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职大学生志愿服务探析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17

 

  [论文摘要]高职大学生志愿服务已成为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弘扬社会正义和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突出贡献。但因志愿活动形式单一,缺乏活动经费和社会保障以及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高职大学生的志愿服务质量总体不高。文章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高职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一些理论上的贡献。

  [论文关键词]高职生 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通常是指社会成员不以追求物质报酬为目的,自愿贡献时间、精力和知识,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的服务。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理论知识的同时,必须具有扎实的操作技能和综合的实践能力。在高职院校中推行学生志愿服务,不仅拓宽了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途径,也对高职生顶岗实习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使学生提前适应社会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一、高职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意义

  1. 志愿服务是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的有益补充。高职院校实行顶岗实习制度,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对职业岗位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专业与市场实际需要之间的匹配度。但是,学生往往对进行社会角色转换感到无法适应,在高职院校推行志愿服务,可以让学生提前了解社会,增强解决实际问题和人际关系的能力。目前,很多高职学生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沟通能力较弱,合作共事的能力、耐挫能力较差等问题,这些都可以在参与志愿活动的过程中得到一定程度的锻炼,从而为顶岗实习以及未来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2.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高职教育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普遍感觉素质教育缺少“抓手”。作为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教育要寻找素质教育的“抓手”,必须以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办学特色的体现为着力点。学生在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对社会、对不同工作岗位的适应性,既能运用已学到的专门知识,又能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为其全面素质的提高打下良好基础。因此,高职院校将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作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应该是高职院校的培养人才的应有之义。
  3.志愿服务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功利主义一度在高职院校中流行,部分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当代著名政治学家帕特南在《使民主运转起来》中指出,人们在参与公民组织活动的同时,培养了与人合作的技巧和共同分担责任的意识。通过志愿服务,高职生可以了解到社情民意,学会为人处世,增强社会责任感。
  4.有利于高职学生的精神互惠。现在的高职学生多为“90后”,受市场经济的竞争意识影响,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缺少沟通和理解,人际关系淡漠,严重时甚至部分学生产生精神压抑进而导致心理失衡。美国耶鲁大学的克雷顿·奥尔德弗认为,人们在生活中有三种基本的需求,即生存的需求、相互关系的需求和成长发展的需求。高职学生因为参与志愿服务而产生了相互交往的需要,促使他们在共同志趣的引导下集结到一起,通过组织集体活动彼此沟通,相互联系,寻求归属感、心灵慰藉、压力释放等精神上的满足,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而这种精神上的满足也包含着自我实现等成长发展需求的满足。现代社会也为学生满足这种社会交往或相互关系的需求提供了便捷的沟通方式,例如,志愿活动的组织、经验或心得交流可以利用 QQ群、微博、论坛等。这些电子化、信息化交流方式的普及,使基于共同志趣参加志愿服务的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沟通成为可能。

  二、高职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当前,志愿者服务活动在各高等学校广泛开展,在倡导社会新风、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磨砺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另一方面,从总体上看,高职院校志愿者服务活动存在规划性不强、活动项目单一、活动层次有待提高、引导机制还不健全等问题。
  1.高职生参与志愿服务存在功利主义倾向。虽然我们传统教育中并不缺乏助人为乐的提倡和宣传,但这些大都凝固于道德评价中,不能直接刺激到学生志愿服务的积极性。也正因如此,很多高职院校目前引导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的方法,一是纳入素质教育的量化考核,二是将之视作评优评先的参考。前者是教育的强制,后者有着功利上的诱惑。当志愿者行为被“明示”将获得某种利益,其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都会或多或少受到影响。在此“利益公示”下,志愿者服务很可能就此走调而演变成为一种“利益的交换”。在此情况下,学生志愿者对于活动的积极性并不高,不少志愿者都是“为加分而开展活动,为加分而参与活动”。这使得志愿者组织的整体素质不高,整体活动效果不佳,甚至还会对其他志愿者和整个志愿者组织都造成负面影响。
  2.缺乏活动经费和法律保障。当前很多高职院校的资金主要用于校区建设和专业建设,高职生活动经费和本科生相比少的可怜,更不要说用来支持学生志愿活动。很多高职学生家庭比较困难,参与志愿活动也需支出一定的交通费、联络费等费用。志愿者组织的经费不足严重制约了大学生志愿者组织的发展。许多有爱心、乐于助人的志愿者,很想服务活动,但由于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只能减少甚至不参加参与活动,进而导致队伍人员的流失,不利于志愿者队伍自身的发展。而在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一旦在服务过程中遭受人身或财产的损失,多数也不知道该如何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导致高职生志愿者自身的权利 “被模糊”和“被侵害”。
  3.联系志愿服务基地存在困难。高职院校强调“校企合作”, 校企联合共建“青年志愿者服务基地”应该成为其重要内容之一。但是现在很多高职院校志愿服务基地不规范,学校不出面,而是由学生社团自己去联系、沟通企事业单位。很多单位对此也存在着顾忌的心理,而不愿支持学生的志愿服务。这就必然导致高职学生志愿服务的空间狭窄,要求服务的学生人数与基地之间存在“供过于求”的矛盾局面。

  4.缺乏相应的成长机制。由于志愿服务人数众多,志愿者的培训需求非常强烈。他们既需要志愿知识、技能相关方面的培训,也需要社会阅历、人生成长等方面的知识。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志愿者在服务他人的同时,自己也需要得到发展。但是,目前高职院校的志愿服务培训机制非常不健全,既零散又单一,没有建立起科学的培训体系,内容上也缺少社会经验等方面的培训。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