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当今公安院校大学生廉洁教育存在地位缺失、形式陈旧、偏重运动式教育的问题。新媒体凭借自身特点,在公安院校大学生廉洁教育中具有独特优势。同时,受自身缺陷、教育主体理念不足、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因素的影响,新媒体廉洁教育也面临现实困境。必须完善新媒体作用机制,公安院校应当改变理念,创新利用新媒体,学生应当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升新媒体廉洁教育的修养及技能。
论文关键词 新媒体 公安院校 廉洁教育
党中央于2005年1月正式颁布了《健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明确要求“积极推动廉政文化进社区、家庭、学校、企业和农村。”廉政文化进校园开始引起公众关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面临巨大的反腐压力,各种社会思潮的激烈碰撞,容易使身心尚未完全成熟的高校学生迷失方向。因此,加强大学生的廉洁教育十分必要。公安院校作为高校的组成部分,肩负着重大政治使命与社会责任,又具有与一般高校不同的特点。与此同时,新媒体的广泛应用对教育领域形成了巨大影响,打破了传统媒体固有的信息传播模式,给廉洁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探索新媒体背景下公安院校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有效模式,具有深刻意义。
一、公安院校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现状
在多年实践中,公安院校廉洁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以下问题亟待解决:
(一)廉洁教育在公安院校教学实践中地位缺失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规定:“人民警察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活动准则,忠于职守,清正廉洁。”由此可见,廉洁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在公安院校的教学实践中,这一点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廉洁教育的力度还处于较低水平。相关师资的配备、教材的编写较为短缺,学生能够接受廉洁教育的时间和方式也很有限。且在更多情况下,廉洁教育仅仅被作为公安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的一个小环节一带而过,未能刺激到学生的“神经兴奋点”,难以真正引导学生思考。
(二)形式过于陈旧,“虚”多“实”少
当代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而公安院校大学生廉洁教育的主要形式依然局限于演讲报告。演讲报告是一种“一对多”、“上对下”的宣传形式,因其时间较长、形式单调,学生没有发挥主动性的空间,易形成枯燥感或疲倦感,参与积极性不能得到保障。另一方面,演讲报告的内容往往偏重于阐述道理,较少提及实际情况的操作处理,学生的接受程度不够高。
(三)偏重“运动式”教育,缺乏长效机制
高校廉洁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对于如何探索出一条有效的道路,各高校的有益经验、做法较多,但整体机制的构建比较缺乏。在开展廉洁教育方面,公安院校往往采用举办活动、集中宣传的方式。这种方式的确有其积极影响,但持续时间较短,“人治”色彩明显,单纯依靠活动宣传显得后劲不足。
由此看来,公安院校廉洁教育缺乏对新媒体的关注,加快引入新媒体已成为必然趋势。
二、新媒体在公安院校大学生廉洁教育中的优势
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催生了一大批新事物,新媒体便是其中之一。有学者将其定义为“依托数字技术、互联网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新技术向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新兴媒体。” 新媒体以新技术、新形式和新理念为基本要素,具有交互性、即时性、开放性和平等性,在公安院校大学生廉洁教育中具有独特优势。
(一)形式新颖、寓教于乐,提升了廉洁教育的吸引力
公安院校普遍实行严格的警务化管理,学生对外界和传统媒体的接触相对较少,在外界信息的收集方面,基本依靠新媒体。廉洁教育通过新媒体进行传播,能够一改往日严肃陈旧的面貌,主动融入到大学生日常交流互动的“圈子”里。当其以一种轻松活泼、寓教于乐的新形式出现时,会带给学生耳目一新的亲切感受。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青年时期,声音、图像、视频对其吸引力更大。采用新媒体进行廉洁教育,能够拉近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距离,让大学生对廉洁教育更容易接受。
(二)内容丰富、个性自主,增强了学习与教育的积极性
新媒体包含海量信息,使用方便,能够大大改变大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往学习中,学生遇到困难时往往需要求助于书籍或老师,这种方法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而现在,只要一部手机,大量的信息便可以通过网络获取。搭载新媒体之后,廉洁教育不再是一方单向灌输,另一方消极接受的被动局面,而是受教者主动挖掘感兴趣的教育内容,教育者结合学生关注点,有针对性地提供教育的新模式。由此,廉洁教育将充满活力,其成效也会大幅提高。
(三)覆盖面广、传播迅捷,加强了廉洁教育的影响力
在传统的廉洁教育中,学生受到场地、人数等限制,受众的覆盖面较小,因此影响力也十分受限。依靠新媒体,廉洁教育可以突破现实的种种障碍。只要通过互联网、手机报等形式,学生便可以轻松获取信息,在浏览过程中接受教育。同时,在新媒体的即时更新与转载分享中,学生可以迅速地了解廉洁教育中的新思路、新动态,在鲜活案例的充分交流中,廉洁的观念也能在学生中渐渐树立。公安院校大学生的时间分配相对集中,客观上能够形成良好的交流学习氛围。借助新媒体,廉洁教育能够成为学生的自我学习和教育,有效地拓展了其发展空间。
三、新媒体在公安院校大学生廉洁教育中的现实困境
毋庸置疑,新媒体具有巨大潜力,但其作为新生事物,在公安院校大学生廉洁教育的运用中依然存在困境,需予以关注。
(一)新媒体自身的缺陷
首先,新媒体传播中的腐朽文化,冲击着廉洁教育阵地。“新媒体环境下,校园信息化在某种程度上处于一种‘时间、空间、资讯无屏障’状态。” 新媒体传播过程中的腐朽、落后文化,未经筛选甄别直接暴露在公安院校大学生的视野之下,甚至借助新媒体的影响力,公然挑战主流价值观。其次,“碎片化”的特征,削弱了廉洁教育的工作引导能力。社会转型期的“碎片化”趋势,“它表现在传统的社会关系、市场结构及社会观念的整一性——从精神家园到信用体系,从话语方式到消费模式——逐步瓦解,代之以一个个利益族群和‘文化部落’的差异化诉求及社会成分的碎片化。” 此时,新媒体传播中的廉洁教育与其他模块一样,处于平等地位,也需要受众的认可、参与,实质上也就加大了廉洁教育“突出重围”、发挥引导作用的困难。再次,新媒体的虚拟环境,为廉洁教育成果被蚕食提供了可能性。对于廉洁,公安院校大学生能够做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诚实做人,诚信做事,在是非面前坚持底线和原则。而在高度虚拟的环境下,低廉的违法成本、缺乏理性的诉求表达和相关部门的管理缺位,都会诱使大学生突破底线,做出与诚信原则相悖的行为,与廉洁教育的要求背向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