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中的学生思维的培养方法分析(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04
    2.作前指导课的基本操作
    作前指导课的理想效果,体现在学生能最大限度地参与思考,灵感思路被充分激发,思考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并能获得有个性、有创意的发现和见解。要实现理想的目标,一般应完成以下基本环节。
    (1)调动学生情绪,进入思考状态。不管是作家写作还是学生课堂作文,目的都是抒情达意。所谓有感而发,情动而辞发,都说明情绪是点燃思路的火种,是思路展开的动力。当学生情绪兴奋、激动的时候,往往是思路展开的时候;同时思路的展开,又能进一步调动活跃思考者的情绪。学生情绪如果如静水微澜,联想的翅膀就难以展开。古人云:“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①只有“寂然”“动容”,才能“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促使学生情绪活跃的因素很多,现实生活的或美或丑的现象,一个故事一首诗,一曲旋律一首歌,一点偶然的想法或感受等等。这些因素或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演讲,或通过学生的讲述,或使用多媒体对音乐、图像的播放,都能把学生的情思聚拢起来,进入到特定的情绪氛围和意境中,从而引发他们联想想象,打开思路。不管哪种方法,都离不开作文的题目的要求,对题目意义的理解、挖掘、生发是调动情绪更好的起点。引导学生由题目字形、词语结构而字面意义,而语境意义、情感意味,由意义而生活现象……每一点意义的挖掘、生发,都使思路推进一步,都能让学生的情绪为之一动;每一丝心灵的颤动又能激发更多的联想,每联想到一个材料又能牵引出下一个材料。如此学生情绪活跃,思路的大门洞开,也就进入了思考写作的最佳状态。
    (2)引导思考路线,提高思考质量。学生审题存在的共同问题是思考得不准、不深,理解题目往往浅尝辄止,一知半解,联想浮于表层,触角伸展不开。面对题目三两分钟,搜集到一两条都能想到的素材,就开始信马由缰,下笔作文。所以这样,一是没有养成深入思考的习惯,二是不知道从何处想起,缺少思考的角度。这些正是指导课需要下工夫的地方。常见的指导方法多采取讨论发言的形式,一人发言激起思考火花,大家顺着相同或相反的方向,拓展延伸开去,在相互启发、相互碰撞中,激发灵感,获得启示。但这种“合作学习”的方法有随意性、偶然性,难以形成一种可操作的符合规律的步骤。离开集体,学生独自作文又无章可循了。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提炼出一些思考的角度和路线,并在反复运用中积累经验,形成习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指导。
    由分到总。理解分析题目的意义,可指导学生分解每个字词的意义,再综合归纳短语或句子的意义。先分解词句的意义的侧重、范围、语境意义、情感色彩,再概括出作文的立意。材料作文,引导学生先分析句意,再划分层次,概括中心,最后获得立意。这样的思考过程符合阅读认知的规律,是思考的正确的线路方向,最可能获得正确的理解。
    由此及彼。文章的立意确定了,就有了进一步思考的基点。可指导学生依据立意与生活现象的相似和相反的联系,作由抽象到具体形象、由此及彼的发散思考。可给学生提示一些思考的角度,如由意义到能证明意义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由自己的观点主张联想到一些名言名句;由古及今,由中到外,由正面到反面。这样的拓展联想,能帮助学生搜觅到丰富的素材,解决有米下锅的问题。
    由表及里。面对联想到的材料,可指导学生对材料作由浅入深纵向的深入挖掘。可提示学生思考的角度,如由果及因,由因及果,现象到实质到根源,由现在到过去到未来;或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等。这样的指导能拓展思考的层次,提升认识的高度。
