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学生意见领袖的德育价值和引导机制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17


  论文摘要 高校学生意见领袖这一特殊群体对高校整体德育工作有很好的启发作用。研究高校学生意见领袖的德育意义,并根据这些意义建立相应的引导机制,对高校德育工作的理论创新和方法改进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论文关键词 高校 意见领袖 德育 引导

  “高校学生意见领袖”是指,在高校舆论网络中受到一个或多个群体尊敬或重视,热衷和擅长对信息进行加工和解释、支配和引导、协调和干扰,从而对信息的扩散和传播形成客观的中介或过滤作用的活跃大学生。

  一、高校学生意见领袖的类型划分

  德国社会科学家马克思韦伯认为,任何一种组织都是以某种形式的权威为基础的。他将人类社会的统治形式分为超人型的统治、传统型的统治与法理型统治形式三种。韦伯认为这三种权威当中只有合理和法定的权威符合理性,是现代行政组织的基础。豍韦伯的理论客观上为意见领袖的分类研究提供了思路。但是意见领袖毕竟只是意见上的主导者,而未必是实际事务的主导者。本文对此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将高校学生意见领袖划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一)魅力型
  显而易见,魅力型学生意见领袖的公信力建立在其超乎众人的魅力基础之上。受众之所以信服是因为确信这些魅力型学生意见领袖拥有的超凡能力足以保障其信息发布和分析的利己性和公正性。而此类学生意见领袖也必须通过不断地证明其超凡能力的存在而维持其与众不同的地位。在五种类型中,魅力型学生意见领袖是天然最受拥戴和尊敬的意见领袖,拥有最为广阔的舆论辐射区间,一般都活跃于各类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但是由于学生自治组织和各类社团中日益加剧的精英逆淘汰现象,魅力型学生意见领袖和学生干部、学生骨干并不趋同。
  (二)传统型
  传统型学生意见领袖的产生形式接近家长制、世袭制和封建制,即由老师或团学组织学生干部任命。此类学生意见领袖通常拥有较为可靠的信息源和信息渠道,其存在的保持和作用的发挥主要是自上而下。然而其意见领袖的角色较为单一,因为首先需要对消息源而非受众负责,主要功能简化为信息的传播和扩散。在日趋民主化和透明化的高校舆论环境中,传统型学生意见领袖的数量和功能明显降低。
  (三)法理型
  法理型学生意见领袖存在正式制订的规则和制度的正当性基础之上。简而言之,法理型学生意见领袖主要基于群体内部推举或选举产生。因此,法理型学生意见领袖是高校舆论环境中学生意见领袖的主要组成部分。从各个班级、社团和协会到各级团学组织,所有基于合法程序产生的学生干部,天然就具备成为法理型学生意见领袖的条件。
  (四)关系型
  关系型学生意见领袖是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中普遍存在的活跃者。与魅力型意见领袖的“万人迷”气质不同,他们更倾向于“万金油”的角色。他们力图在不同的群体中和群体间维护自己良好的人际关系,极力避免他人的不满和排斥。因此他们时常作出从众的决定,而背弃自己的初衷和本心。但久而久之,这一类学生也就因为从属群体的实际扩张而获得意见领袖的身份。

  二、高校学生意见领袖的德育价值

  高校学生意见领袖的德育价值不仅体现在这一社会角色和群体所蕴藏的现实功能,更体现在其以点带面的正效应和带给当前高校德育工作的总要启示。
  (一)丰富德育途径的多样性
  深入开发高校学生意见领袖的德育价值,在客观上有益于丰富高校德育途径的多样性,具体说来,就是创新德育模式和方法。主流的德育模式一般可以分为主体德育模式、活动德育模式、情感德育模式和励志德育模式四种。传统的德育方法主要包括说服、榜样、锻炼、修养、陶冶、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等。在现实德育情境中,德育工作不是机械的模式运用和方法选择,而是多种模式和方法的有机结合、系统运用。这就要求德育工作务必统筹全局同时又能抓住细节。高校学生意见领袖的出现,对于传统德育工作思路来说无疑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但是对于致力于求新求变的德育工作本身,则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机遇。网络和现实的交叉为高校德育工作设置了较多较难的困难,而高校学生意见领袖不啻为一个全新的突破点。
  (二)强化德育主体的互动性
  深入开发高校学生意见领袖的德育价值,在客观上有益于强化高校德育主体的互动性。在高校德育工作中,从狭义来讲,德育工作者和大学生是德育活动的主体;从广义来讲,高校中所有的老师、学生以及有硬件软件构成的校园文化,都可谓之为德育主体。德育主体之间的互动效果,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德育工作的成果。由于高校的去行政化收效缓慢,新时期大学生个性张扬,在传统的德育工作中,德育主体之间的沟通主要是上传下达式的。主流学生组织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功能往往也流于官僚化、形式化。因此,传统德育的主流手段仍然是单向灌输和引导,并未形成德育工作者所希望的互动局面。高校学生意见领袖这一角色的出现,有机会为日益僵化的德育沟通形式带来转机。传统的老师宣讲式、干部传话式和集体课堂式的德育工作方式可以通过高校学生意见领袖的媒介作用裨补缺漏,提高德育工作的互动性和积极性。
  (三)坚持德育对象的主体性
  深入开发高校学生意见领袖的德育价值,在客观上有益于坚持高校德育对象的主体性性。大学生既是高校德育工作的主体,也是高校德育工作的对象。高校德育工作只有在尊重和承认他们人格和地位的基础上,才能够进一步激发其主观能动性,引导大学生成长为富有积极性和创造力的合格公民。然而传统的德育工作方式往往过于注重对象性以致忽略了主体性,得不到德育对象的主观认同,甚至引发了普遍的心里抵触和不合作,使得德育工作事倍功半。承认和尊重高校学生意见领袖这一现象,重视和开发高校学生意见领袖的德育价值,是对德育对象主体性的认同。

  (四)发展德育方法的创造性
  深入开发高校学生意见领袖的德育价值,在客观上有益于发展高校德育方法的创造性。德育的题中之义之一就是创造观教育。所谓创造观,就是人们对于创造的价值、能力和方法的根本性看法和态度。豎德育的创造观教育内容,概括说来就是培养人对于创造性的正确价值取向,具体说来就是对教育对象进行开拓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方面的教育。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