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国时期,分别以氐族和羌族为主体民族而建立的前秦、后秦的历史,向来为学者所重视。苻氏氐族集团和姚氏羌族集团在石赵时期迁徙关东,分别在枋头和滠头屯驻了长达十八年的时间。由于研究视角的不同,似乎还没有人注意到,在这十八年间分别凝成的苻氏枋头集团和姚氏滠头集团,与后来建立的前秦和后秦,有何等直接、何等重要的关系。本文即从考察这两个集团的形成及其内在的凝融出发,揭示苻氏前秦与姚氏后秦的立国,在部族发育和政治组织等方面的历史条件。
一、十六国前期关陇地区民族形势的变化
关陇地区,即西晋时期的雍州和秦州,民族分布十分复杂,胡族人口比重极大。江统《徙戎论》[1]:“且关中之人百余万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关中的胡族中,以氐族和羌族为主。这种民族分布的总体格局到永嘉之乱以后有了相当显著的变化。
从晋惠帝元康六年齐万年反乱开始,关中汉族人民大量向外流移,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关中的民族形势,汉族人口比例不断下降,而关中总的人口数量也因战争、饥疫、饥民外流而不断下降。外流的汉族人口当然也有返回关中的,如阎鼎率关西流民数千拥秦王业西归,但数量很小[2]。晋愍帝的长安朝廷能够在关中撑持数年,并不说明关中的汉族势力还有可观。愍帝得立,长安朝廷在匈奴刘氏的军事打击之下居然维持四五年之久,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雍州北部各郡羌胡的支持。
在愍帝建兴三年九月以前,刘曜率大军对长安进行过三次进攻,都是溯渭水西上,正面直攻,屡屡受挫。《刘聪载记》:“曜曰:‘彼犹强盛,弗可图矣。’引师而归。”这里所谓强盛,是指愍帝朝廷军事上尚有力量,而这一力量的根源,在于北部冯翊、北地、新平和安定等地的羌胡,主要是卢水胡、羌族和氐族,他们不仅提供军队,还要保证长安及其军队的粮食供应。建兴三年九月,刘曜第四次率军进攻长安。这一次他不再是溯渭水西上,而是绕道长安以北,首先进入冯翊,屯军粟邑,进攻上郡。上郡和冯翊一落入刘曜手中,关中形势大变。《刘聪载记》:“于是关右翕然,所在应曜。曜进据黄阜。”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就因为冯翊和上郡是关中羌胡分布最密集的地区,是羌胡的根本之地。刘曜占领了羌胡的根本之地后,关中支持长安的羌胡就大大减少了。次年七月,刘曜陷北地,羌族酋大军须对麴昌的粮食供应也被切断,长安城遂暴露于刘曜大军面前,不久愍帝出降,西晋覆灭。刘曜此次成功的关键在于瓦解了羌胡对长安的支持。关中的民族形势和胡汉民族力量的对比,从这一事实中也可以看出与十几年前有了很大的不同。
匈奴刘氏在平阳的单于台,控制了相当数量的氐羌。羌族在并州、河东是有一定分布的,可是没有材料说明氐族也在这一地区有广泛的分布。《刘元海载记》:“上郡四部鲜卑陆逐延、氐酋大单征、东莱王弥及石勒等并相次降之,元海悉署其官爵。”这个氐酋大单征,应当与鲜卑陆逐延一样,来自黄河西岸的上郡或冯翊等地。在当时条件下,他不太可能率领很多族众渡河到平阳。后来平阳的十几万氐羌,主要应该是刘曜从关中迁徙而来的。永嘉六年,贾疋、麴特等人攻击长安,刘曜只好放弃长安,退回平阳。《刘聪载记》:“麴特等围长安,刘曜连战败绩,乃驱掠士女八万余口,退还平阳。”这八万余口中,当然有相当数量的氐羌。刘聪死前,因刘乂事件而痛治氐羌酋帅,造成十几万氐羌对汉国的离心,后来都投奔石勒,石勒迁之于河北襄国附近。也就是说,在汉国时期从关中迁到平阳的氐羌并没有回到关中。关中氐羌总的数量下降,这也是原因之一。
二、苻氏氐族集团和姚氏羌族集团的首次东徙