    (3)指导规模法度,合理规范表达。朱光潜先生说:“写作训练欠缺者,是对于命意用字造句布局没有经验,规模法度不清楚,自己的毛病自己也看不出,明明是不通不妥,自己却以为通妥;只有良师益友才可以医治这种毛病。良师益友可以及早指点迷津,引上最平正的路,免得浪费精力。”②我以为朱先生的话也正中当前学生作文的要害。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着思路信马由缰、文体不伦不类等现象,正是因为“规模法度不清楚”造成的。“不清楚”是因为老师没有“指点迷津”,老师不“指点”,一是因为不会指点,如阅读教学读写分离,读了不少课文,但学生没有理解积淀一些认识表达事物的一般规律和思路;二是不敢指点,以为文章结构布局千变万化,教给了学生规范模式,就限制了他们的个性和创意,与目前倡导的“新理念”背离。
    作文规范指导,需要“解放思想”。“文无定法”是真理,“自古文章一大抄”也不无道理。尽管古今文章浩如烟海,各有千秋,但无不符合自然规律,合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林黛玉教香菱作诗说,“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一语道破天机。中国的文学与文字、篆刻、绘画同源同宗,都是师法自然。自然事物有形有态,有表有里,有点有线,有分有合,有正有反;人们认识事物也由表及里,由点到面,由浅入深,有阶段有曲折,有始有终;人们反映事物写成诗文,也就有了起承转合、纵式横式、对照转折等结构模式。记事文不过时空转换、主次详略;散文不过点题、铺垫、高潮、拓展、收束;议论文不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说明文也不过是总说、分说、再总说。引导学生梳理总结这些基本的结构方式,指导模仿借鉴这些表达思路,鼓励熟练运用后求得变化创新,是作文教学的不二法门。还是朱光潜先生说得好:“我们不必唱高调轻视模仿,古今大艺术家,据我所知,没有不经过一个模仿阶段的。第一步模仿,可得规模法度,第二步才能集合诸家的长处,加以变化,造成自家所特有的风格。”③
    谋篇布局指导,自然应该有节有度,因材施教,不可放任,也不可约束过死。不搞繁琐哲学,也不作神秘玄虚,教学生认识基本规律,掌握基本规范,力求典型突破,举一反三。对于一些对作文规范法度不甚了了、下笔不着边际的同学,先让他们亦步亦趋模仿范文,先死后活,也未必不是一种有效的路子。
    学生害怕作文,不足为怪。因为作文毕竟不是抄抄写写、读读背背之类,而是一种更复杂的心智活动,甚至是一种创造。需要动脑、动心、动情,整个过程是一个集分析理解、归纳概括、联想想象、组织提炼等为一体的系统工程。何况作文训练往往不是有感而发,不吐不快,而是听命作文,不吐也要吐。学生最为难的,一是无章可循,二是无米下锅,三是语言干瘪。这些都是下笔前的困惑。由此,也给我们作前指导提出了应注意的问题。
    (1)粗细有度。指导不可笼统,如果只是三言两语,笼而统之,然后放任自由写作,自觉自悟;或者只讲作文术语的定义、概念、原理之类空洞理论,对学生作前指导往往起不到有益的作用,甚至走向反面。作前“指点迷津”,就是要在学生思考过程中适时引导、点拨思考的角度、方向、线路。对于作文能力差的同学,最好给出步骤,作出示范,扶着走一段,送一程。指导又不可太细,繁琐细碎往往遮蔽了基本的途径,让学生理解操作不得要领。
    (2)高低有别。中学作文不是作家写作,不要求一般同学作文选材立意都要独到、新颖、深刻。把学生表达的关注点,引导到现实中来,关注现实热点,写眼前日常事,写自己他人心中的思考、困惑、喜怒哀乐,写高房价、地沟油、菜篮子,天宫一号……以我手写我口,写我心,生活中到处是“米”,就解决了“无米之炊”的问题了。对写作水平高的同学可要求立意深刻独到,表达新颖隽永;对一般同学只求观点正确,合情合理,表达规范,语言通畅。
    (3)快慢有节。基本习惯、基本能力的养成,需要多次反复的实践,在反复中,积淀感受经验,螺旋提升能力,力求触类旁通。作文知识点、能力点,林林总总,多如网眼,不可能也没必要面面俱到。贪多必求快,如果一“点”一练,蜻蜓点水,没深度力度,没有量的积累,能力培养就会落空。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