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社会资本视阈下家庭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5-01-14


  三、社会资本视角下家庭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提升的基本策略

  第一,家庭要秉持民主平等的家庭教育理念,为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家庭氛围。调查表明,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状况与父母情感温暖与理解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即父母对大学生适度体贴关心和理解,大学生本人的适应状况就良好。反之,父母的过分干涉以及过度保护都不利于大学生适应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勇于放下家长的架子,创造宽松和谐的家庭氛围,用平等方式与孩子交流,着力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信心,与孩子建立健康的情感联系。同时,家长要科学地进行家庭教育,如励志教育、吃苦教育、节约教育、宽容教育等。独生子女家长要注意引导子女加强与外界进行沟通交流,学会排解孤独,学会与人相处。
  第二,家庭要对学生提供适度的经济支持,为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调查表明,家境宽裕的家庭供给大学生的学习费用和生活费用等开支如果充足过度,使其在大学学习生活期间无任何经济压力问题,那么他们为了生存而主动寻求勤工俭学或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几乎没有,甚至会产生衣食无忧、养尊处优的思想,不利于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相反,家境较差的家庭给子女提供的学习、生活费用等有限甚至极其有限,则会促使学生为了基本的学习生活需求而进行力所能及的勤工助学活动,则其社会适应能力、抗挫抗压能力就会相应提高。家庭经济状况与大学生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的积极性呈现一定的逆向关系,经济条件好的家庭要特别引导子女进行正确消费、增强抗挫折的能力;经济条件差的家庭要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因此,作为家长要转变经济支持观念,可以提供给大学生必要的生活费、学习资料费等,但不能没有标准和节制,否则只能适得其反。
  第三,要形成健康的家庭教育环境。家庭环境直接影响着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同样会影响大学生在大学阶段学习、生活、交往等方面的社会适应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在放任式、权威式和民主式三种基本的家庭教养类型中,放任式和权威式等两种教养类型容易导致大学生产生更多的社会适应问题。在家长对学生教育上的严厉刻板和生活上的娇宠放纵并行的教养方式影响下,孩子的学业可能很出色,而一旦离开父母,依赖性强、以自我为中心等偏执型心理便暴露无遗。在放任型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常常自我意识过强,规则意识过弱,在情绪和信心的稳定性、亲合力、独立性、社会责任感等非智力因素上处于劣势。从年龄上分析,大学生绝大多数已经成人;从学识上分析,大学生绝大多数已经接近甚至超过父母的水平;从接受新事物能力上分析,大学生绝大多数超过父母。因此,作为学生家长,应该客观分析孩子和自己的差异,认真总结和反省教育方式,虚心学习,充分认识到孩子在大学阶段学习和基础教育阶段的根本区别,发挥家长自身优势,教会学生足够的社会经验,鼓励孩子要勇于和敢于参与各种健康的社会活动,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
  第四,家庭要积极和学校联动,形成强大的家校教育合力。学校是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主要组织者和实施者。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高校常常会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来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以把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技能型高素质人才,包括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作为学生家长,必须要主动和学校联系,要了解学校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模式,要积极支持学校开展各种有益于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教育活动,包括学业帮助、就业指导、职业规划、社会适应能力训练、见习实习、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同时,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引导学生转变学习观念、明确学习目的,对自己的未来多进行理性思考,引导和激励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健康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第五,家长要积极了解国家有关政策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构建良性的家庭舆论保障。大学生来自于家庭,成长于学校,归宿于社会。社会是影响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形成的大环境。随着社会日新月异地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国家为了适应社会需要也在不断调整高等教育各种政策。作为家长,必须要紧跟时代的步伐,通过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多种介质和路径了解国家有关政策和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才能化被动为主动、化盲目为自觉,才能使大学生在培养社会适应能力过程中得到应有的家庭舆论保障,才能引导孩子主动寻求社会机会,提高综合素质,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