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大学新生心理适应教育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17


  [论文摘要]让每个大学新生顺利地适应大学生活并形成健康积极的阳光心理,是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者共同的愿望。学校心理健康工作者可以通过构建积极的校园育人环境,培育完善的新生社会支持系统;培养新生积极的人格,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丰富新生的积极体验,使其感受积极的力量等来培育新生的积极心理。

  [论文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大学新生 心理适应

  心理学自1879年正式成为一门科学起就肩负着三项重要使命:治疗心理疾病,帮助所有人生活得更加充实完善,发现并培养人类的卓越才能。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心理学的研究重心偏向了心理疾病的评估和矫治。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到了21世纪,人们对心理学进行了重新审视,积极心理学应运而生并成为对传统临床心理学的重要补充。21世纪初,美国心理学会主席、心理学家Seligman首先提出积极心理学的概念并推动积极心理学运动。Sheldon和King把积极心理学定义为“对普通人的力量与美德的科学研究”。积极心理学已基本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主要涉及三个层面:在主观水平上,研究积极的主观体验;在个体成长水平上,研究积极人格特征;在群体水平上,研究积极的组织系统。
  大学生正处在社会要求高、家长期望大、成才欲望强的敏感时期,新生由于阅历较浅,经验相对不足,对自己缺乏全面的认识,很容易出现适应困难,这时,及时而充分的心理导航显得十分必要。学校心理健康工作者可以通过构建积极的校园育人环境,培育完善的新生社会支持系统;培养新生积极的人格,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丰富新生的积极体验,使其感受积极的力量等途径,让每个大学新生顺利地适应大学生活并形成健康积极的阳光心理。

  一、 积极心理学的教育观念

  积极心理学提倡的是以人为本的全新价值定位,关注人的优点和积极因素,提倡对人的心理现象做出正面、积极的解读,从而挖掘人本身具有的潜在能力。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首先突出以学生为本的人文关怀,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促进学生优秀心理品质的形成。其次,积极心理学致力于激发学生积极的人格特征,如自我价值实现、宽容、爱的能力等。再次,积极心理学重视对学生潜能的挖掘,激发他们积极的力量来摆脱各种困惑和困境。最后,积极心理学倡导学生积极的自主发展,提倡对个体的问题做出积极的解读,并使个体能从中获得力量,感受到成功的意义和自我价值的体现。

  二、大学新生主要心理适应问题及原因

  (一) 大学新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适应问题
  1.生活上的不适应。大学新生面对的是一个陌生而新奇的环境。他们要独立处理生活中的每一件琐事,包括对钱财的管理。部分跨地域界线的学生还需要应对地域环境与文化差异的冲击,他们在语言口音、饮食口味、住宿环境等方面都要面对较大挑战。
  2.学习上的不适应。学习上的不适应是大学生最易碰到和最不易解决的问题,表现在学习环境、学习方法、授课方式的变化及专业等诸多方面。如不能及时改变和适应新的学习方式,则会在今后学习中出现学习效率低、学习成绩不合格、厌学、逃学、考试焦虑等问题。部分对大学学习生活理想化或对专业不满意的学生甚至会产生更多的心理问题。
  3.交往上的不适应。大学新生面对的是新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异性关系以及寝室关系更加复杂,这些都对新生的心态与交往方法提出考验。在心态上,他们会有渴望交往与拒绝回避的冲突心理以及自我中心与依赖他人并存的复杂心理。
  4.自我意识上的矛盾。大学新生正处于自我同一性形成的重要时期,自我意识迅速增强,但对自己的认识比较欠缺,出现自我评价不客观、理想与现实不协调、自我发展目标模糊等心理问题。另外,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常使大学生感到无所适从。
  5.个人情感上的困惑。大学生正处于生理发育的青春期,有对异性的爱慕心理并渴望接触异性,但由于他们的心理不够成熟,不能理智地驾驭自己的情感,时常表现出幻想、冲动、动摇等不稳定情绪,情感处理不当会出现异性交往困难、单相思、失恋的痛苦、陷入多角关系不能自拔、对性冲动的不良心理反应等问题。
  (二)大学生出现心理适应问题的主要原因
  1.心理落差。在中学,个体往往疲于准备高考,对大学生活缺乏了解,过分理想化,期望过高。进入大学感到现实的大学生活和理想的大学生活相去甚远,心理上出现极大的反差。
  2.理解误区。很多学生中学的理想就是考上大学,认为大学是一个乐园,不需要奋斗就可以毕业。在大学,度过高强度学习负荷的大学新生往往容易松懈下来,当需要面对紧张的学习、考试、各种活动时会产生心理不适感。
  3.自我迷失。在大学,大多数学生会从中心角色向普通角色转换,其自我评价可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能考上大学的学生一般都是学习上的佼佼者,是家庭学校中的中心人物。然而到了大学,人才济济,群英荟萃,评价机制不再单一,很多学生会产生失落感和自卑感。
  4.目标缺乏。学生在中学忙于备考,目标明确,动力足,干劲大,到了大学以后,有松一口气的思想,原有的目标达到了,新的目标尚未确立,方向不明,因而感到茫然和困惑。

  5.自控不力。大学新生开始从中学“被管理者”向大学“自我管理者”角色转换。缺乏家长、班主任的管束,部分新生开始放纵自己,还有部分学生中学时由于学习紧张,特别想在大学里发展爱好特长,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参加活动上,无暇顾及学习,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三、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大学新生心理适应教育

  (一)构建积极的育人环境,形成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
  良好的校园心理环境,如和谐宽松、健康向上的群体心理氛围,有利于新生积极阳光心理的形成。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努力传播积极的心理知识,构建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组织体系,运用积极的测评干预机制体系,建设自助、助人心理志愿者团队,从而构建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1.树立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努力将积极心理学的因素注入高校心理教育中, 让每一位心理教育工作者都成为“心理阳光使者”。用开放、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把获得幸福感作为心理健康的主要目标。同时,教师要不断扩展自己的研究领域,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致力于对学生自我价值感、主观幸福感、自我效能感等的研究。
  2.构建积极的心理健康组织系统。积极心理学强调构建积极的组织系统,除了高校外,社会环境,特别是家庭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走一条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四位一体的整合之路,以课堂为主阵地,以学生、家庭、社区为载体,形成互动多维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