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动漫人才培养初探(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17

  2.两个融合。“两个融合”,即专业课程与创业课程的融合,专业课程与文化素质课程的深度融合。
  首先,高职院校在制订动漫人才培养计划时,应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动漫专业教学计划,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加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技能,实现专业课程与创业课程的有机融合。将创业课程融入专业课程,要结合动漫行业的发展,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保护学生的原创作品,鼓励将学生的优秀创新创业作品作为典型进入创意产业园进行孵化发展,形成在专业学习过程中进行创新创业的实践,在创新创业实践中促进专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其次,高职院校在培养动漫专业人才时,要加强专业课程与文化素质课程的深入融合。动漫是一种文化创意产业,脱离了文化,动漫也就失去了灵魂。从最初的策划、剧本创作,到中期的动漫造型设计、场景设计、音效,再到后期的特效合成、动漫衍生产品的开发、产品营销等,动漫的发展一直没有脱离“文化性”。良好的人文素养是创新创业型动漫人才所需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在培养动漫专业学生的技术能力的同时必须注重加强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积极引导学生探索民族文化、历史和特色,注重本土文化的挖掘。提高动漫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大体可以从两个途径开展:一是“显性课堂”,即专门开设有关人文素养的课程,如古代文学、古典艺术赏析等,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文化养料;二是“隐性课堂”,即在动漫专业课程内外渗透人文精神,使学生形成“动漫即文化,文化即创新”的理念。通过“显性课堂”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充实学生的人文基础;通过“隐性课堂”提高学生的人文品质,如勤奋求实的务实态度、坚定执著的顽强意志、良好的心态自控能力、团队精神与协作意识等,有助于学生创新创业品质的养成。
  3.三个维度。“三个维度”,即“学校+企业+行业”合作育人,加强校企合作、校际合作,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等多方力量联合培养创新创业型动漫人才。如学生在学校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并形成创新创业思维、创新创业意识,进入社会培训机构加强专业动手能力,借助动漫企业实践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再通过创意产业园的孵化,将创新创业点子具体落实。学校、社会培训机构、企业、行业等可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寻找共同利益点进行合作,促进创新创业型动漫产业人才队伍的发展壮大。
  4.多元教法。“多元教法”即动漫专业在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过程中要结合多种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主题教学+工作室+工学结合”。
  “主题教学”是源于法国的一种教学方法,是一种“体验”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围绕某一主题提出一个待解决的问题,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主动交流合作,完成设计方案。主题教学法能使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提高创新能力,并在此过程中体验工作中的真实情境。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以工作室为载体,将课程、教室与生产实践融为一体,实行现场教学与模拟创业教学等形式,学生在自主创新创业过程中实践专业知识,在创新创业实践过程中提升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专业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的整合,促进教学与创业就业的自然衔接。
  “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可以将校内理论学习与校外实践经验相结合,将校内学生的动漫基本理论与技能应用于工作实际,在实践中落实并检验自己的创新性思维和创新创业点子,实现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理念的有机融合。
  培养创新创业型动漫人才,要综合运用主题教学、工作室制教学以及工学结合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主题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型思维和创业意识,借助工学结合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创业技能,工作室制教学方法则可以孕育和实践学生的创新创业点子,综合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几种教学方法相得益彰,互相补充又紧密相扣。
  5.分层培养。一个完整的动漫产业链主要包括前期创作、中期制作、后期合成三个主要阶段,与之相对应的人才需求可分为策划人员、创作人员和制作人员等。针对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采用的培养方法也应有所不同。如培养动漫前期策划人员,应侧重于人文素养的培养,以及创新思维和动漫创意能力的培养;培养动漫中期制作人才,则应侧重于原画创作技能的培养;培养动漫后期制作人才则应侧重于对色彩、特效等方面的创新性思维和技能的培养。此外,动漫专业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经验,以更好地发掘学生的创新创业潜能。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