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现代竞技体育的发展涉及的面越来越广、分化越来越细,使现代竞技体育能够满足社会各种不同层次的需求;同时由于竞技体育自身的相互矛盾性,它对个人和社会所产生的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影响,取决于竞技体育自身、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及体育道德教育体系等方面。为此.如何提高竞技体育的教学质量,对竞技体育教学进行必要的改革,使之更加适应现代体育教学的发展需要是体育教师积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并结合教学实践从竞技体育的物化、价值等方面与社会化的关系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
【论文关键词】竞技体育;体育教育;社会化
竞技体育是在进行体育活动的主体之间,采用公开的、共同认可的方式和规范,以相互之间身体运动能力(包括智力)优劣比较的形式所进行的挑战极限、超越自我的社会性竞争活动,是人们的一种社会活动方式。我国的运动训练学将竞技体育定义为“在全面发展身体,最大限度的挖掘和发挥人(个体或群体)在体力、心理、智力等方面的潜力的基础上,以攀登运动技术高峰和创造优异成绩为主要目的的运动过程。”竞技体育是体育在系统中具有鲜明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竞技体育以其独特的优势及其体系的可开发性、作用的适用性、影响的广泛性,成为整个体育运动中最活跃、最积极的部分,它的发展对体育文化的发展起着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同时它也是促进各类体育活动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
现代竞技体育的发展涉及的面越来越广、分化越来越细,使现代竞技体育能够满足社会各种不同层次的需求;同时由于竞技体育自身的相互矛盾性。它对个人和社会所产生的是积极的影响,还是消极的影响,取决于竞技体育自身价值、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及体育道德教育体系等方面,因此竞技体育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国外学者和专家认为:对学生来说竞技体育是培养性格、培养公平竞争、培养情感、改善身体素质和培养道德品质的学校。即竞技体育也是一所具有特殊性质的训练场,在这里除了可以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外;还要磨练他们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果敢性、集体主义精神和团结友爱的精神;培养他们对现实生活的适应能力及进入社会的生活能力。因此竞技体育有助于增强人的身体素质、培养自信心,形成良好的性格和意志品质。
但是,从事高水平的竞技体育,也可能对学生产生消极的影响:即迫使从事竞技体育项目的学生要具备非凡的能力、必须进行超大强度的训练、必须给予心理上的“高压”、必须采用生物类的刺激手段、必须实施不同方式和形式的物质刺激和诱惑等,这是竞技体育的物化表现。这种物化是过分追求技能、成绩和报酬等层面的东西,它严重忽略了人的发展,是一种“重物轻人”的倾向。现代社会强烈抵制竞技体育的物化现象,使竞技体育树立以人为本、育人夺标的新概念。在人、竞技和社会三者协调发展中。人是具有生物、心理、社会三重属性的主体,如果在竞技中人的这三种属性都能得到充分发挥,人就能够克服许多生活和训练中遇到的困难,抵制各种物质的诱惑,就能使其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等物化层面的东西得到稳步提高。因此,我们在竞技体育的教学过程中要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情感、责任感和独立人格等人文精神。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普遍提高。
高校体育是社会化体育的重要环节,随着社会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对竞技体育发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也要求高校体育教学不断深入的改革。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明确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只有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学生——才是符合21世纪实际要求高质量和高水平的教育,才能达到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目的”。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就面临着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将技术要求和身体素质要求都很高的竞技体育运动与大众化的社会体育完美结合,使更多的学生能够从事这些专业运动,并对它产生浓厚的兴趣。要做到这些不是一个十分简单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高校体育教师要从竞技体育自身价值的社会性、人文科学精神及培养目标模式等方面进行积极思考和探索,以使竞技体育教学更加适应现代体育教学的发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