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体育健儿通过训练和竞赛孕育出可贵的中华体育精神,向世人展示了中国人自强不息、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体现了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信心和力量,给全民族带来了极大的鼓舞,大大增强了全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司长谢琼桓将中华体育精神归纳为6个方面: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友爱、顽强拼搏。江泽民总书记在会见第27届奥运中国代表团时,对中华体育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指出:“中华体育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全国各个行业、各条战线的同志们都要大力发扬振兴中华、为国争光的爱国主义精神,大力发扬顽强拼搏、争创一流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勇于创新,力攀高峰,同心同德地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2.3体育促进人的社会化过程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过程
前文讲过,社会化是指“自然人”或“生物人”成长为“社会化”的全部过程。体育对个体人的社会化功能主要体现在教导基本生活技能、教导社会规范,发展人际关系、传授文化科学知识3个方面。这些方面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提和条件,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2.3.1教导基本生活技能 人具备基本生活技能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提。人的基本生活技能包括走、跑、跳、投、攀、爬、提、悬垂等。体育活动的基本手段是身体练习,体育中的运动动作是在劳动动作、生活动作等动作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们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使得人们从婴幼儿期到老年期都能找到恰当的体育运动方式,是一种便于在任何群体中广泛开展的活动,所以,我们说体育运动是人们获得基本生活技能的重要途径,同样,人掌握体育运动动作对适应社会需要具有直接的帮助。
2.3.2教导社会规范,发展人际关系 体育运动本身是一个有章可循、有一定约束力的社会活动,又是在一定的执法人诸如:教师、教练、裁判等的直接教育和监督下有组织地进行的活动,这是对培养青少年遵守社会生活准则的一个强化。竞技体育比赛场是文明和道德行为规范的试验场。在一场竞赛中,包含着错综复杂的各种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每一个人在运动场上不仅表演了运动技巧,同时也表演了他的思想品质和体育道德作风。为了发挥比赛双方的技战术水平,必须处理好队员与同伴、对手、裁判、教练及观众之间的关系。从队员来说,要和同伴配合默契、互助互爱、尊重教练服从裁判等,对待对手要以友谊为重,不伤害对方;教练员在场上要知人善任、随机应变、指挥得当;裁判员要做到公正无私、当机立断、坚持原则;观众要尊重裁判、爱护队员、积极鼓励双方赛出好成绩。所以这些都是自我教育或接受教育的良好契机,是使青少年在社会实践中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养成遵守社会规范的手段和途径。
2.3.3传授体育文化和健康知识 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有必要在童年时期就使他们懂得什么是健康的生活,学会有益于健康的本领,并且通过传授这些知识,不断地发展他们的精神需要,学会合理而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他们享受人类所创造的文化财富的能力。譬如:我们在带领儿童和青少年实践体育时培养他们对体育运动中美的欣赏、创造和表现能力。通过体育这一特殊教育过程使他们的形体和动作日趋优美完善,使人体美与心灵美和谐一致,达到造就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的育人目标。随着体育的大众化、普及化,体育在社会中影响力越来越大,人们对体育文化和健康知识的需求越来越多,使体育文化和健康知识成为人的社会化所需要的知识。
3体育社会化促进了人的社会化
3.1价值观念
人的社会化过程的基本内容是社会文化的传递和内化过程。其核心是价值体系和社会规范。价值体系是指社会、民族或群体中存在的比较一致的共同理想、共同信仰及较为持久的信念。体育社会化与人的社会化在价值观念上的共同基点,在于对人的身体、健康的科学认识和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以人为本,既是人的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又是体育社会化的宗旨和原则。通过体育社会化的过程,人们可以十分清醒地认识到体育运动对于生命延续和人体健康的价值,因而能够十分自觉地去维护它,这对丰富人的整个价值观念体系是有重要作用的,而人的价值观念的升华又反过来促进着体育的社会化进程。值得说明的是,中国长期以来一脉相承的“贵人重生”的文化价值观念,不仅有利于我国体育事业的社会化,而且对人的社会化起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