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育实践研究的价值、特点与路径探微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5-01-14
论文摘要:学者安德森和赫尔提出的以追求结果和过程的有效性、民主有效性、催化有效性和对话有效性为特点的教育实践研究越来越受到教育研究者的青睐,而“有效”本身又是教育实践研究的生命力所在。基于此,应从实践研究主体自我效能的不断提升、实践研究方法和视角的科学整合、实践研究场域的氛围的和谐营造等方面入手,助推教育实践研究不断深化。
论文关键词:教育实践研究 价值 特点 路径
教育实践研究是针对当前教育科学研究存在的弊端而兴起的一种研究范式。从历史演进的角度看,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三次范式转型:夸美纽斯时期以前的哲学思辨范式、夸美纽斯时期到20世纪80年代的科学实证范式和在此之后的实践范式。实践研究作为当下备受教育研究者青睐的研究范式,其有着自身的特点和优势。然而,观照当下教育实践研究热的现状,启迪我们要进行理性的思考,这是促进此研究范式渐趋有效的应然视点,也是以此为“抓手”,进一步深化教育研究的必然思考。
一、教育实践研究的价值解析
教育实践研究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近年来受到我国教育研究者关注和重视。作为一种“鲜活”的研究范式,教育实践研究“以教育行动观察作为观察与描述的焦点,以教育场域作为阐述与解释的背景,以教育惯习作为阐释与探索的主线,以具体人的日常教育生活作为研究与深描的旨归”。就本质而言,教育实践研究含有上位、中位和下位三个层面的意蕴。具体来说:1)上位层面,教育实践研究丰富了教育研究的范型,在一定意义上是对现有教育研究缺憾的有益弥补。从哲学思辨到科学实证再到扎根实践的教育研究范式的转化,不仅是教育研究不断深化的应然要求,也是教育研究方法论自觉的生动显现。教育实践研究客观上为研究和解决新的复杂教育问题以及增强教育研究理论的生命力提供了可能。2)中位层面,教育实践研究创新了教育研究的方法体系,使扎根实践成为研究者新的着眼点。有效的研究必然要有有效的方法,在某种意义上,研究方法的适切与有效直接影响并决定着研究的成效。教育实践研究扎根实践的主张,创新了教育研究这一以人和教育事件为研究对象的教育活动的方法。3)下位层面,教育实践研究为探究具体的教育问题提供了向度,有助于研究视点的下移。实际上,教育研究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具体教育问题上,包括对学校、教师、学生等相关教育因素的细致研究。就此来看,教育实践研究恰巧与教育研究的问题旨趣相合宜,并为扎根予具体教育场域的研究提供了视点。
由上可知,以扎根教育实践为立场、以具体教育问题为目标、以教育行动为载体的教育实践研究,一方面弥补了当前教育研究实践品性不足的缺憾;另一方面,为丰富教育研究方法和理论做出了有益的探索。蕴涵在上位、中位和下位三个层面的价值,既是教育实践研究的优势所在,也是其生命力的彰显。深刻理解教育实践研究的价值,就是要认识到其统领于教育研究范式转型的趋向,活化于教育研究方法的创新,落实于教育研究视点的下移。
二、教育实践研究的特点分析
教育实践研究的出现,引发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事实上,随着关注度的提高,教育实践研究本身的严谨性受到了追问,也就是对教育实践研究的信度、效度及其合理性产生了怀疑。据此,笔者认为有必要进一步探讨教育实践研究的特点,因为特点在一定意义上是本质的显现。从学者安德森(GARY L.ANDERSON)和赫尔(KATHRYNHERR)的观点来看,教育实践研究的特点或者严谨性应体现在其有效性上,具体包括结果、过程、民主、催化和对话的有效性等。从深层次上看,教育实践研究具有上述特点与其“事件”和“行为”的定义有关。
把教育实践研究看成一种“事件”,必然要着眼于结果和过程的有效性。其实,任何研究都不可能回避结果的有效性。在某种程度上,结果无效或者低效自然会被认为是失败的。对于教育实践研究来讲,追求结果的有效性就是着眼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而这种基于问题解决的取向,反过来又促使研究者不断反思研究历程和对于问题本身的把握。实际上,教育实践研究正是因扎根于实践、着眼于问题、以问题的解决为旨归而不断得到关注。就过程的有效性而言,强调过程的有效性其实在一定程度上规制了直接功利的目的取向。换言之,教育实践研究结果的有效性,不能以忽视过程的有效为代价。过程的有效一方面就是要全面关注问题发生、发展和解决的整个过程,具有整体视角和系统思维;另一方面,就是要留足等待的时间,不能急于求成,扎根和深入是对教育实践研究过程有效的必然要求。
把教育实践研究视为一种“行为”,则应探求其在民主、催化和对话方面的有效性。其一,民主的有效性强调的是研究所体现的民主程度以及据此所展开研究的效果,其落实在于研究所涉及的各利益相关方。实际上,任何教育问题最终还是要落实于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等一些直接关涉的因素上。那么,教育实践研究的民主有效性必然要关注这些相关因素在面对同一教育问题时的态度,也就是追求在系统的全面观照中寻求问题解决的最佳路径。其二,催化的有效性是指“研究过程使参与者变得适应,并且充满力量去认识现实并改变现实的程度”。教育实践研究中的研究者,不仅是教育问题研究的参与者,也是教育问题研究的实践者。也就是说,他们需要恰当调整自己的角色定位。应着眼于现实问题,并为有效解决问题不断探索新路子。其三,对话有效性就是为了促进和谐、有效对话的形成和对话实效的获得。有学者认为,实践研究只能以合作调查的形式完成,也有学者建议实践者、研究者应与其他实践研究者进行批判和反思对话或与一个“批判性的朋友”合作。实际上,这些认识都指向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教育实践研究应该如何搭建有效的对话平台的问题,它不仅关乎教育实践研究者本身,还包括一些相关者。就此而言,和谐有效的对话是推进教育实践研究不断深入的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