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时事教育关注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7-01-07

  时事教育主要是对当前的国内外形势及有关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教育,它对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养成关心国家大事的良好习惯,激发爱国主义情感,逐步树立正确的政治观点和价值观念,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今天,信息瞬息万变,变化日新月异,大国间的利益纷争,意识形态的冲突,民族与宗教等问题错综复杂。而认清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历史、客观和辨证地看问题,是高职生应具备的能力之一,时事教育无疑是帮助学生培养和提高此项能力最有效的教育手段。笔者以年级为单位对苏州地区的4所高职院校学生对时事教育关注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问卷调查。

  一、高职生时事教育关注度调查结果和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主要针对苏州4所高职院校的2011级、2012级和2013级三个年级的300名学生,每个年级随机抽取100名学生,由调查人员将问卷发放到调查对象手中并进行回收。总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94份,回收率98%,问卷调查以匿名方式填写,比较客观、真实地反映了学生对时事教育的关注状况。

  (一)高职生对时事教育关注程度表(表1)

  由表1可知:时事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是政治教师,其他任课教师在教学中几乎不安排内容。学生对时事的关注度集中在“少”和“很少”的选项上,说明学生获取时事政治渠道少,主要靠政治教师课堂安排的内容,也说明高职院校的时事教育状况不容乐观。

  (二)高职生对学校开展的时事教育的态度倾向表(表2)

  由表2可知:有24%的学生表示感兴趣,近60%的学生选择一般,说明大部分学生对时事教育持漠然态度,因此教师只有充分调动这部分学生时事政治的学习积极性,转变他们漠然的态度,时事教育才能事半功倍。

  (三)影响高职生形成对开展时事教育态度倾向及其相关各因素的调查分析

  1.影响高职生形成态度倾向为“感兴趣”的各相关因素调查(表3)

  由表3可见,影响学生对时事教育“感兴趣”的因素有多方面,有外在因素如教师讲解、父母亲戚朋友影响等,其中教师讲解对学生态度倾向的形成起主要作用。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学生自主内在的因素比例也不小,如能适当运用原理分析时事、了解社会动态,为踏上工作岗位做准备等。

  2.影响高职生形成态度倾向为“一般”的各相关因素调查(表4)

  我们看到,低年级学生由于刚进学校不久,知识积累和思维发展水平有限,时事政治分析力相对较弱。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对时政关注角度也在变化,高年级的学生更注重时政思想性,如教师精辟的讲解、自己能否运用原理评述时政等。因此,教师进行时事教育时对不同年级应有不同的目标和要求。

  3.影响高职生形成态度倾向为“不感兴趣”的各相关因素调查(表5)

  由表5可知:三年级学生对时事教育“不感兴趣”的百分比明显要低于一二年级,三年级学生系统接受过时政教育,他们会较为透彻地分析和多角度地评述时政,感悟到时事政治与个人和国家有着紧密的关系。可见时政教育应该从新生就着手实施,并循序渐进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二、本次问卷调查结果综述

  从问卷调查反馈和分析来看,目前高职生对时事教育关注度并不高,学校时事教育现状不容乐观。笔者认为高职院校目前出现如此状况,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教师缺乏一定的时事教育意识

  部分政治教师缺乏时政意识,认为高职院校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地方,不是高中,也不是普通高校,开不开展时事教育没有关系。如政治学科考卷中纯时政题或者以时事为背景资料设计的题目所占试卷比重很小,甚至没有。而高考试卷中时事政治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尤其是一些时事热点、重大事件,不仅考查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而且考查学生对时事热点、重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认识水平。通过与高中时事考核的比较,可以反映出高职校部分教师对时事教育思想上的不重视,而这种意识也严重制约了时事教育的实施。

  (二)部分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

  调查反馈中,出乎我们意料的是只有10%的学生认为关心国家大事是高职生的职责(详见表3).这数据不仅让教师震惊,还给学校的德育工作敲响了警钟。高职院校不仅仅要抓好专业技术和实践能力教育,也要抓好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正所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学生没有社会责任感,没有“胸怀天下为己任”的精神,怎能成为一名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呢?

