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文阅读病例的案例分析(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04
病例四:武断盖论,缺乏推断想象
【病症】考生在阅读科技文时,应该依据原文而又不拘限于原文,应以原文提供的信息为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引申或推断,并应该有创见。近年来许多考卷里都设有“推断题”,正是这项要求的体现。有的考生就缺乏这种能力,不能依据原文进行推断想象,挖掘出文章的隐含信息,而是武断盖论,仅仅根据自己的印象得出判断,有的把推断说成结果,有的把实验说成事实等。
【病因】考生之所以会缺乏推断想象的能力,其关键原因是考生在阅读材料时不够投入,对试卷中所提供的科技文材料没有读懂,不能理解,这样在解题时就不能迅速找到推断和想象试题在材料中的相关区域,进而不能正确地进行比较、分析、推断、想象。另外对试卷中这一考点常用的一些设错方式如无中生有、以偏概全、故意曲解、夸大其词、条件互混、改变限定等不太了解,从而影响了自己的推断想象。
【处方】要纠正“武断盖论,缺乏推断想象”的病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调整心理,具备两种状态。一是做题时精神要高度专注。只有聚精会神、心无旁骛地进入阅读状态和解题状态,我们才能迅速、准确地发现问题,作出判断。二是一定要认真仔细。我们知道科技类文章一般讲求科学性、严谨性,语言准确严密。虽然题目涉及的所有信息均来自材料,但往往在极细微处做文章:有的选项看似与原文不符,其实是正确的;而有的选项看似与原文语句相符,却因在极细微处作了改动,反而是错误的。这是因为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不是简单的信息筛选,而是一种推理,在原文中一般是没有直接、现成的表述的 北京代写论文。
2.挖掘信息,注意关键语言。阅读中要注意挖掘有关材料或信息中的隐含信息。或者是文中对某一方面的问题没有明确的说法,或者是作者对问题的发展做了一定的暗示,或者是命题者对某一问题变换了一个角度,或者在文章的分析总结中临时借用了某方面的材料、观点,或者是时间、地点等因素的变换等等。同时还要注意一些关键语言环节,抓住了某些关键词语可能也就找到了打开思路的钥匙。如表时间、趋向、主次、判断、因果、类比、总结的语句,句式上的因果、转折、条件等。试题中设置的常见语言形式有:今后将成为主要方面,有望在近期获得解决,有可能实现……是绝对不可能的,将有重大意义等等。
【过关斩将】
味精为什么会有鲜味?
操秀英
味精几乎是大家厨房里必备的调味品,但你知道这种让食物变美味的“魔法师”的学名是谷氨酸钠吗?你知道谷氨酸是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中的重要一种吗?
事实上,味精就是谷氨酸的钠盐。谷氨酸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它既可以形成蛋白质或多肽以结合的形式存在,也可以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其中具有呈鲜作用的就是这种游离态的谷氨酸。
众所周知,用鸡、鸭、鱼、肉制作的菜肴味道鲜美,是因为它们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蛋白质由20种氨基酸组成,烹调煮熟后一部分蛋白质分解为多肽或游离的氨基酸,这就是鲜味的来源。一般高蛋白质的食品中谷氨酸的含量就会高,如坚果、豆类、肉类和绝大多数乳制品等,此外,蘑菇、番茄、发酵的大豆制品、酵母提取物以及发酵或水解蛋白质产品(如酱油或豆酱)都含有相当高的游离谷氨酸。
尽管谷氨酸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日常食品中,但谷氨酸钠盐可以增强食物鲜味的功效,直到20世纪初期才被认识到,可以说,味精的历史只有百年。我国最早的“味精”来源于日本商人铃木三郎助使用大豆和小麦为原料生产出的谷氨酸钠产品——“味之素”。当“味之素”传入我国后,我国化学工程师吴蕴初经过一年多的试验,从面筋中提炼出中国自己的“味之素”,并将这种物质取名为“味精”。1923年,他在上海创立天厨味精厂,推出了中国的“味之素”——“佛手牌”味精。
进入60年代,以糖类为原料直接用微生物发酵生产谷氨酸获得成功并投入工业化生产后,我国味精行业大都采用玉米、小麦等粮食原料,通过微生物作用,得到符合国际标准的谷氨酸钠。如今,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味精生产国。
