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布鲁纳 教学理论 课堂教学 启示
论文摘要:布鲁纳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基于美国本土的教育现状,提出了以学习理论和认知发展理论为依据的教学理论及模式,促进了教学理论的科学化发展。在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推行近十年的今天,不得不回过头来用理性的态度和精神重新审视和感悟布鲁纳的教学理论,对于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课堂教学更具有启示及借鉴意义。
1、布鲁纳的教学理论概要
布鲁纳认为,教学就是试图促进学生成长或者塑造学生的成长的活动。[1]教学理论实际上就是如何用各种的方法帮助人们成长和发展的理论,它关注如何让学生以最优的方式学习教师所教授的内容。其主要教学理论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认知发展教学理论。布鲁纳认为,“成长”即认知活动的发展,也即“心智发展”,心智发展表现为多种能力的不断提升,如:同时应对两种不同的问题、在同一时间段内注意若干相互关联的事情、采用适宜的方式来分配时间和注意力以满足多重需要。儿童的心智发展不应该归因于逻辑,而应归因于儿童试图对每种观念进行知觉表征的那种需要的发展。
他认为,智慧的发展是连续的分阶段的,在发展的各个阶段中,不但有量的变化,而且有质的不同。包括三种方式,也可以为三个阶段:
(1)动作性表征:通过动作来建立表征,在儿童发展的最初阶段,是通过自己的动作来定义眼前的事件和物体的;
(2)映像性表征:依赖于视觉或其他感觉组织,依赖于概要性的图像的使用,图像表征以行为表征为基础, 是简约了行为表征而形成的;
(3)符号性表征:用词汇和语言形式建立的表征,符号表征系统的建立的基础是把经验转换为语言。
在心智发展的过程中,三种表征系统沿着各自的路劲发展着,直到人们能够完全掌握这三者的活动。布鲁纳认为,教育过程的核心应该是为教育者提供帮助和对话的机会,以促进他们将经验转化为更加强有力的符号系统和秩序系统。所以,学习者的智力发展,是教师和学习者的教育关系之中成立的,即:通过教学来适应和促进学生的心智发展。
1.2 内部动机教学理论。布鲁纳说:“学习的愿望是一种内部动机,学习活动本身既是源头,又是奖励。”[2]学习是受一定的动机支配的,动机是推动学习的动力,且内在动机是促进学习的真正动力。内在动机是不受任何外部奖励影响的、自发的活动,几乎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内在”动机。
1.2.1 好奇心:典型的内部动机,我们的注意力经常会被一些不清楚的、未完成的、不确定的事情所吸引,直至清楚、完成、确定。“探明事物的真谛或仅仅是追求这一目标的过程就足以让我们感到满足。”,“激发并满足好奇心,这是与生俱来的循环过程。”[1]
1.2.2 胜任力:即适切性或是能力。“对儿童的元语言的游戏行为的最好解释莫过于在练习和形成一种全新的技能中所产生的快乐。”[1]我们一直维持着对某种活动的兴趣是因为我们对此活动具有某种程度的胜任感。
1.2.3 身份认同:指人们所具有的去依据另一个人来塑造“自我”、形成自己愿望的一种强烈倾向性。当我们觉得自己非常像某个认同对象时,我们就会感到快乐,反之则难过;
1.2.4 互惠性:指人类对他人做出的回应,并且与他人共同活动以达到某个目标的深层需要。通过各种相互联系的各种角色的形成与发展,参与者才能真正感受到社会团体的互惠,从而也使得参与者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因此,学习是一个逐渐构建对世界的认识和期望的漫长过程。
1.3 学科结构教学理论。布鲁纳强调学科基本结构的重要性,他认为每门学科都有其基本结构。他说:“我们的教学,不论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这是在运用知识方面的最低要求,这样才有助于学生解决在课堂外所遇到的问题和事件,或者日后课堂训练中所遇到的问题。”[1]当每个主题是相互分离的时候,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认识到各个主题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些基本结构正是反映了事物之间的联系,所以布鲁纳提到的基本结构就是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原则。按布鲁纳的意见,任何领域知识结构的特点可以用三种方式来概括:表象的形式,指知识结构的表象形式可以在动作、图像和符号三种中选择,即学科知识结构的呈现方式必须与不同年龄学生的认知学习模式相适应;经济性,指把一门学科中多样化知识加以合理简约,即合理的序列;效力,指所习得的命题的生成价值,即学习的迁移。而这三种方式内部影响着任何学习者对知识结构的掌握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联系的意识,是教学的核心任务。他强调选择学科的基本结构来教学生,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则;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来掌握知识,把握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而不是掌握零散的经验知识与个别结论。
1.4 发现学习教学理论 。“发现学习”是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一书中提出来的,在《教学论》一书中又做了进一步的概述。之所以布鲁纳极力倡导发现学习,是由于学习与问题解决都依赖于对各种可能性的探究,教学必须促进和调整学习者的探究行为。他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形成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教授人们某些学科的知识并不只是让他们把结果记忆在脑中,而是让他们参与到可能的知识建构的过程中来。我们教授一门学科并不是要在每个学生头脑中建立一个学科方面的小型图书馆,而是要使学生自己能够以数学的方式进行思考,能够向历史学家那样考虑问题,能够参与到知识获得的过程中来。认知是一个过程而非结果。[1]在发现学习中,最关键的是培养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大胆的去猜想,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鼓励学生去质疑,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他特别强调:“教学的目标应该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引和帮助下,自己去探索和发现事物的规律。去获取知识,成为一个发现者。[2]他认为发现学习有助于开发学习者的智慧潜力,有利于学习者掌握探索的方法。
2、布鲁纳教学理论对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启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3],“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学会学习”。因此,布鲁纳的教学理论虽然已成为历史,但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近十年的今天,它仍然具有很重要的研究价值,同样给我们的教学以启示。
2.1 教师“研究性地教”。布鲁纳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是传授者,而且是模范,是引导者。那么教师就必须是一位研究者,必须对学习者的个性差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精心的研究,即带着研究去从事自己的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