符合教材的编排意图,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限于篇幅,在此不展开叙述。
    长文教学策略的“展开”:落实一“点”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一“点”呢?我们对多篇体裁、表达各异的长文展开磨课研究后,初步形成了长文教学策略的四步骤:整体感知——巧妙切入——扣其一点——联结全篇。这个步骤既符合阅读教学“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基本原则,也辩证地处理了长文的“长”与教学时间“短”的矛盾。
    1.感知,整体把握做基础
    对长文主要内容的整体感知,要注意文章的体式。写人记事的可从写了几件事或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说明文可从说明的几个方面来概括;寓言故事,可以抓写了一个什么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来全面把握。
    抓体现长文脉络的语段,不失为整体把握的好办法。如《飞向蓝天的恐龙》抓过渡句“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帮助学生理清文本叙述思路;《草虫的村落》用问题“作者从哪个自然段开始,跟着小虫子走进了草虫的村落?在那之前又是什么地方”,引导学生揣摩行文思路。
    尤为注意的是,整体感知与理清脉络环节是为后面“点”的突破作铺垫的。因此,设计要与后面的环节浑然一体,不能旁逸斜出。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