谷氨酸现代发酵是在早期微生物发酵生产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工艺技术、培育优质菌种、完善质量检测水平,进而更科学合理地利用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活动生产谷氨酸的现代工业。我国的味精生产将粮食中的淀粉转化成葡萄糖,以谷氨酸产生菌为发酵工具,经发酵产生谷氨酸,最后中和为谷氨酸钠。从葡萄糖到谷氨酸产生的各个步骤,都由酶催化完成,生物合成的特点很明显,效率、专一性高,反应条件温和,可以调控。而且合成中不产生对菌体自身和人类有害的物质。
目前的谷氨酸产生菌有谷氨酸棒状杆菌、短杆菌等,我国常用的菌种有北京棒状杆菌、纯齿棒状杆菌、天津短杆菌等。这些微生物菌种在生长或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物质基本上都是生物体必需的,不会产生有毒有害物质。在发酵完成后的谷氨酸提取过程中,也没有使用任何有毒有害的萃取剂、溶解剂,因此,不管是从原料,还是从生产流程上来看,味精都是一种非常安全的食品添加成分。
(选自《科技日报》2011年8月27日)
1.下列关于“味精”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味精学名谷氨酸钠,它往往以游离态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并让食物具有呈鲜作用。
B.人们对味精可以增强食物鲜味功效的认识只有百年时间,我国当初称之为“味之素”。
C.味精是一种非常安全的食品添加成分,它加入食物之中不会产生任何有毒有害物质。
D.我国味精最早是从面筋中提炼出来的,现在大都以玉米、小麦原料通过微生物作用而得。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谷氨酸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日常食品中,它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中重要的一种。
B.谷氨酸的微生物菌种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物质都是生物体所必需的,对人体有益。
C.荤类菜肴之所以味道鲜美, 北京代写论文是因为它煮熟后部分蛋白质分解为游离氨基酸。
D.在日常生活中,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高蛋白质的食品往往味道鲜美,因里面含有相当高的谷氨酸成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微生物菌种发酵完成后,在提取谷氨酸的过程中,不会使用有害的萃取剂、溶解剂。
B.味精早期以微生物发酵生产谷氨酸,现在则合理利用微生物生长和代谢活动来生产。
C.将粮食中淀粉转化成葡萄糖,使其作为发酵工具,经发酵产生谷氨酸后中和为味精。
D.味精生产的各个步骤中,生物合成特点明显,合成中不产生对菌体和人类有害的物质。
【参考答案】
1.A(本题考查考生对文中重要词语和重要句子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级。本题要求选择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应该选A。A中“它往往以游离态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错,依据原文材料第2自然段中“谷氨酸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于……也可以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知,以游离态形式出现的是谷氨酸,而不是味精。其他各项均符合文中语意。)
2.B(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本题要求考生选出不符合文意的一项,答案应该是B。B中“谷氨酸的微生物菌种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物质都是生物体所必需的”错,依据原文材料最后一个自然段中“这些微生物菌种在生长或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物质基本上都是生物体必需的”可知,B项缺少必要的条件“基本上”。其他各项均符合文中语意。)
3.C(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本题要求选出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应该选C。C中“使其作为发酵工具”的“其”指代不明确,此项中“其”指葡萄糖。依据原文材料中“我国的味精生产通过将粮食中的淀粉转化成葡萄糖,以谷氨酸产生菌为发酵工具,经发酵产生谷氨酸,最后中和为谷氨酸钠”可知,将粮食中的淀粉转化成葡萄糖,应当是以谷氨酸产生菌为发酵工具。其他各项均符合文中语意。)
