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电影教育研究现状与幼高专电影欣赏教学应对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5-02-10

  [论文关键词] 电影 教育 欣赏 片段 报告

  [论文摘要] 影视文化的日益深入人心,四级行政化办台模式,使影视从业人员需求日益膨胀,国内高校影视教育喜获井喷式发展的大好机遇。与此形成反差的,是高校电影教育研究的掉队,特别是高专电影欣赏教育教学研究的气喘吁吁。高校电影教育研究的贫困,直接导致高专电影欣赏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捉襟见肘,值得我们作一番有益的探索。

  电影自1895年在法国诞生以来,至今才走过一百多年的旅程,这门新兴的综合艺术,集表演艺术、摄影艺术、语言艺术、造型艺术于一身,是多门艺术和现代科技的结晶,电影的丰富使电影研究既蔚为大观又山重水复,教育塑造人类灵魂的复杂性,使电影教育研究如蜀道一般。与国内高校影视教育火爆场景冰火两重天的,是高校电影教育研究的冷场,特别是高专电影欣赏教育研究的千里冰封。高专电影欣赏教育研究的贫困,直接导致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捉襟见肘,值得我们作一番有益的探索(本文探讨的高校电影教育,是指与电影专才教育或电影欣赏有关的电影教育)。
  一、高校电影教育研究现状浅析
  国内高校影视教育的火爆源于影视文化的日益深入人心,演艺名人的成功示范,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和四级行政化办台模式——从中央、省、市一直到县,都有一至数家电视台的建制。截止2008 年,全国1070所高校中,己有600多所高校设置影视专业或成立专门院系[1]。高校电影教育是高校影视教育的核心,重在电影专门人才的培养,即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养,和国外一样,人才培养主要通过三类学校来实现,一是在综合大学里设立影视传媒学院,或在原有文学院内拓展电影新专业,二是建立专门的电影学院或艺术学院,三是工艺学院从事有关影视的专业训练[2];在课程设置上,聚焦电影史、电影艺术概论、剧本写作、电影制作、演员或节目主持人等的教授训练——电影学院更是有着精细的专业划分和设置——电影欣赏仅占教学内容的很小部分,因此高校电影教育研究自然集中于对电影艺术理论与实践、电影美学理论、电影创作与产业化关系等的研究上,且研究的成果与近几年高校电影教育的井喷极不相称。以2010年北京电影学院、北京影视艺术研究基地等召开的“电影教育与电影学学科建设研讨会”为例,研讨会主要探讨的是中国电影教育的现状与问题、电影教育与电影学学科建设、电影教育与电影创作及电影研究的关系等[3],对电影欣赏教育不屑一顾。笔者查阅了近十年(2000年至2010年)CNKI上发表的期刊论文,情况基本相同,有关大学电影教育的文章,高级搜索得11篇,仅陈晓云和王立群的两篇文章略有关联,其中陈晓云的《大学电影教育:在数字化繁荣的背后》(《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谈论的是综合性大学电影教育与专业艺术院校的不同,与电影欣赏教育无关;有关高校电影教育的文章,精确搜索的只有1条[4],模糊的116条;有关高职高专或高专电影教育的文章,即使连模糊搜索也为0条;有关电影欣赏教育的文章,精确搜索的0条,模糊的57条,当中只有韦明刚《〈影视鉴赏与评论〉课教学探索与实践》(《广西大学学报》2007年5月)一文与高专电影欣赏貌合神离;有关高校电影欣赏教育的文章,精确搜索的0条,模糊的8条。在这些模糊搜索的结果中,探寻借电影进行大学英语、大学语文教育或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文章,占据了约80%以上。高专电影欣赏教育教学研究是高校电影欣赏教育研究的分支,涉足的研究人员更少,CNKI上搜索的期刊论文为零。
  由此我们得出这样的印象:①目前高校电影教育研究所探求的是本科以上的电影教育规律,教育的对象是本科高校或电影学院的大学生,②几乎没有以高专电影欣赏教育教学为研究对象的论文,③大部分的研究是学术思辨式的,很多研究停留在对高校电影教育的重要性、内容等问题的思考、设想或建议上,对电影欣赏教学的实际指导意义不大,④经常把电影欣赏教育作为语言学习或音乐教育的延伸或辅助手段(黄丽颖:《对开设电影艺术欣赏课课程的探索与思考》,《广州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把电影附庸于其他学科的教育混同电影欣赏,无视电影欣赏在高专层次的课程建设。
