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关于建国初期开展思想文化批判的思考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7

  论文关键词:思想文化;积极作用;消极影响

  论文摘要: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着各种风险的考验。在思想文化领域清除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牢固确立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主导地位的任务十分艰巨。正确认识建国后开展的思想文化批判所产生的历史作用是值得人们深思的课题。

    随着新中国建立,中国共产党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了主导意识形态。同时也应该看到,建国后封建思想在全社会仍有较大的影响,尤其是作为文化知识载体的知识分子的思想状态更加复杂,这与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文化的浸渍具有紧密的联系。封建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是根本对立的两种意识形态,建国以后清除其影响也是必然的。随着社会主义总路线的提出,中国开始慢慢的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在否定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基础上进行的,也是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前提。在进行社会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同时,在思想文化领域开展了针对资产阶级唯心主义的批判。在针对各类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批判改造过程中,主要是对电影《武训传》、俞平伯红学思想、胡适思想以及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

    一、建国初期开展思想文化批判的积极作用

    建国初期开展的思想文化批判,是对于当时仍流行于社会上的封建主义、资产阶级唯心主义思想的一次总的斗争。用什么样的理论来武装全国人民的思想,这是建国初期一个重待解决的问题。用马列主义武装人民的大脑,确立马列主义在全国各个领域尤其是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是党的一项历史任务,党当时在思想文化战线的任务是:“领导或推广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宣传,领导或推广对反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批判”。在这几次批判中,批判的对象虽然涉及一些人,但主要还是思想,如封建思想、资产阶级唯心论等等,这些思想曾流行于社会之中,严重束缚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积极性与创造性,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再者,由于建国后新中国仍处于帝国主义包围之中,树立正确的思想和革命必胜的信念,对于战胜敌对势力的进攻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占领思想阵地,统领全国人民的思想,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通过这几次主要的思想文化批判,使广大党员和群众明确了掌握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有力的抵制了敌对势力的进攻,确立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千百年来,中国劳动人民处于社会的底层,长期受到压迫与剥削,虽然不断发生广大人民反抗封建统治和外国侵略的斗争,但由于其阶级局限性和思想上的缺陷,无一例外地遭到失败。自马克思主义传播以来,工人阶级成为了领导革命的主力军,农民阶级在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后迅速成长,与工人阶级结成了巩固的联盟,中国革命的成功与牢固的工农联盟的作用是密不可分的。广大农民是中国社会最大组成部分,通过建国初期的思想文化批判和马克思主义教育,使其了解了党的路线和指导思想,并对自身的伟大力量有了正确的认识。资产阶级与小资产阶级,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在建国初期这个社会变革时期,其思想也出现了摇摆,通过这几次思想文化批判,使他们对本阶级的落后性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其思想也逐渐转变,认清了形势,看到了自己的缺点。最重要的是通过一系列的思想改造运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占领了思想阵地,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坚定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念,为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和即将到来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思想文化基础。

    二、建国初期开展思想文化批判的消极影响

    1.开了对学术思想进行政治批判的先河

    建国初期的思想文化批判原本是要肃清封建主义和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影响,目的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成为社会的主导意识形态。在实践中虽然区分了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但同时也使一部分对于社会发展有益并非具有明显阶级倾向的文艺理论被摒弃,形成了思想文化领域把马克思主义绝对化与一元化的局面,这样做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术思想的发展。即“思想问题和学术问题是属于精神世界的很复杂的问题,采取批判运动的办法来解决,容易流于简单和片面,学术上的不同意见难以展开争论”。

    对建国初期思想文化批判的主要对象及其著作,开始主要限于学术层面,主要表现为马克思主义与封建主义、资产阶级唯心主义的矛盾,这些争论,总的说还是人民内部矛盾,但随着讨论的升级,以及党的介人使得矛盾性质发生了变化。开始用政治运动的方式解决思想问题,并且用定性、批判、打倒的方式解决学术问题,混淆了学术争论与政治运动的界限,从此留下隐患,对于以后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极为不利。对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批评改造是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必要手段,但绝不能简单的归结为政治问题,更不能用简单、粗暴的方法解决学术之争和思想问题,否则,只能挫伤知识分子的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对于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产生了极其严重的消极影响。

    2.不利于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

    党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确立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方针,新中国建立后,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思想文化的改造也是必然趋势。但建国初期的思想文化批判以政治运动的方式,将思想改造运动中所出现的学术问题政治化、阶级化,使本来的人民内部矛盾转化为阶级矛盾,对于在文化工作者,无疑极具震撼作用,使其不敢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造成了学术思想的单一化、程式化,束缚了文化工作者创作的积极性。不久毛泽东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时指出:“凡属于思想性质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周扬也指出:“从教条公式出发的”、“一些粗暴的、武断的批评”、“一部份读者的偏激意见”,“使不少作家在精神上感到了压抑和苦恼”。这对于新中国的文化繁荣是具有很大的不良影响的。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