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思考(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5-01-14


  三、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1.把诚信教育纳入整个教育过程
  诚信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想让学生树立诚信的观念,具备诚信的行为,就要从整个教师队伍的诚信素质培养入手,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整个大学教育过程中,从课堂教育、教材到实践,都要有充分的体现。
  首先,要提高教师的诚信素质。培育有德之人,需要有德之师。但现在有的学校片面强调教师的科研能力,而忽视了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一些师德败坏的情况屡有发生。有的教师为了评职称,不惜剽窃别人的论文,贿赂评委;有的教师为了自己的仕途,不惜放下自己的人格,溜须拍马;有的部门为了迎接领导的检查,大搞所谓的“形象工程;等等。“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人格力量决不容忽视。因此,要重视教师的诚信素质,这样对学生的诚信教育才会具有实效性。
  其次,把诚信教育纳入课堂。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应把诚信教育纳入相关课程中,让学生了解:诚信是每个公民应该具备的道德品格,在中外历史传统中占有重要地位;讲诚信、重承诺等观念和行为,被视为经济活动的黄金规则和竞争不败的道德法宝。还可以开展专题讲座,在大学生中普及诚信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让广大学生认识到“诚信”也是中国公民应尽的一项法律义务,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也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在某些领域,违反诚信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通过这种道德自律和法律他律的教育,增强学生的诚信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第三,改进诚信教育的方式方法。虽然很多高校都在开展诚信教育,但由于方式方法比较陈旧,效果并不理想。在新媒体环境下长大的当代大学生,其思想活跃,资讯丰富,简单的说教式的教育对他们起不到什么作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开展诚信教育。比如,可以在每年新生入学之际,与新生签订《诚信承诺书》,让《诚信承诺书》监督和约束学生的行为;可以开展如“诚信大讨论”、“诚信大辩论”等以诚信为主题的文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还可以将大学生签订的各种协议如助学贷款偿还协议、就业协议等向社会公布,让大学生在接受公众对其履行承诺情况进行评价与监督的过程中强化诚信意识等。
  2.完善和规范信用考评体系
  大学生诚信教育,不光要从具体的内容和方法上入手,还要从制度和机制上进行完善。具体需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形成完善的大学生诚信制度规范。高校要根据诚信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并结合学生的诚信状况和问题,制定专门的制度和规范,对于违反诚信规定的行为要有明确的惩罚措施。如三好学生的评定制度、优秀学生干部的选任制度、奖学金的评选制度、学生违纪的惩罚制度等,都要体现诚信的基本要求。
  二是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高校可以成立专门的信用评估机构,为大学生建立诚信档案。大学生诚信档案在内容上可以包含这样几个内容:首先是学生的诚信承诺书;其次是学生个人的基本情况,包括个人资料、家庭背景、健康状况等;其次是学生的信用记录,这是大学生诚信档案的重点内容,主要反映和记录学生在校期间的费用缴纳情况、国家助学贷款情况、违反校纪校规情况、勤工助学情况等内容;再次是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情况和道德品行,主要反映学生的学习成绩、获奖情况、自学情况以及在校期间在重大活动中的表现等内容。
  三是建设网络诚信管理系统。除了建立大学生诚信纸质档案,还要把大学生的诚信纸质档案制作成电子文档,搭建网络诚信管理平台,提供诚信查询服务。学生的电子文档可以随大学生进入今后的工作单位,从而成为社会诚信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3.广泛开展诚信道德实践活动
  为了增强大学生的信用观念,除了从理论上讲授诚信的内涵和要求外,还要广泛开展大学生的道德实践活动。
  首先,要营造诚信的校园氛围和环境。学校是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地方,对大学生的品德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要利用校园广播、报纸、网络和宣传栏等宣传工具,大力宣扬诚信教育的价值和诚实守信的先进典型,广泛开展以诚实守信为主题的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积极营造“以诚信为荣,以失信为耻”的校园环境和良好风气。
  其次,根据学生的思想状况,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组织学生深入厂矿、企业特别是诚信好的单位进行调研和参观学习,让学生自主参与、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和自我完善,让他们在社会实践中亲自体验诚信的意义和价值,将诚信这一道德规范逐步内化为自身的一种价值追求,从而指导自己的行动,成为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