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职高专学生主观幸福感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17


  [论文摘要]如今幸福感这一话题在很多领域很多人群中都被广泛提及。大学生作为中国未来的知识分子、中国未来的有力建设者,其幸福感如何是一个被学校、社会和学生本人所关注的话题。高职高专的学生相比较本科生和研究生而言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分析其主观幸福感的形成有利于高职高专学生的健康成长。

  [论文关键词]高职高专学生 主观幸福感 有效途径

  一、主观幸福感的内涵解读

  主观幸福感是个体依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作的总体评价,是反映某一社会中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心理学参数。心理学家普遍认为主观幸福感包括认知评价和情感体验两部分。高职学生在高职学习期间主观幸福感的程度情况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和人生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在高职高专学生大学学习期间注重对其主观幸福感的关注,剖析其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而寻求提高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措施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高职高专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

  高职高专学生主观幸福感主要表现为重视物质上的幸福感,并且不同年级和不同生源地的学生其幸福感也不一样。
  1.重视物质上的幸福感。在高职高专学生中,许多学生将物质幸福感放在第一位,认为没有物质来源尤其是没有经济来源的话,其他一切幸福感都不能存在,这与高职高专学生的消费水平有着极大的关系。当前中国的大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养成了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习惯又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只要形成就不容易改变。高职高专学生成绩相比较普通本科学生要差一点,而且有更多的学生来自城市家庭,往往将物质上的幸福感看得非常重要,甚至盲目攀比的心理也会随之产生。
  2.不同年级的学生幸福感存在差异。高职高专学生在大学几年的时间里随着年级变化其主观幸福感也在发生变化。大一作为新生来到大学,对周边的事情觉得很新鲜,并且刚从高中紧张的生活中解脱出来,觉得通过高考来到大学学习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其主观幸福感相对较高。到了大二大三对大学的认识比较充足,主观上会认为大学没有想象的那样好,因此失落感逐渐出现,尤其是到了即将毕业的时候,家庭压力和就业压力的影响使得学生主观幸福感进一步降低。
  3.不同生源地的学生幸福感存在差异。高职高专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每个同学的家庭条件又有所不同。有些来自农村的同学,家里经济条件比较差。很多时候,农村学生为了能够完成自己的大学学习和生活还必须要在业余时间坚持去做兼职。在这种环境下,一些农村学生会觉得自己比城市学生仿佛要低一等,主观幸福感自然要低得多。

  三、高职高专学生主观幸福感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学生对幸福感缺乏足够认识。高职高专学生之所以会注重对物质幸福的追求而忽略对精神幸福的追求,主要是因为当前很多学生对幸福感缺乏足够的认识,他们所意识到的幸福感是单纯建立在物质财富上的片面的幸福感,而不是物质幸福感与精神幸福感相统一的幸福感。要改变学生对幸福感的片面认识,则只有学校教师与学生家长一起对学生的认识进行引导。只有在认识幸福感的基础上去体会幸福感才会收获真正的幸福感。
  2.高职高专学生角色的特殊性。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相比较普通本科教育而言要缓慢一点,社会大众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也要稍微低一点。很多家长都认为高等职业教育是在学生没有考上普通本科院校情况下的被动选择,高职教育处于低于普通本科教育的层次。这就注定了高职高专学生角色的特殊性,很多学生自身就带有一定的自卑感,认为自己比不上本科院校的学生。一些学生对于自己所学专业既缺乏了解也没有专业认同感,在学校的学习处于矛盾之中,总认为自己的专业没有前途,但苦于求学的现状又不得不学习,这种环境下心态不是很好的学生久而久之会出现心理问题,更别说幸福感的存在了。

  四、高职高专学生主观幸福感形成的对策

  据有关调查统计表明,当前我国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在中等偏上水平,这说明大学生对目前自己的生活质量是比较满意的,他们还是更多地体验到积极情感,但与此同时还有很大一部分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加以关注。
  1.注重幸福感教育。在中外教育史上,尽管对于教育的解说各不相同,但却存在着一个共同的基本点,即都把教育看作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虽然幸福感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学生自己起着决定性作用,但是作为高职高专的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幸福感的教育,使学生在教育和熏陶中理解幸福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追逐幸福感,而非盲目地去追逐幸福感。当前中国社会的发展已经不再以拥有知识的多少来评价一个人的优劣,人们越来越看重的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综合素质,重视一个人在社会上的竞争力。教育的功用主要有两点:一是向下一代传授知识和经验,二是向下一代提出发展要求。由此来看,幸福与教育相结合是势在必行的,同时也有着一定的可行性。
  学校对学生幸福感的教育可以通过以下途径:(1)教师们的主观教育。大学生都是主观思维很强的人,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怎样在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里面接受到更多更有意义的教育是当前高校必须思考的话题。站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第一线的是高校的辅导员,因此辅导员应该注重对学生幸福感的引导。首先是在日常开班会等常规教育的时候通过举例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明白幸福到底是什么;明白幸福因人而异,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模式;明白作为大学生重要的是自己感到快乐,感到在学校的每一天都能有所收获,并对自己的未来有所想法和计划且按照计划付诸行动。(2)有关幸福课程的开设。在美国的哈佛大学,最受学生欢迎的不是王牌课程“经济学导论”,而是年轻讲师沙哈尔所讲授的“幸福课”。在此课上,他深入浅出地教育学生如何生活得更美好、更充实、更幸福,告诉学生用不同的视角去看待问题,从而改变了学生对幸福的理解。因此,高校应该开设相关的幸福课程。可以结合具体专业有所侧重,使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以满足学生对这方面知识的需要。
  2.崇尚幸福文化。文化作为一种“隐形”因子,存在于各种场域里面。文化作为一种历史现象,是人类所创造出来的不同形态的特质构成的复合体。没有文化的根源,就没有办法形成一个民族;掐断文化的根脉,失掉根本,也就没有办法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文化对一个民族的发展非常重要,对高校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也非常重要。高校应该形成一个积极崇尚幸福文化的宽松的文化环境。幸福文化是以幸福为价值取向的一种促进人类进步、人性解放的文化形态和文化现象。幸福文化作为文化的一种具有文化的特性,是一个复合体。幸福文化应该包容尊重、感恩、快乐等相关文化,而这些因素都是学生在学校期间和以后的人生发展过程中必须要用到的,因此高职院校应该积极崇尚幸福文化,应该教会学生尊重他人、感恩他人、感恩社会、追求快乐。高职院校建立一种追求和崇尚幸福文化的环境对学生成长有着很大的好处,如果为学生提供极大的幸福文化感受氛围,那么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也会逐渐形成。
  在幸福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的当今社会,大学生对幸福的渴望与期盼不弱于其他任何群体。只有在各方面的综合努力下,高职高专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才会形成并得以提高,从而为学生以后的人生道路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