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方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资源整合机制探析(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17
(三)教学方法整合
科技的进步已经促使传统的教学手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粉笔黑板到幻灯投影,由教师的亲自领读到听录音磁带,再到现在的数字的发展使当前的就业市场对人才需求呈现多样性的特点,为了适应就业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高校学生的学习需求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同时又要求大学英语教学不断改革,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学习服务。具体到地方本科院校的学生来说,一部分同学选择到比较好的外资企业或私营企业单位就业。而随着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企业对外交流和合作机会的增多,对于员工的英语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是否具备过硬的语言运用能力将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否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优势和实现自身的价值。还有一部分学生选择到高层次的院校继续深造,而英语仍然是研究生入学考试中那一道绕不开的坎儿。另外还有一部分毕业生选择出国留学。语言是留学生活中学习和交流必不可少的工具,对于这部分同学,语言掌握的要求更加严格,阅读能力是基本能力,同时听力和口语已成为重要的语言能力。因此,对于不同发展需求的学生进行分类指导俨然成为当前大学英语教学工作中迫在眉睫的事情。
(三)遵循实效性原则,以强化主体学习为目标
教学效果是检验教学工作成果的重要指标,大学英语教学工作也是这样。对于地方本科院校来说,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学效果可以通过两个方面的指标得以体现:一是学生的学习成绩;二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的学习成绩包括日常的考试成绩、考研成绩、英语四六级成绩和英语四六级通过率。日常考试成绩是对一个阶段英语教学的成果检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是对学生两年基础外语学习成果的检验,而考研则是对学生近四年(两年后的一段时期是自主学习)英语学习的检验。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目标,整合不同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实现每个阶段的学习目标。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自己主动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强化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意识,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角色定位应该是建构学生学习主体的促进者和合作者,而不仅是充当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的对象。
强化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大学英语教学资源整合的过程中应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更重要的是,社会的发展和知识更新的加速使得终身学习成为常态,自身的发展和学习也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应该更加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愿望,不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环境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