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学生可雇佣性技能的开发研究及启示(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5-01-14

  6.基于职业指导的可雇佣性技能开发
  德国大学为了能很好地指导学生就业工作,学校投入经费和人力设置了就业指导中心。中心从学生刚开始入学的时候就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等素质条件,协助学生选择相关专业。等学生入学以后,再根据学生的自身的心理状态、价值观和职业需求等条件对学生进行长效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职业生涯辅导。中心会定期地邀请企业人事专员、经理、总裁等到学校进行讲座,宣传企业文化,介绍企业工种和岗位情况,明确岗位胜任力和用人标准。中心通过这种贴附式的可雇佣性技能开发模式,使学生掌握了向雇主展现自我拥有资本的方法,从而更容易获得就业。

  二、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可雇佣性技能开发对我国高校的启示

  1.重视可雇佣性技能的全面开发
  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德国应用科学大学遵循顾客导向的原则,重视基于雇主需求的可雇佣性技能培养, 而我国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大多还是产品导向的,注重毕业生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专业深度等,即更多地强调专业技能的培养。但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大学生如果只具备专业技能,而不具备通用技能, 就远远不能满足雇主的需求。在雇主眼里表现为学生的可雇佣性不足。因此,我国高校应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的经验,将可雇佣性技能培养纳入学校培养目标之中,并体现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之中。
  2.重视可雇佣性技能的全过程开发
  全过程开发包括嵌入式开发和贴附式开发手段的综合应用,前者是指将可雇佣性开发隐含在一般的课程教育后者是指将可雇佣性开发独立于课程教育之外(如就业指导)。目前,我国的高等院校只是在临近毕业时做几次相关的就业指导讲座或培训(贴附式开发)。不可否认,就业指导工作确实给毕业生以很好的帮助,但其指导内容往往侧重的是面试等相关技巧,仅可以改善学生获取最初就业的能力,这远不是可雇佣性技能开发的应有之义。因此,我国的高等院校应该整合贴附式开发和嵌入式开发,将可雇佣性教育贯穿整个大学教育的始终。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的经验,其一,在课程设置上,要注意学科知识广博与精深的统一。在保证学生专业学习深度的同时,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泛而坚实的基础,使得学生将来有更多的选择机会。课程设置应从“专业对口性”向“市场适应性”转变。其二,在教学内容上,将可雇佣性技能培养嵌入到课程中,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密切校企合作,保证实践教学落到实处。要努力改变我国现有实践课程流于形式、收效甚微的局面。提倡基于工作的学习模式,强调知识在现实工作中的迁移和工作体验中通用可雇佣性技能的培养。其三,在就业指导方面,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应贯穿于整个大学生涯,结合不同阶段学生的发展特点,全方位、多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指导,工作重点从促进就业向促进可雇佣性技能提升转变。
  3.重视可雇佣性技能开发的全员参与
  高等院校是可雇佣性技能开发的主要责任主体,但不是唯一主体。要想保证可雇佣性技能开发的效果,学生和雇主的参与不容忽视。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的经验,其一,要保证学生在整个大学可雇佣性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从学生自主制订学习计划开始,以及从理论教学到实践教学的每一个可雇佣性教育环节都要凸显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按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可雇佣性技能开发的效果。其二,密切校企合作,引导雇主参与高等院校可雇佣性技能开发,实现从专业设置到教学科研等各个环节的广泛参与。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等院校培养的学生与企业的需求实现无缝对接,消除缺乏共同语言的弊端[7]。其三,提高教师的企业实战经验,尝试构建“双师型(教师和工程师)”的教师队伍,或引入来自企业生产实践的兼职讲师队伍,这样可以使教师充分了解雇主对学生的可雇佣性技能的要求,促使可雇佣性教育的开展更有针对性。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