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因为其自身的特殊性质,在建设数字化校园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第一是技术优势,高等院校尤其是上科类院校大都设有信息类学科,掌握较先进的科学理论和技术,容易形成技术优势;第二是环境优势,近几年来,全国各高等院校的校园网络建设发展迅速,大部分高校内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校园网络,硬件较为先进,而且教育科研网(CERNET)[2]的传输速度不断提高,许多高校已经接入宽带网(出口带宽155Mbps)[3],有利于进行图形、图像的传输;第三是经济优势,教育科研网是国家教育部投资建设的教育、科研专用网络,收费较低:另外,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也是为了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经济目的不强,牵涉的范围较小,系统更新相对容易,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都不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第四是校园的信息相对集中,学校内部有统一的管理,获取资料较为方便,能够节省开发时间。
1.2数字化校园建设和发展现状
数字化校园的历史要追溯到上个世纪。1990年由美国克莱蒙特大学教授凯尼斯.格林(Kenneth Green)发起并主持的一项大型科研项目“信息化校园计划”(The Campus Communicating Project)[4-7],被认为是数字化校园概念的最早出现。1998年1月31日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科学中心发表题为《数字地球-21世纪认识地球的方式(The Digital Earth: Understanding our planet in the 21st Century)》[9]的报告。在这个报告中,他最先提出了数字地球的概念,此后,数字化概念被全世界普遍接受,并引申出了数字化城市、数字化校园、数字化图书馆等各种概念。
从一些欧美发达国家教育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来看,高校信息化建设普遍经历了下面几个阶段:
1)网络信息化平台的基础设施建设。
2)教育应用系统的扩展及教育内容(如课件等)的交流与共享。
3)上网技能的普及、知识内容素材的引入、基于电于商务的信息化教育成果的交流,以致形成基于信息化技术的教育产业。
在欧洲国家中,英国不仅信息技术教育的起步早,而且现有的发展水平也较高。英国全国学习网于1998年1月启动[10]。它是英国政府所提供的网络教育资源途径,也是主要的信息高速公路的教育通道。它充分利用网络,将学校、研究机构和图书馆等网站连接为一体,建立统一的教育网络和教育服务,是开发与应用在线学习、教学与公众服务的国家信息网络体系。到2002年,英国全国学习网的网络已连接英国所有家庭、街道、社区、医院、工作单位、社会服务以及大众媒体传播体系,能满足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职业教育、终身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各种需求。目前,英国全国学习网已经成为欧洲最大的教育门户网站,具备功能强大的搜索功能,共有250,000个左右的索引页。
英国教师网于2000年8月开通[11],专门面向教师,包括全国课程网站和虚拟教师中心。教师在此能简单便捷地获得相关信息与服务。2001年,全国课程网站又有新的改进,使之不仅具有了解国家课程的功能,而且可以直接把握国家课程相应阶段的学习计划。与此同时,虚拟教师中心也有新的发展,能够更加有效地搜索、整合和交互,为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一提供交流的机会与条件[2]。
美国大学校园的信息化建设已经涉及图书馆网络、学校管理上作、教学活动、科研活动、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且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美国大学“虚拟校园”的大门已经向世界敞开[12]。
瑞士:1999年10月,瑞士联邦两院正式通过了《瑞士大学2000-2003年发展计划》[13-15]。在2000-2003年期间,瑞士联邦政府将以特别财政补贴方式为州立大学拨款3000万瑞郎,以鼓励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信息化建设,建立“瑞士虚拟校园”。瑞士的两所联邦高上和7所高等职业学院也将参加实施“瑞士虚拟校园计划”。瑞士大学联席会议委托弗里堡大学的新技术与教学中心建立了国家高等教育和新信息技术网(www.edutech.ch)。该网站目前提供以下服务:建立瑞士高校使用信息技术教学的项口方案数据库(按学校检索、查询等):瑞士和国外使用信息技术教学的有关机构目录:瑞士和国际上关于用新信息技术教学的报告会、研讨会等活动时间表;有关的出版物和文章索引:教学模块、上具软件及现有教学手段的演示:以超链接形式参考其它有用资源:所有的内容都提供德、法、英三种语言服务。
其他:日本电信与京都大学、Stanford大学合作致力开发网上虚拟京都,发布城市信息,为社会提供服务[16-18]。德国的Rostock, Stuttgart大学建立了模拟系统,对一些城市的基础设施提供相关的查询、分析和显示功能[19-20]。
我国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并从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和跨越式发展的角度,充分肯定了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并明确指出要“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21]。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方针之后,一个全面推进国家信息化的浪潮正在蓬勃兴起。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础和条件[22]。从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网络教育学院试点、教育资源的开发和远程教育教学收视点的建设等方面,大大加快了教育信息化发展步伐。
国内高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一般分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网络基本服务建设、资源环境建设、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和信息门户及应用平台建设。中国数字化校园建设主要依靠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和各个学校的校园网络[23]。CERNET是山国家投资建设,教育部负责管理,清华大学等高等学校承担建设和管理运行的全国性学术计算机互联网络,创建于1994年,1995年12月正式开通。1997年,国务院授权CERNET负责“edu.cn”域名管理,确认CERNET为中国互联网四大网之一。现已建成高速通信线路28条,其中155Mbps以上传输速度的线路24条。CERNET分四级管理,分别是全国网络中心、地区网络中心和地Ix_主结点、省教育科研网和校园网。CERNET全国网络中心设在清华大学,负责全国主干网的运行管理。地区网络中心和地区主结点设在北京、上海、南京、西安、广州、武汉、成都、沈阳八个城市,分别设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南理上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东南大学、东北大学等10所高校,负责地区网的运行管理和规划建设。省级结点设在36个城市的38所大学,分布于全国除台湾省外的所有省、市、自治区。到2001年,CERNET主干网的传输速率已达到2.5Gbps CERNET已经有28条国际和地区性信道,与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日本和香港特区联网,总带宽在250Mbps以上。CERNET地区网的传输速率达到155Mbps已经通达中国大陆的160个城市,联网的大学、中小学等教育和科研单位900多个(其中高等学校800所以上),联网主机120万台,网络用户达到800多万人。CERNET目前已基本具备了连接全国大多数高等学校的联网能力,并完成了CERNET八大地区主干网的升级扩容。
在信息、基础建设方面许多高校加大了相关建设的投入,比如有的院校利用211工程、985工程项目资金,扩充园区骨干网的带宽及校园网出口带宽,增加上网的线路,如近期大连海事大学的校园骨干网千兆升万兆工程,实现了40G的带宽。在网络基本服务万面,不仅包括E Mail, WWW, FTP, BBS, Chat,域名服务等,近年来不少高校还将目录服务、认证系统等作为新型网络基本服务项目,纳入数字化校园的整体建设方案中。如清华大学建立的身份认证系统,中山大学的证书授权系统(CA)等[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