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后示范”时期高职院校建设与发展之思考(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17

  2.卓越团队建设工程。教学团队的质量是示范院校创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职院校的关键。在“后示范”建设时期,学院要依据师资队伍建设“培、引、聘、访、研、考”的方针,通过实施卓越师资建设、教师进修和培训制度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科研协同创新建设和人事制度改革创新等,切实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突破教学团队建设的瓶颈。一是加强卓越师资建设。学校要加大投入,加强教学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有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和科研领军人才。二是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通过调查和研究,系统制定教师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科学设计教师职业技能评价体系,充分提高教师进修培训的积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促进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学校通过开展科研协同创新,整合学校和企业的项目资源、人才资源和设备资源,为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提供支持。四是促进教师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学校通过与企业合作建立师资培训基地,定期输送专业教师以访问工程师的身份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了解企业最新技术,参与企业的技术攻关,为提高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提供条件。学院通过卓越团队建设工程,构建一个普通教师→“双师”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名师的进阶式发展路径,形成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教师发展的有效机制,为“后示范”建设提供人才支持。
  3.校企合作推进工程。在示范性建设期间,学院虽然已经形成了有一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但是还没有像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三明治”、澳大利亚的“TAFE”、美国的合作教育等人才培养模式一样具有国际影响力,因此,与中国经济发展相结合,探索并构建适合我国国情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后示范”建设中必须努力追求的目标。第一,要创新校企合作体制。利用示范建设期形成的优势和基础,搭建与区域经济发展有效互动的平台,建好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园/科技园,成立由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业高管和学院领导组成的校企合作工作理事会。办好双主体学院,建立“共建、共享、共赢”的校企合作新体制。第二,完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学院校企合作管理机制、激励机制和协作机制,建立合作企业对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监督评价机制,与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联合编写教材、共建实验实训基地、共建教学“双栖”团队、共同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第三,推进校企深度融合。成立“政行企校”四方组成的行业型/产业链型的职教集团。职教集团要充分实现技术、设备等各种资源的分享,形成有特色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研究出有影响的科研项目,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形成良性互动。
  4.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一是建设科创平台。高职院校要联合区域内的高新技术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共同建设重点实验室、技术研发中心和成果孵化基地,与企业研发人员一起组成课题组共同申报技术改造和更新、成果孵化和研发转化、企业创新等方面的项目,创建一批学院参股的科技公司并提供技术咨询与服务,推动行业企业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为企业提供全面的社会服务。二是打造优秀的科研创新团队。高职院校要重视科研创新团队建设,通过优厚的人事待遇、优惠的科技政策吸引科研领军人才并组建以中青年科研骨干为主的科研创新团队,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三是重视科研保障机制的建立。学院要制定科研创新团队认定、运行跟踪、评价考核等一系列制度,保障科研创新团队的运行。学院为提高教师的科研积极性,还应加大科研经费投入的力度,设立科研领军人才引进和培育、科研创新团队培育和建设、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等方面的专项基金。四要多方位、多途径切实提升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一方面要提高学院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成果转化的能力,帮助企业进行技术研究、技术升级和技术成果转化,解决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还要充分依靠行业协会、企业联盟等拓展职业培训渠道,提升学校职业培训的水平。
  总之,示范性高职院校在“后示范”时期,在发挥示范辐射作用的同时,应着力于提高自身吸引力,提升内涵,打造品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探索并构建具有特色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提高社会服务能力,与区域经济互驱互动。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