【病症】考生在阅读科技文时,应该依据原文而又不拘限于原文,应以原文提供的信息为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引申或推断,并应该有创见。近年来许多考卷里都设有“推断题”,正是这项要求的体现。有的考生就缺乏这种能力,不能依据原文进行推断想象,挖掘出文章的隐含信息,而是武断盖论,仅仅根据自己的印象得出判断,有的把推断说成结果,有的把实验说成事实等。
【病因】考生之所以会缺乏推断想象的能力,其关键原因是考生在阅读材料时不够投入,对试卷中所提供的科技文材料没有读懂,不能理解,这样在解题时就不能迅速找到推断和想象试题在材料中的相关区域,进而不能正确地进行比较、分析、推断、想象。另外对试卷中这一考点常用的一些设错方式如无中生有、以偏概全、故意曲解、夸大其词、条件互混、改变限定等不太了解,从而影响了自己的推断想象。
【处方】要纠正“武断盖论,缺乏推断想象”的病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调整心理,具备两种状态。一是做题时精神要高度专注。只有聚精会神、心无旁骛地进入阅读状态和解题状态,我们才能迅速、准确地发现问题,作出判断。二是一定要认真仔细。我们知道科技类文章一般讲求科学性、严谨性,语言准确严密。虽然题目涉及的所有信息均来自材料,但往往在极细微处做文章:有的选项看似与原文不符,其实是正确的;而有的选项看似与原文语句相符,却因在极细微处作了改动,反而是错误的。这是因为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不是简单的信息筛选,而是一种推理,在原文中一般是没有直接、现成的表述的 北京代写论文。
2.挖掘信息,注意关键语言。阅读中要注意挖掘有关材料或信息中的隐含信息。或者是文中对某一方面的问题没有明确的说法,或者是作者对问题的发展做了一定的暗示,或者是命题者对某一问题变换了一个角度,或者在文章的分析总结中临时借用了某方面的材料、观点,或者是时间、地点等因素的变换等等。同时还要注意一些关键语言环节,抓住了某些关键词语可能也就找到了打开思路的钥匙。如表时间、趋向、主次、判断、因果、类比、总结的语句,句式上的因果、转折、条件等。试题中设置的常见语言形式有:今后将成为主要方面,有望在近期获得解决,有可能实现……是绝对不可能的,将有重大意义等等。
【过关斩将】
味精为什么会有鲜味?
操秀英
味精几乎是大家厨房里必备的调味品,但你知道这种让食物变美味的“魔法师”的学名是谷氨酸钠吗?你知道谷氨酸是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中的重要一种吗?
事实上,味精就是谷氨酸的钠盐。谷氨酸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它既可以形成蛋白质或多肽以结合的形式存在,也可以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其中具有呈鲜作用的就是这种游离态的谷氨酸。
众所周知,用鸡、鸭、鱼、肉制作的菜肴味道鲜美,是因为它们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蛋白质由20种氨基酸组成,烹调煮熟后一部分蛋白质分解为多肽或游离的氨基酸,这就是鲜味的来源。一般高蛋白质的食品中谷氨酸的含量就会高,如坚果、豆类、肉类和绝大多数乳制品等,此外,蘑菇、番茄、发酵的大豆制品、酵母提取物以及发酵或水解蛋白质产品(如酱油或豆酱)都含有相当高的游离谷氨酸。
尽管谷氨酸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日常食品中,但谷氨酸钠盐可以增强食物鲜味的功效,直到20世纪初期才被认识到,可以说,味精的历史只有百年。我国最早的“味精”来源于日本商人铃木三郎助使用大豆和小麦为原料生产出的谷氨酸钠产品——“味之素”。当“味之素”传入我国后,我国化学工程师吴蕴初经过一年多的试验,从面筋中提炼出中国自己的“味之素”,并将这种物质取名为“味精”。1923年,他在上海创立天厨味精厂,推出了中国的“味之素”——“佛手牌”味精。
进入60年代,以糖类为原料直接用微生物发酵生产谷氨酸获得成功并投入工业化生产后,我国味精行业大都采用玉米、小麦等粮食原料,通过微生物作用,得到符合国际标准的谷氨酸钠。如今,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味精生产国。
谷氨酸现代发酵是在早期微生物发酵生产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工艺技术、培育优质菌种、完善质量检测水平,进而更科学合理地利用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活动生产谷氨酸的现代工业。我国的味精生产将粮食中的淀粉转化成葡萄糖,以谷氨酸产生菌为发酵工具,经发酵产生谷氨酸,最后中和为谷氨酸钠。从葡萄糖到谷氨酸产生的各个步骤,都由酶催化完成,生物合成的特点很明显,效率、专一性高,反应条件温和,可以调控。而且合成中不产生对菌体自身和人类有害的物质。