  二、高专电影欣赏教学应对
  面对电影欣赏教育教学研究的苍白,我们采取了如下的自赎措施:
  1.擢升认识
  首先,自觉研修电影理论知识,探寻影视教育规律,用科学精神和科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对电影欣赏课的教学设计、教学模块、教学模式深长思之,审慎定夺,从校情和学情出发,认真遴选和摸索,并遣返教学中检验。其次,消除认识上的误区,坚定电影欣赏教学的高标准、崇高使命和高贵身价。由于高校电影欣赏教育当下存在某些相似的弊端,诸如没有权威的课程标准,电影师资数量仍显不足,教学过程相对随意等等,使一般人乃至高校教师对电影欣赏教学产生误解,认为它无需教育教学规律的指引,是目前仅存的少数几个无需接受系统教育(包括自学)就可以在讲台上混的学科。加上目不识丁的文盲初通世事的幼儿也会观看电影,更使人们错把电影欣赏教师当成臭皮匠。其实,观看电影和观赏电影是两码事,观赏电影是在电影史论和电影语言圣光引领下的高级审美活动,没有综合的人文素养、基本的电影常识和一定的艺术修养,观赏电影只能把电影蜕变为故事的电影。
  与一般人对电影欣赏教育的轻视形成鲜明对照的是,1996年国家教委明智地颁发了《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意见〉的通知》, 把“大学影视鉴赏”等艺术课程的开设, 强调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电影教育的目的不应仅是培养电影创作者和生产者,还应包括将电影作为一门文化学科纳入大学教育的综合体系中,使学生熟悉影像文化多维的视听思维方式,掌握更为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20世纪世界文化在悄然中发生的一次意味深长的革命,是由文字文化向影视文化的转变,影视文化已然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文化形态,不可等闲视之。放眼世界,美国和一些欧洲国家早就把影视教育作为高等院校的通识课程,甚至作为公民教育来推广[5]。
  2.准确定位
  我校属高专院校,核心专业为幼教专业,电影欣赏是公共选修课,教学的目标在于拓宽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电影审美水平,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育学生人文情怀——简言之,它是人文教育而非专才教育,是艺术普及教育而非精英教育,属时下盛行的三种影视教育模式中的素质教育模式(“概论、欣赏”模式)[6]。因此,本课程不是为了让学生知道电影是什么或如何拍电影,而是为了让她们懂得欣赏电影,写出电影报告或影评,助力将来的职场生涯,让她们在学园中能更驾轻就熟地引导儿童欣赏动画片、讲故事、做小主持人、编排童话剧等——实用性而非理论性是其显著特色,它与本科高校或电影学院的电影教育有着天壤之别:前者独具人文优势,以影视传媒的史论教学为主,兼及影视制作与艺术创作的教授,培养目标多为文化理论、学术教育类研究型和影视制作应用的复合型人才,后者着力电影创作、生产专才锻造(艺术教育)和高端电影理论专家型人才塑造[7]。两类院校都开设电影欣赏课,但开课时间长,有的甚至贯穿本科四年的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材可能是北京电影学院院长张会军主编的《影片分析手册》这样的权威教材[8];当要求学生撰写长篇大论、观点新颖、论证严密、文字流畅的学理式批评,涵盖的范围可能包括美学的、技术的、产业的、社会文化的等广阔的视野。从广义的电影教育看,诚如香港电影评论学会秘书郑政恒先生指出的那样,目前电影与教育的关系愈来愈密切[9]:在大学讲堂,教授以电影片段帮助教学已屡见不鲜;在其他领域,电影与文学教育、历史教育、公民教育、创意教育、国防教育、科学普及的亲近也已缠绵悱恻;按照徐春玲的解读,影视所涉及的社会资讯、大众传媒、艺术文化、产业经济和高科技等都应明媒正娶,纳为影视教学的正房[10]。凡此种种,都不适合我院学生的学习和操作。不同层次的学校不同的定位规定了我院电影欣赏课程独特的设计理念和课堂管理。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