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成人的指引者:中专语文教学改革之路(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17

    2.中专语文教学改革的形式。基于上述认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应摆正基础课的位置,正确认识基础课学习的重要意义,更新教学理念,找到一条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的中专语文教学之路。在实践中,笔者采取了“近目标、小步子、快反馈、速调整”这种行之有效的方式。“近目标”,易实现,符合中专生的学习实际。把大的目标分解为阶段目标,并进一步细化,直至每节课的目标,这样能够让学生体会久违的成功感,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小步子”,即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一口吃个胖子,内容安排和难易的确定要根据学生实际而定。“小步子”最适合改革初期“摸着石头过河”的实际。“快反馈”,即及时检验课堂效果,以校正教学内容、教学难度、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失误或不当。“速调整”,即根据反馈信息,对教学日标、重点难点、内容确定、教学方法进行及时调整,以更贴近学生的学习实际。

    同时,也要突出为专业课服务的工具性一面,即使是各种大小不一的测试,都要尽量选用与学生所学专业接近的文字材料作为阅读理解材料。当然,重视专业课并不是不要语文课了,语文基础课与专业课有着许许多多的内在联系,一些学生在专业学习中之所以常常不理解甚至错误地理解学习内容,就是因为缺乏语文知识。这正如建造一栋楼房,不打好地基,是不可能修好上面的房子的,哪怕楼房建成后地基对他们而言并没有一点实际用处。这种潜移默化、和风细雨式的引导,会使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渐渐地由最初入学时的被迫学习发展到后来的自发学习直到最后的自觉学习。

    三、语文教学改革措施应充分体现精神成人指引作用

    中专生处于青少年时期,由于青年时期是集中接受知识教育、品德教育以及比较广泛接触社会经验时期,都有一种主动感受生活、体验生活的欲望。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尤其要注意培养学生开阔的眼界,培养他们对各种新事物广泛的兴趣和探索的渴望。这样,学生所学的知识才能经过自身的内化、升华、体验、感悟和实践后,真正转化成能力。因此,我们所制定的教学改革措施必须从教与学两方面考虑,充分体现精神成人的指导作用,使中专语文课程真正成为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成为学生精神成人的指引者。

    为此,在中专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寻找中专语文教学和素质教育的契合点,以便更好地实现对中专学生精神成人的指导作用。目前,我认为教改措施的制定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中专语文应该以古今中外优美的文学作品陶冶学生情操,努力塑造学生完美的性格,塑造有高雅情趣和完美性情的人。比如通过《包身工》的学习进行文史教育,使学生了解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工人阶级的悲惨命运,增强其对新中国的爱国之情:讲述《敬业与乐业》使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培养敬业爱岗、立足本职多做贡献的精神;学习《民族自信力断想》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力;研读《谏太宗十思疏》则阐述应该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欣赏《故都的秋》秋中有情的眷恋,情中有秋的落寞,可以提高学生审美意境的感受力。这些作品都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陶冶学生的性情、端正学生的人生态度会有很大影响。教学内容中还包含了大批堪为典范的人物形象和大量有关做人道理的精彩论述,这些内容经过教师的讲解启发和正确引导,毫无疑问能使学生产生“见贤思齐”的效果,教师的言传身教更对学生有着直接的示范作用,许多学生回忆起他们崇敬的老师,往往说:“老师不仅教给了我们知识,而且教会了我们做人。”语文老师显然更有条件做到这一点。

    2。中专语文应该担负起指引学生精神成人指引者的重任,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实现其精神上的飞跃。各类中专的语文一般安排在新生入学的第一个学期。这时候,学生刚刚开始中专生活,有的甚至还没有实现从中学生到中专生的角色转换,抓住这一时机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至关重要。这一代的青少年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没有受过多少艰苦,祖辈、父辈一方面因为他们是“独苗儿”而宠爱有加,另一方面又因为有了一定物质条件,所以把他们当成“小皇帝”,既十分强烈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又对他们过分疼爱,以致于衣食住行都要全面包办代替,这样的孩子生活能力自然是极其低下,心理承受力差。针对这种情况,语文教材中就有很多范例可供学生学习借鉴,只要教师有这种自觉性,把教材学习与现实生活经常联系起来,从明确学生的自身角色和自身应该承担的责任入手,培养学生各方面的优良品质,使他们正确认识青春和爱情,使他们不忘仁爱和良知,使他们充满希望和敬畏,使他们向往自由和星空,使他们懂得幽默和反讽,使他们始终怀有成就英雄的梦想。通过一系列的美文熏陶,一系列的人文思想的陶冶,逐步成就其完美的人格,实现中专学生的精神成人。

    3:一中专语文应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提倡开卷有益.书籍是人类的精神食粮,读一本好书就像跟智者进行一次谈心,能够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作品时,能够联想到自己相似的情感,自己熟悉的生活,自己所处的社会或自己正经历的时代,进而与作者产生心灵的共鸣。因为文学作品的意义是由读者参与创造的。用接受美学的观点看,作品只有在读者阅读的过程中才真正创作完毕。由于读者个性的渗入,作品的意义就会呈现出差异,而且只有读者个性的渗入,作品才是活的、有生命的。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从作品中读出自己,认识自己。俄罗斯作家邦达列夫说:“一个人打开一本书,就是在仔细观察第二生活,就像在镜子深处,寻找着自己的主角,寻找着自己思想的答案,不由自主地把别人的命运、别人的勇敢精神与自己个人的性格特点相比较,感到遗憾、怀疑、懊恼,他会笑、会哭、会同情和参与。”教师还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适时推荐文化品位高、难易程度适当的课外读物,使学生在紧张的专业技能训练之余,能够自由轻松的阅读课外书,放飞自己的心灵。这样,在长期的阅读濡染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和美感,触发学生的灵感,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久而久之,学生的语文能力、文化品味、健全人格层次都得到了提升。培养中职生语文素养、人文精神的目的也得以在课外阅读中潜移默化地实现。

    总而言之,作为从事教育工作的我们来说,所面对的挑战不再是把有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必须把以培养学生精神成人、提升人文素养为宗旨的中专语文教育提到一个相当的高度,才能为未来社会培养思想健康、人性完美的社会人。只有这样,中专语文的教学改革才能走出困境,迎来新的春天。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