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社会实践是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5-01-14
首先,民办高校要充分认识社会实践对于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意义。学校领导和全体教师要转变教育思想,更新社会实践观念,完善实践育人体系,强化实践育人功能,将社会实践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纳入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中,增加社会实践的学分,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搭建实践平台。通过召开社会实践专题会议、社会实践研讨、组织相关学科研究等形式,使参与教师充分认识社会实践在学生成长成才中的重要意义。
其次,要加强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意识的宣传教育。通过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社会实践动员会等形式,充分利用网络、广播等校园媒体对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宣传,发布社会实践需求信息,提升大学生通过参与与职业目标相关的社会实践提高就业能力的意识,帮助大学生科学、理性地认识社会实践,树立正确的实践观念,引导其主动积极地参与与自身发展紧密相关的社会实践,这样才能使学生由被动实践转为主动地要求社会实践,真正实现通过实现巩固知识、增长才干、提升能力的目的。
2 加强社会实践与职业目标的联系,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与职业目标相关的社会实践对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有显著作用。调查显示,有与职业目标相关的社会实践经历的毕业生的签约率明显高于没有实践经历的毕业生。一些民办高校把大学生社会实践只作为一项任务来做,没有充分认识到社会实践对于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意义,活动设计忽略了学生的个人特质,未能与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和身心特点相匹配,未能和学生的职业目标相结合,社会实践往往采取大规模组队外派的模式,学生在实践中专业能力运用不明显,很难找到与职业目标相关的实践单位,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差。
因此,首先,民办高校应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将社会实践与职业发展目标结合,根据学生个体特质,确定实践主题及实施步骤,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职业必备素质,打造个人核心竞争力。
其次,学校应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力度,普及职业规划理念,倡导学生结合个人特质和相关职业测评,明确职业目标,并利用学校安排的时间进行与职业目标相一致的社会实践活动。民办高校应扩大校企合作规模和创新校企联合方式,整合社会资源,充分借助社会力量,支持大学生自选实践项目,主动以团队为依托与企事业单位合作,进行市场化运作,发挥社会实践融教学、育人于一体的多元功能。
3 建立健全社会实践的科学管理和指导机制
科学管理和有效指导是确保大学生社会实践成效的保障。目前,民办高校相关工作明显滞后。一是民办高校对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缺乏科学的管理,主要表现于社会实践缺乏完善的工作机制与程序,其发动和组织往往流于形式;社会实践过程缺乏有效的过程监督,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实践效果评价缺失或流于形式。二是民办高校对社会实践的指导缺乏力度,缺乏高水平的指导教师对学生如何完成实践各个环节的深入指导,没有专业的教师指导和解答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一些专业实践往往虚多实少,大打折扣。因此,要建立健全社会实践的科学管理和指导机制。
一是构建全员参与的管理机制。民办高校在社会实践人力和物力资源投入上不足,全员化参与程度不足。必须加强社会实践的组织领导,对社会实践进行统筹规划,充分发挥教务、学生管理等部门及共青团组织协同作战的优势,确保社会实践形成完善的组织保障,在全校上下形成关心、鼓励和支持大学生有效参与社会实践的良好氛围。二是把社会实践纳入教育教学工作的整体规划,贯穿学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行课程化管理。严格考核,整合多方资源,完善社会实践评价和奖励制度,将其与奖学金、三好学生评选等评先评优工作相结合,做到“组织有落实,经费有保障,实施有效果”。三是强化对学生社会实践的全程指导,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分类指导,建立社会实践导师制,为学生指定社会实践导师,邀请就业指导专家、企业人力资源师对社会实践导师进行相关培训和指导,提升其职业化、专业化水平。充分发挥基层就业指导人员、辅导员、专业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程参与学生社会实践的跟踪指导,通过授课、讲座、辅导、咨询等形式,抓实前期指导、过程跟踪、后期反馈等工作,对学生的社会实践进行监控与指导,提高实践活动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