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贯穿于法律翻译课程始终的协作。结合学生意愿,将班级同学分为若干组(当然班额不能过大,人员过多容易产生拖沓及推诿,不利于会话的开展及检验同学学习成果,每组以不超过3人为宜)。根据所学内容,由教师向同学推荐部分参考文献、法律英语词典、可用网站等,由每组组员协作搜集与分析学习资料、提出与验证假设。因为法律翻译的固有难处,在学生协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随时进行指导,以免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可通过如下方式进行引导,以使学生自己发现所译文本的翻译规律、两种文本的不同法律文化背景及补充片面认识:向学生推荐经典翻译文本供学生参照和思考;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引导学生发现翻译技巧和规律;一步步引导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直至最终对新知识的建构。
3.不可或缺的小组会话。会话是协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每个小组内部的任务分配、完成进度、讨论成果的汇总,都必须由小组成员通过会话商讨确定。小组成员分工完成各自任务,在会话环节进行任务的总结与智慧的碰撞,因此会话是达到意义建构的不可缺少的手段。借由会话,每个法律翻译小组成员才能发现错误认识、补充片面认识,逐渐建立起所学法律文本翻译的框架体系。
4.最终的意义建构。这是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由学生通过自身的发现与探索,了解所译文本的性质、掌握翻译规律、熟悉该种文本翻译技巧以及与其他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因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之下不是学生重现教师思维,其获得知识的多少优差取决于学生自身建构,因而在检验学生的意义建构过程中,教师应起到补充、纠正、升华等诸多作用,以使建构达到最好效果。
下面举一例以说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法律翻译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式:
以法律英语综合教程(张法连编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390页的一个判决书为例,分析美国判决书的翻译理论与技巧:
GEARINGV.KELLY
CourtofAppealsofNewYork,1962
11N.Y.2d.201,227N.YS.2d897,182N. E. 2d 391
1.灵活引入新课(创造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推荐原版英文影片如《律师事务所》、《永不妥协》等或播放美国模拟法庭视频,为学生提供模拟的情境,以唤起学生对英美公司法、美国法院体系、中国民事判决书等相关背景知识的记忆,将新知识结合到已有的“图式”中去,最大程度调动学生发现与探索的积极性。在此阶段,教师应为学生预设问题,以引导学生联想、思考与建构,这些问题应尽量具有开放性与探究性。教师在可PPT上展示如下问题供学生思考:(1)美国公司管理体制如何?(2)美国法院系统如何设置?(3)美国判决书特点?(4)中国判决书与美国判决书异同?同时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一些参考资料,如布莱克法律词典,Duhaime’s Legal Dictionary(查阅法律英语词汇);法律翻译教程(学习英美法系判决书翻译理论); Legaltranz.com(学习判决书翻译技巧);Comparative Legal Tradition(了解中西法院体系及判决书上体现出来的中西法律文化差异)。
2.小组分工验证(协作会话)。每3人为一小组,由小组成员自愿分工,在查阅参考资料的基础上,由小组成员进行讨论,每组形成一个认识,最后在班级展示每组成果,每位成员都要发言,其他小组成员可提问,以发现重点、解决问题,对于新出现的疑问,由小组成员继续查阅资料以补充,通过此种方式,使得各组成员均对上述所设问题有较为清晰的认识,以建构新的知识,教师应在此过程中适当、适时予以引导和辅助。
3.展示与反思(意义建构)。即每个小组以自己的方式把他们建构的新知识或思考展现出来,考察各组对于美国法庭判决书的特征的理解、对于中西判决书异同的认识、对于英美法系判决书翻译理论与技巧的思考。最后由教师对各组的表现予以点评并对英美法系判决书翻译理论与技巧、其中的法律文化异同及法律专业知识进行讲解,请学生加以对照并思考。
四、结语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及全球化步伐的加快,法律英语复合型人才越来越成为市场所需,优秀的法律翻译人员存在极大缺口,作为培养法律翻译人才的主干力量的高校,应该对现有的法律翻译培养模式与方法进行反思与改良,以为社会输送合格的法律翻译人员,为我国的经济、文化、法律、政治交流与发展贡献力量。建构主义理论充满唯物辩证法,其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与创新精神的观点,符合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需求,符合人的认知发展规律。事实证明,法律翻译绝不是翻译人员掌握单词及译本模板即可胜任的,其需要学生的驾驭文本能力与创新能力,这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目的是契合的。我们的法律翻译教学可以灵活地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相关方法,以提高我国法律翻译教学水平与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