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灵活使用教材,对教科书做必要的调整
笔者是1988年从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学校教育专业毕业的,在高师学校讲授了二十余年的教育类课程,深感教育学教材建设的重要性,同时也感到在教材建设中“教与学分离,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确实存在。自1988年工作以来,我先后使用
过分别由顾明远、胡寅生、黄济等主编的四种版本的教育学教材(不包括修订版),应该说各有特色。目前使用的教材是黄济、劳凯声、檀传宝主编的高等学校小学教育专业教材《小学教育学》(第二版、修订版)一书,该书也试图对教材进行了必要的调整,在第二版说明中强调“在保持基本内容稳定的基础上,我们主要进行了以下两项具体调整。第一,更新了一些内容。一方面,依据教育政策的变动以及教育实践的需要,对德育、课程、数学、教学法等有关章节的部分内容以及表述进行部分调整;另一方面,对学校咨询与辅导、教育测验与评价等章节则适当增加了一些反映最新研究成果的材料。第二,进一步完善教材内容呈现方式。为了增加教材的可读性,提高师范生学习的积极性,采取增加案例以及辅助说明等措施,使得教材形式更加活泼。此外,我们对部分章节在结构上做了适当调整,在统一教材风格上也有了较大的改进”。结合我们一线教师的教学体会,感到上述这些修订是积极的。但是众所周知,一本普通教育学所包含的内容结构是比较广的,仿佛是教育学学科群的一块压缩饼干。《小学教育学》就包含了14章(不含绪论),涉及了教育、学校、学生、教师、教育目的、教育的组成部分、课程、教学、课外活动、班主任与少先队工作、教育测验与评价、教育法、教育研究方法等内容。概括性较强。抽象性程度较大。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灵活使用教材,师范生的教材只能是基本的陈述性知识的线索。在实际的教学中,对教材内容做调整是必要的。比如,在教材中,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体现得不够,和目前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联系不够密切,所举的案例少且缺乏时代感,部分内容中新的教育理念的意识表达得不强,有的章节和心理学、教学法的内容有重复,等等。这就要求教师要学会灵活使用教材。比如,在讲到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时,可以补充2008年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新内容;讲到学校管理部分时,可以枚举目前的教师绩效工资改革、新的有效性管理的理念的案例;讲到学校公益性特点时,可以结合有关新颁布的《民办教育促进法》等教育法规进行说明;补充中小学比较教育的部分内容也能够促进学生对教育理论的认识和理解。无论是在中师学校使用还是在专、本科层次的师范院校使用,这个教材只能是基本的教学内容,应该根据专业、课程计划、教学进度等做及时的调整,不能犯“只唯书”的错误。
五、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
心理学上有“亲其师,信其道”的效应,况且教师自身也是课程资源。为提高教育学教学的效果,教师应关注自身的专业化成长,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平。教师的素质水平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影响着学生学习教育学的兴趣、效率和方法。前苏联合作教育学的理论就明确提出,教师要做到“你会学习吗?你不会学习请让我来帮助你学习,你愿意学习吗?你不愿意学习请让我来吸引你学习”。教师也不能为了单纯完成教学进度而教,应该树立一个完美的教学目标,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有综合的目标达成,教完后教师能够体会到教学的幸福感。教师要随时留心学界最新的研究动态,吸收最新的研究成果,提高教师自身的“智力背景”水平,把正确、最新的知识教给学生。我们应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作用,通过教师的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教育学的积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师范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课程建设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教育类课程的学科群建设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教育学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加强和教育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学法、课程论、班主任概论等课程的联系,这样不仅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教育学课程在培养中小学教师的师范院校的课程计划中属于“重量级”的教育理论专业课范畴,其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在目前的形势下,为何提高其教学的效果在未来仍将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话题。
[参考文献]
[1]李克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小学教学研究,2008(6).
[2]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3]黄济,劳凯声,檀传宝.小学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4]章跃一.关于我国教师教育实习课程改革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8(11).
[5]白枚.国外中小学师资培养的趋同性及启示[J].世界教育信息,2006(9).
[6]顾敦沂.教育实习指导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