刘曜前赵时期,关陇地区的民族形势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各族分布的格局有了新的变化。《苻洪载记》:“刘曜僭号长安,(蒲)光等逼洪归曜,拜率义侯。”《魏书·苻健传》:“刘曜拜洪为宁西将军、率义侯,徙之高陆,进为氐王。”案高陆属京兆。把苻洪及其族众从略阳远迁至京兆,是对氐族集中的略阳进行分化管理,便于就近控制和利用这一支已经很有实力的氐人部族。这是苻氏氐族集团以一支政治力量正式出现在中国历史舞台上的开端。
同时,刘曜还把一个相当庞大的羌族集团,从陇右迁到氐族集中的略阳。姚氏羌族集团因而也正式登台了。《姚弋仲载记》:“姚弋仲,南安赤亭羌人也。……永嘉之乱,东徙榆眉,戎夏襁负随之者数万……刘曜之平陈安也,以弋仲为平西将军,封平襄公,邑之于陇上。”史文没有明确交待姚弋仲是邑于陇上何地,但他受封为平襄公,而平襄为略阳郡属县,所以应该是在略阳郡。从后来姚弋仲集团中有许多略阳人士的事实看,姚弋仲在刘曜时期确实曾移徙略阳。略阳部族极多,而以氐族为最众。把姚氏羌族集团安插进略阳,也许正是为了对民族问题复杂的略阳进行分化管理。
总起来看,陇右地区的氐羌部族向东移徙,是刘曜时期关陇地区民族分布格局的主要特征。东移的氐羌部族,正好可以填充关中人口减少的空档。迁徙人口以强固统治,本来就是十六国时期各个政权一致推行的政策。而前赵向东迁徙陇右氐羌,还有一个军事上的考虑:为了对付前凉张氏,不能把容易摇荡的氐羌留在陇右。
这种迁徙也许从人口数量上看规模并不很大,但是意义深远。从总的趋势看,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十六国时期,陇右诸郡的氐羌不断向关中移徙,使得汉魏时期在陇右拥有人口优势的氐羌移出陇右,进入关中地区,为不久前才从漠北阴山南下的鲜卑各部腾出了空间。而进入关中的氐羌,以苻氏和姚氏为代表,因缘时会,后来进一步东徙,来到传统华夏的中心地区关东,在那里接受了关东地区的文化和政治影响,各自凝成了枋头和滠头集团,为石赵覆灭以后西归关中,建立前、后秦,打下了极为重要的基础。
三、石赵时期苻氏、姚氏两集团的东徙关东
关陇民族形势到石赵时期发生了更为深刻的变化。《苻洪载记》:“(刘)曜败,洪西保陇山。”看来苻洪并不情愿居住高陆,所以趁着前赵败亡的机会率领族众回到略阳故土。石虎入关,攻击陇右上邽,苻洪归降。
同时归降石虎的陇右部族中还有羌族姚弋仲集团。姚弋仲集团在前后赵之际,可能离开略阳平襄,向南迁至天水冀县。后来从关东西归的姚氏集团中有许多天水人士,而且苻生以王礼葬姚弋仲于天水冀县,就是证明。
根据《苻洪载记》和《姚弋仲载记》,苻洪和姚弋仲两人都向石虎献策,建议把关陇豪杰迁到关东去。石虎拜洪冠军将军,“委以西方之事”;以姚弋仲行安西将军、六夷左都督。石虎对二人的重视说明此时的陇右各部族中,以这两个集团的实力最强,潜力最大。
石勒死后,石虎夺位,并且平定石勒养子石生在关中的反叛。这时苻洪集团再次东迁,到达冯翊。《太平御览》卷一二一引《十六国春秋·前秦录》:“石虎既灭生,洪率户二万下陇东,如冯翊,虎拜洪护氐校尉,进爵为侯。”此时苻洪集团既有户二万,那么至少有十几万人了,当然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这一次苻洪东迁,是否出于自愿,史文阙载,但据事分析,很有可能是自愿的。毕竟关中比陇上的自然条件要好得多。大概这也正是苻、姚二人劝石虎迁秦雍豪杰于关东的原因。
《苻洪载记》:“季龙灭石生,洪说季龙宜徙关中豪杰及羌戎内实京师,季龙从之。”石虎这次迁徙关陇豪杰于关东,规模很大。《太平御览》卷一二一引《十六国春秋·前秦录》:“徙秦、雍州民(案民当为氐)羌十余万户于关东。”苻氏集团和姚氏集团是主要的迁徙对象。关陇地区最有实力的这两个氐羌集团的东迁,确实使关西一时间难以出现真正有威胁的地方力量,确保了石赵在西部地区的统治。
这两支氐羌集团迁到关东,一方面是远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