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整合连贯型”教师教育模式的背景\内涵与展望(3)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5-02-19

  需要对该内涵的界定作出进一步说明:第一,“整合连贯型”在名称上隐含着三重含义,一是指明了由谁来培养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即由整合了小学教师、初中教师、高中教师教育资源的本科大学来承担教师的培养任务;二是说明了怎样培养教师,即通过整合校内各种教师教育资源,构建“整合连贯型”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培养教师;三是指明了培养的教师所具有的规格特征,即具有基础教育整体观和全程观,在师资人才规格方面体现了基础教育的连贯性与培养过程中的整合性特征。第二,“注重基础教育作为一个整体却又具有分段性,课程分科又具有综合性等特征”并不是否定基础教育的阶段性特征,而是强调整体下的阶段,全程性下的阶段,阶段只有在全程中才能得到更好的理解。第三,“既能承担小学教育又能承担中学教育的高素质新型基础教育师资”是相对性的表述,并不在绝对意义上使用。也就是说,“整合连贯型”教师教育模式并不是要培养一种全能型教师(既是小学教师又是中学教师),而是为每一个师范生在把握整个基础教育情况的基础上提供一种选择,避免教师教育资源的浪费和无指向性,让师范生在全程性把握的同时突出基础教育的阶段性特征,扩宽视野的同时注重深度把握,为将来就业或更好地从事基础教育工作打好基础。

  三、“整合连贯型”教师教育模式的展望

  面对日益复杂的基础教育变革与社会对教师多类型、多层次的需求,教师教育模式的改革面临着许多新问题、新情况。“随着培养模式、学科与课程结构的调整,少数基础较好的师范大学已逐步发展为具有教师教育优势和特色的水平较高的综合性大学,逐渐形成了以文理基础学科与教育理论学科优势为特色的学科体系。但对于大多数师范大学而言,新型的教师教育模式正在探索之中。”“整合连贯型”教师教育模式在多元化的教师教育模式改革中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开辟了一个新的改革方向。
  “整合连贯型”教师教育模式改革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任何时期的任何一项教师教育改革,都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化。长期以来,在我国以“学高为师”为主流的教师教育中,大学教师可以包办一切教育,高中教师资格可以取代小学教师资格、幼儿园教师资格,高中教师培养可以替代小学教师、初中教师或是幼儿园教师的培养,高中教师教育模式可以取代其他诸如小学教师教育模式或初中教师教育模式,教师专业化在教师教育内部受到了严重的挑战,教师职业的不可替代性在其内部已经失效。或许,这是某一个时代的必然选择,然而在日益变革的现代社会,人类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不会止步不前。基础教育的发展和现代社会人们的需求已经在暗示,教师应该向着更高层次的多元化格局发展,以满足不同需求。“整合连贯型(Integration-Continued Model)”教师教育模式传达出一个重要的信息,即无论是小学教师、初中教师还是高中教师,都必须具备这样的素质: 在深入了解当前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基础上,从整体上把握基础教育其他学段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了解学生的身心特征。现代社会,只有通晓整个基础教育(1~12年级)的教师,才能兼顾学生的当前发展与未来发展需要,也才能更加准确和专业地从事某一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成为新时期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引领者。倘若如此,基础教育各阶段的重要性也将更加突出,教师职业的不可替代性将由内部向外部逐渐扩宽,教师的专业性将会得到更多人的认可,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也将得到质的提升。此外,“整合连贯型”教师教育模式为师范生提供了更多课程选择,以便师范生结合自己的兴趣、性格、就业环境等做出有利于自身长远发展的选择,有利于缓解目前严峻的就业环境,增强师范生的择业能力,扩宽师范生的就业口径,提高师范生的从业适应性。在教师职后发展过程中,有利于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纵向与横向流动。在学校改革和教师资格制度改革等方面,“整合连贯型”教师教育思想为其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十二年一贯制基础教育学校”设置和“基础教育教师资格”的设想成为可能。
  但是,也应该指出,“整合连贯型”教师教育模式的构建是一个长期的实践和理论探索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涉及整合小学教师教育和中学教师教育资源等问题,如何统筹各个职能部门的关系以及发挥他们的优势,是一项复杂艰巨的任务。在课程体系的建设上,需要明确各个课程模块间的课程类型、比例、课时安排与修读方式等,还要对课程设置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可行性做出评估。此外,还要制定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尤其是要编写以整个基础教育为对象的培养方案和教师职业类课程教材。“整合连贯型”教师教育模式改革开创了教师教育模式改革的一个新方向,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从改革步骤上看,可以在有一定改革基础的地方新建高校建立国家级基础教育师资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进行试点,进行“整合连贯型”教师教育模式的全面改革与实践探索。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