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是西方重要的德育理论,它的道德主体论、发展论、方法论和实践论等内容对当今的职业道德教育有借鉴意义。基于该理论的指导,要求职业道德教育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原则,遵循职业道德培养规律,注重提高职业道德判断力,加强职业道德的实践养成,挖掘职业道德的隐性教育因素。
关键词:柯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职业道德教育
劳伦斯·柯尔伯格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道德教育家,他创立了道德认知发展教育理论体系,在教育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被誉为现代学校德育的“基石”。探讨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高职院校更有效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有诸多启示和借鉴意义。
一、柯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
1受教育者是道德主体
柯尔伯格认为德育主体是德育者本身,道德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是主体在现实的社会实践尤其是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建构完成的。柯尔伯格曾经说过,道德教育的过程不是把一套先定的规范、规则灌进“等待装载的心理和道德洞穴中”的过程;道德教育的目的不再单纯是“道德规则的获得”,更重要的是,它还要努力发展学生的理智能力、独立判断能力及批判意识。柯尔伯格把传统道德教育称为“美德袋”式的教育,即把一系列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通过说教等方式交给学生,这种德育模式没有把受教育者当做真正的德育主体,不符合也实现不了德育的根本目的。
2发展“道德判断力”是道德教育的主旨
柯尔伯格认为,学校道德教育的目的是通过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来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促进学生道德认知的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人的道德判断对人的道德行为有较大的预示性,道德判断的成熟水平能较好地预示道德行为的成熟度,道德发展的阶段越高,道德行为的成熟度就越高,道德判断与道德行为也就更具有一致性。因此,学校道德教育的重点应放在促进学生道德认知能力的发展上,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力,而不是进行机械的行为训练和具体的道德规范的灌输。因为,一方面道德判断具有稳定性,不像道德情感那样会随情境的变化而改变,另一方面现实的社会情境要比具体的道德规则包含更为丰富、更难以预测的内容,即便是同一情境中,有时也会包含尖锐复杂的道德冲突,为解决这些冲突就必须具备一定的道德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因此提升学生的道德判断力远比灌输具体的道德规范更重要。
3“三水平六个阶段”是道德的发展过程
柯尔伯格认为,人的道德认知是分阶段的,认知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道德发展是一个由低到高的渐进性、阶段性的过程。人的道德发展分为“三水平六个阶段”:(1)前习俗水平包括惩罚和服从阶段、互为手段阶段;(2)习俗水平包括人际关系的相互协调阶段、法律和秩序的维持阶段;(3)后习俗水平包括社会契约阶段、普遍的伦理原则阶段。个体道德认知都遵循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一般规律。
4“道德讨论法”、“公正团体法”及“角色承担”是道德教育的主要方法
柯尔伯格从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出发,提出了“道德讨论法”和“公正团体法”的道德教育方法。“道德讨论法”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通过对道德两难问题的讨论引起学生道德认知冲突,激发学生进行积极的道德思维,从而促进学生道德判断水平的提高。“公正团体法”是指将学生置于一个充满民主道德气氛、成员间相互平等、共同管理和相互协作的集体中,通过参与集体事务,培养学生的道德责任感。
此外,柯尔伯格还非常强调道德实践的重要作用,提出“角色承担机会”的道德实践方法。角色承担又称社会认知,它指个体在他们相互作用过程中想到他人的态度,意识到他人的思想和情感,设身处地从他人角度看待问题。它直接导致道德的发展,为道德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5“隐性课程”是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
在道德教育的实施途径上,柯尔伯格认为,道德教育不应只以学科和课程的形式实施,而应融合于所有课程中,重视学校隐性课程对学生的道德教育起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在柯尔伯格看来,“隐性课程作为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比显性课程来得更为有力”,“道德行为通常发生在社会和团体氛围中,常常会制约个人的道德决策”。学生所获得的大量价值观念通常并不是来自学校的正规课程,而是来自隐性课程。为了充分利用隐性课程,学校需要建立一种民主的环境,学生在一种重视合作的、民主的、相互尊重的环境中生活,能促进道德自律的发展,教师要有较高的道德水平,教师自身的言行、思想、品格修养都可以作为学校道德教育的内容,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二、在柯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指导下的职业道德教育探究
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于我们探究职业道德发展规律,科学安排职业道德教育内容,选择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方法和途径是非常有益的。
1坚持以生为本的职业道德教育原则
柯尔伯格非常强调尊重道德教育的主体,反对强制灌输。为此,在职业道德教育中应坚持以生为本原则,在教育内容上要有针对性,满足学生的职业成长;在教育方法上要体现民主。
第一,教育内容的设定要切实贴近学生的道德需求。教师应摸清学生已有的职业道德认知结构,在满足学生不同的职业道德需要基础上,增强学生职业道德规范的认同感。为此,除了要进行职业道德基本规范教育,还要结合不同专业讲行业职业道德规范。如,对会计专业,要教育学生严谨、细致、准确、律己;对机电、数控、汽车专业,要教育学生精工细做,保证质量,树立节能环保意识,敢于创新;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重点讲网络职业道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