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历史人类学与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5)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7
深度访谈”,对所调查区域内文化风俗与历史的了解,都离不开对当地人的“询问”。即使是在中国传统史学的经典之作《史记》中,也大量运用了太史公司马迁遍访名山的“口述史料”。因此,口述史料以及获得口述史料的相关技术对于历史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就“技术”层面而言,口述资料的获得取决于调查者、被调查者以及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事实上,获取口述资料是一个相当复杂而微妙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尽量去除调查者的强烈“目的性”,如何消除被调查者对调查者的“陌生感”,以及如何引导被调查者打开回忆,被调查者的性别、年龄、职业,在什么样的地点与气氛中进行访谈,都会影响到获得的口述资料的内容与形式,进而影响到随后的研究工作。笔者以为口述史的经验结合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技术之外,还需要调查者因时因地的应变能力和良好的沟通能力。“技术”层面之外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在口述采集资料过程中的伦理问题与法律问题。口述资料与传统的文献资料一个不同之处在于,向我们提供研究资料的当事者还生活在现实的世界中,我们获取资料的过程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书斋活动”,而是一种社会性的资源交换。在这种交换过程中,如何保护受访者的权益不受侵害,同时也使调查者不触犯法律,都是获取口述资料过程中学者需要特别注意的伦理与法律问题。从长远发展来看,建立“口述”以及“田野”的伦理与法律规范,养成学者自觉遵守“田野”调查的伦理和法律观念,显得十分必要。
四  结  语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学术。历史人类学从其滥觞于法国年鉴学派第一代学者,到20世纪80年代鹊起于世界学术界,其自身的发展历程体现了学科之间的日益整合,体现了历史学与人类学的互动。“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人类学的出现是当代史学研究推进的时代标志之一。历史的事实发生过就尘封不动了,变动的是时代,是对历史的解释。如梁启超所说,历史研究为赋予“过往的真事实”以“新意义或新价值”的不断往复的西西弗式运动,历史人类学至少是这个时代“过往的真事实”与“新意义或新价值”之间互动的一种结果。
对于中国近代史研究而言,历史人类学的实践在民间宗教史与乡村史两个领域最为集中。相信随着它的展开,历史人类学会对中国近代史其他领域的研究产生有益的影响,会成为一种介于宏大叙事与经验性实证研究的“中层理论”。从历史学科的本位出发,历史人类学对人类学的吸收借鉴颇多,但是不能轻易放弃历史学科本位。因此,有学者提出:“社会经济史研究者只有坚守历史学本位,才有资格与人类学及所有社会科学对话。我们从社会科学研究得到启发的同时,更应该通过本学科的研究,为社会科学的理论体系作出贡献。”[10](p458)对历史学本位的坚持,是历史人类学在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根本,也是我们史学研究者借鉴与吸收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蓝达居.历史人类学简论[J].广西民族学院院报,2001,(1).
[3]苻太浩.历史人类学刍议[J].思想战线,2003,(1).
[4]张小军.历史的人类学化和人类学的历史化—兼论被“史学”抢注的历史人类学[J].历史人类学学刊,第一卷第一期.
[5]彭兆荣.田野中的“历史现场”一历史人类学的几个要件分析[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3).
[6]安德烈·比尔吉埃尔.历史人类学[A].勒高夫等.新史学[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
[7]马克·布洛赫.历史学家的技艺[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
[8]勒高夫等.新史学[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
[9]常建华.历史人类学的理论与在中国的实践[J].社会史研究通讯,第5期.
[10]彼得·伯克.西方新社会文化史[J].历史教学问题,2000,(4).
[11]保罗·利科.法国史学对史学理论的贡献[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
[12]王国维.最近二三十年中中国新发现之学问[J].学衡,第45期.
[13]蒋廷黻.历史学系概况[A].清华大学史料选编:第2卷(上)[C].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1年.
[14]柯文.在中国发现历史新序[J].历史研究,1996,(6).
[15]黄宗智.学术理论与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四个陷阱和一个问题[J].http://www.culstudies.com/.
[16]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17]张佩国.口述史、社会记忆与乡村社会研究—浅谈民事诉讼档案的解读[J].史学月刊,2004,(12).
[18]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导论—思想史的写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19]容观复.关于田野调查工作—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论之七[J].广西民族学院院报,1999,(4).
[20]刘志伟.地域社会与文化的结构过程—珠江三角洲研究的历史学与人类学对话[A].杨念群,黄兴涛.新史学[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