  (三)学生缺乏时事综合分析能力

  受专业课程设置和学校培养目标的限制,高职院校公共基础文化课教材难度相对较小,在时事政治原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等方面对学生训练力度不大,学生大部分时间用在专业技能课上。在调查中有20%的学生表示对时政相关的背景和知识点理解较难。高职生注重形象思维的发展,形式思维和辨证思维发展明显不到位,在调查中只有12%的学生表示能运用所学原理分析评述时政。由于时事背景知识的匮乏以及时事分析能力的欠缺,使高职生对时事不感兴趣,对学校时事教育关注度不高。

  (四)教学资源未充分合理利用

  我们调查的4所职校每个班级都配备电视机和录音机,订阅了《苏州日报》或《中国青年报》,图书馆和阅览室有近十余种社会时事杂志和报刊,这给时事教育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但由于学生在思想、能力和态度上的准备不充分,使这些教学资源的使用率极其低下。如教室里的电视在双休日和晚自修往往用来收看电视剧,报纸堆放于教室的图书柜鲜有阅读,而阅览室的时事书刊更是无人问津。

  三、提高高职生时事教育关注度的对策和建议

  (一)政治教师要转变观念,身体力行地承担起时事教育的任务

  调查反馈表明:政治教师是学校时事政策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和实施者(见表1).教师要不断关注时事,钻研教材,并根据教材内容,适时增补时事要点。教师选择与教材理论和内容相关的时事,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一方面,可以对教材做适当的补充,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点的理解;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运用原理分析说明时事,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总之,政治教师要转变观念,为时事政策教育的开展做好思想、业务、能力上的准备,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二)适当调整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安排,确保时事教育的时间

  思想政治教育课是学校时事教育、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阵地。思政工作者不仅仅要发挥好政治课的时事教育功能,更要有“大思政”的眼光,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条件,开展时事教育。如政治课的前五分钟进行时事新闻播报、每月固定的时事综述、热点时事主题课、时事政治讲座等,促使学生主动去关心和了解国内外大事;课后充分发挥利用教学资源的优势,规定每晚收看“新闻联播”,有选择地收看如“新闻三十分”、“今日说法”等新闻类节目,以直观生动的节目激发学生学习时事政治的积极性。

  (三)根据不同年级学生认知发展特点,确定相应的时事教育形式和内容

  时事教育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思维特点,一年级学生作为刚入校的新生,思维浅显狭窄注重于直觉经验,教师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主;二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学习自主性和思维独立性,可适当组织些喜闻乐见的时政活动,如“时政沙龙”、“时事竞赛”等,启发他们独立思考,发挥记忆直观精确的特点,创造机会让学生自主学习;三年级学生智力发展已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从“经验性”向“理论性”转变,思维的组织性、深刻性、批判性、独立性明显加强,可进行探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

  (四)时事教育形式多样化,组织开展符合学校特色的时事教育

  政治教师为应付考试而灌输式地讲解时事,或念报纸、读杂志,或组织学生去图书馆阅览室看报纸杂志这些传统的时事教育方式,已激发不了学生的兴趣,更难以起到提高学生素质的作用。现代时事教育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如:

  教师让学生课后准备时事资料,课堂上抽出五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时事播报;让学生自己收集时事资料并对自己感兴趣的国内外时事进行评论或提出一些疑问供大家共同讨论、交流;在班级或者学校层面开设“小记者”招待会、答辩会,由学生向主持会议的教师提出各种时事政策问题;政治教师也可以联合团委、学生处(政教处)发动学生出一些时事教育的黑板报;组织一些时事知识竞赛,甚至可以指导学生撰写时事小论文等。只有形式多样的时事教育才能激发起学生学习时事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时事教育的关注度。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EB/OL].2013-10-20.

  [2]廖珊珊.新课改背景下思政课教学中加强时政教育的思考[J].改革与开放,20ll,(2).

  [3]瞿海波.高校时政教学的途径与方法研究明[J].科学教育论坛,2006,(2).

  [4]谢品,陈芬棋.时事政治教学形式多样化探究[J].教育与管理,2008,(5).

  [5]张宿堂,李斌,孙承斌.探索新形势下时政报道的规律性[J].中国记者,2007(1):18.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