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社会资本视阈下家庭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5-01-14
论文摘要:家庭社会资本是对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之一。社会资本视阈下提升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家庭要秉持民主平等的家庭教育理念,要对学生提供适度的经济支持,要形成健康的家庭教育环境,家庭要和学校形成教育合力,家长要积极了解国家有关政策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论文关键词:社会资本 家庭社会资本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影响
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是指大学生在面临环境变化压力时,调动自身各种资源去满足环境的要求或适应环境的能力,具体包括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生活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社会融入能力、抗挫折能力以及社会实践能力等。
社会适应能力是大学生应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是全方位衡量学生能否成为社会所需人才的一个重要指标。大学生作为准“社会人”,所具有的社会适应能力应该与生活的外部环境相适应。大学生提升社会适应能力既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目的,有利于大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完善。
一、社会资本为家庭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影响的研究提供了新维度
社会资本的概念最早是由 Lyda Hanifan 在1916年提出的。他认为,社会资本是组成社会单元的基本元素。家庭中的善意和社会交往,是个人与家庭之间构成的重要关系,并具有获得社会资源、满足个人需要的特点。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 (Bourdieu)于1980年将社会资本引入社会学领域并对其进行了系统的描述,他指出:“社会资本就是实际和虚拟资源的总和,个人或者群体通过拥有或多或少制度化了的相互熟悉和认可关系的优势而逐渐增加这种资源。”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资本理论逐渐成为学界关注的前沿和焦点问题。狭义社会资本是指个人可以使用的各种社会关系网络以及运用这些关系网络的能力。就其内涵而言,指社会主体(个人或者群体)间紧密联系的状态及其特征,其表现形式有社会网络、规范、行动以及社会道德等,它无形地存在于社会结构中,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其具有社会资源和社会关系的特点。Nahapiet和Choshal认为,社会资本主要是群体中的人际连带发展出的信任、合作进而为行动者带来的资源,其内涵可分为结构、 认知和关系三个层面。由此分析得出,家庭社会资本是社会资本的构成形式之一,它是以家庭为原点,以信任、责任、制度或规范等等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经济地位、社会关系和人际网络,遵循的是一种互惠、信任的协作适应机制,转换为家庭成员与成员间流转的物质和非物质资源,如信息供应、成长关注、资金支持、生活照料和情感依靠等。
二、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中的家庭社会资本分析
根据费孝通先生的差序格局理论,家庭社会资本理论即以“己”为中心, 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就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地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离中心近的属于“强关系”,离中心远的就属于“弱关系”,而家庭社会资本必然属于“强关系”。首先,家庭社会资本构成维度表现为家庭自然存在的社会地位,如父母的教育程度、职业状况、经济来源、社会交往、朋友多寡、居住环境等,这些因素的差别意味着大学生在资源占有方面也会有差别;其次,家庭社会资本构成维度表现为包括家庭习惯、交往爱好,家庭成员价值观和一定的思想认识,也势必使大学生会因为家庭社会资本存在的差异而受到不同的制约;第三,家庭社会资本构成维度表现为亲友的数量、亲友的关系、亲友的行政级别等。中国社会是人情社会,关系在资源流动中占据重要地位,在关系网络中,网内拥有社会资源丰富的大学生,比起社会资源相对匮乏的大学生,掌控的社会资本更大,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调动的资源更充裕,社会适应能力培养会更具有优势。
影响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家庭社会资本,还包括家庭成员间的人际关系,父母的教育方法、性格特点、文化层次和认知水平等。家庭环境直接影响孩子的人格养成,对大学生的性格形成、个性塑造和心理素质提升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家庭会直接影响学生在大学学习、生活、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等方面的适应能力。许多研究发现:在民主式、放任式和权威式三种基本的家庭教养类型中,放任式和权威式的家庭教养容易导致大学生出现更多的适应性问题。研究发现,家庭经济境况同样会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产生较大的影响,二者呈现一定的逆向关系,经济境况较好的家庭提供给子女的生活费等开支如果过度充裕,使学生在求学期间没有任何的经济压力,则这些学生为了生存而主动寻求勤工俭学或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几乎没有,甚至会产生衣食无忧、养尊处优的思想,不利于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经济境况不好的家庭给子女提供的学习、生活费用常常捉襟见肘,甚至相当拮据,会逼迫他们为了基本生存而想方设法勤工俭学,这样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抗挫折能力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大学生成才以及提升社会适应能力的基本外在环境之一。家庭环境对每个大学生的成长有着直接而深刻的影响。每一个家庭的自身结构都有其特点,每一个家庭成员都以其不同的文化程度、认知水平、性格特点、社会地位、交往范围等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家庭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大学生在社会适应过程中遇到障碍时,父母如果能够按照合理的社会规范引导他们,能够及时采取科学适当的方法帮助他们,那么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将会产生很大的正向激励;相反,如果家庭成员采取忽视甚或漠视的态度,那么可能会导致大学生产生挫折感,消减其融入社会的热情甚或对社会产生抵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