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体育社会化现状分析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17


  论文摘要:体育作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它的作用力已经远远的超出了它本身的范畴。我国的体育社会化发展比较缓慢,已经落在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后面,因此大力推进我国的体育社会化,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性和战略性意义。文章通过文献综述的形式从我国体育社会化的特点,体育社会化对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体育社会化和人的社会化以及我国体育社会化的发展趋势4个方面来论述我国的体育社会化。虽然我国在诸如奥运会一样的大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是我国的体育社会化程度还比较低,今后我国应该大力发展群众体育、推进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不断提高我国体育的社会化程度,使体育真正起到为社会服务的作用。

  论文关键词:我国体育社会化;精神文明建设;人的社会化

  随着现代体育的蓬勃发展,它已成为改变人类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的不可缺少的因素,并与一定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思想变革相联系,成为家喻户晓、人人参与的文化娱乐活动。体育的发展必须取得全社会的支持,必须走社会化的道路。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活动,已渗透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并以其特殊的力量深刻影响着人的发展,影响着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尤其是以奥林匹克运动为代表的众多体育运动在全世界的繁荣和发展,让人们清晰地看到体育的作用力早已远远超越其本身内在的范畴,它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方面的功效已经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我国的体育事业在党中央的大力支持下,得到了蓬勃发展,不仅在竞技体育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社会体育的发展也日新月异。近年来,相继出台了<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指导纲要>等一系列法规,卓有成效地推动了社会体育的发展,使体育逐步走进不同阶层和群体,并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物质和精神生活中的一部分。

  所谓社会化,是指人接受社会文化的过程,也就是从一个“自然人”或“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并逐步适应社会生活的全部过程。体育社会化是通过体育活动促进“自然人”或“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具体讲,体育社会化过程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的过程,是体育健身、健心、益群功能对人作用的过程,也是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

  1我国体育社会化的特点

  近年来,在强烈的“体育社会化”的口号声中,<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问世和<体育法>的颁布,极大地增强了体育和社会的融合,给我国体育事业注人了新的活力,增添了无限的生机,也标志着中国体育进人了一个全新的法制化发展阶段。

  中国的体育社会化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

  1.1体育体制的逐步多元化、法制化
  过去,中国的体育管理体制是由政府体育部门统一领导,协调和监督全国的体育事业。高度集中的体育体制。虽然有利于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一批优秀运动队的高水平训练,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但这种“举国体制”会使体育变成少数人的竞技体育。不利于社会各界组织、兴办体育,不利于体育社会化的发展。对此,我国的体育体制正在实行改革,既要发挥这种体制的长处,又要克服其弊端。体育部门逐步下放权利,转变职能,搞好体育的宏观指导、协调、监督,使各级体育总会、单项协会、行业体协等组织逐步成长和发挥作用,同时建立和发展各种类型的体育俱乐部,以实现社会对体育的全面参与和占有,彻底改变体育部门一家办的局面,使中国体育走向社会化道路。

  值得注意的是1995年8月,《体育法》的颁布,确定了体育的社会地位,明确了国家和社会各界的社会体育职责和任务,标志着中国体育走上了一条依法行政,以法治体的新路子。

  1.2推行全民健身计划。促进社会体育普及化
  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极大的促进了体育的社会化。据1997年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的城市体育人口已达18.7%。比1985年的9.23%增长了9.47个百分点,提高幅度达103%。如果把占人口总数20%的学生包括在内,我国城市体育人口可达38.7%;人们对体育锻炼必要性的认识,也在1985年66.3%的基础上上升为78.4%。可见,其进步是十分明显的。随着学校终身体育教育目标的提出。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衔接得到加强,我国社会体育的普及化程度也将越来越高。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