目前的谷氨酸产生菌有谷氨酸棒状杆菌、短杆菌等,我国常用的菌种有北京棒状杆菌、纯齿棒状杆菌、天津短杆菌等。这些微生物菌种在生长或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物质基本上都是生物体必需的,不会产生有毒有害物质。在发酵完成后的谷氨酸提取过程中,也没有使用任何有毒有害的萃取剂、溶解剂,因此,不管是从原料,还是从生产流程上来看,味精都是一种非常安全的食品添加成分。
(选自《科技日报》2011年8月27日)
1.下列关于“味精”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味精学名谷氨酸钠,它往往以游离态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并让食物具有呈鲜作用。
B.人们对味精可以增强食物鲜味功效的认识只有百年时间,我国当初称之为“味之素”。
C.味精是一种非常安全的食品添加成分,它加入食物之中不会产生任何有毒有害物质。
D.我国味精最早是从面筋中提炼出来的,现在大都以玉米、小麦原料通过微生物作用而得。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谷氨酸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日常食品中,它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中重要的一种。
B.谷氨酸的微生物菌种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物质都是生物体所必需的,对人体有益。
C.荤类菜肴之所以味道鲜美, 北京代写论文是因为它煮熟后部分蛋白质分解为游离氨基酸。
D.在日常生活中,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高蛋白质的食品往往味道鲜美,因里面含有相当高的谷氨酸成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微生物菌种发酵完成后,在提取谷氨酸的过程中,不会使用有害的萃取剂、溶解剂。
B.味精早期以微生物发酵生产谷氨酸,现在则合理利用微生物生长和代谢活动来生产。
C.将粮食中淀粉转化成葡萄糖,使其作为发酵工具,经发酵产生谷氨酸后中和为味精。
D.味精生产的各个步骤中,生物合成特点明显,合成中不产生对菌体和人类有害的物质。
【参考答案】
1.A(本题考查考生对文中重要词语和重要句子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级。本题要求选择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应该选A。A中“它往往以游离态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错,依据原文材料第2自然段中“谷氨酸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于……也可以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知,以游离态形式出现的是谷氨酸,而不是味精。其他各项均符合文中语意。)
2.B(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本题要求考生选出不符合文意的一项,答案应该是B。B中“谷氨酸的微生物菌种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物质都是生物体所必需的”错,依据原文材料最后一个自然段中“这些微生物菌种在生长或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物质基本上都是生物体必需的”可知,B项缺少必要的条件“基本上”。其他各项均符合文中语意。)
3.C(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本题要求选出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应该选C。C中“使其作为发酵工具”的“其”指代不明确,此项中“其”指葡萄糖。依据原文材料中“我国的味精生产通过将粮食中的淀粉转化成葡萄糖,以谷氨酸产生菌为发酵工具,经发酵产生谷氨酸,最后中和为谷氨酸钠”可知,将粮食中的淀粉转化成葡萄糖,应当是以谷氨酸产生菌为发酵工具。其他各项均符合文中语意。)
上一篇: 高考作文的出题方向和技巧分析
下一篇: 作文教学中的学生思维的培养方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