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耶秦简文字书法论略*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7
2002年6月,湘西里耶战国古城出土了大批秦代简牍,对此,学术界给予了极高评价。李学勤先生说:里耶秦简是21世纪最重大的考古发现,堪与西安兵马俑等量齐观。其学术价值,足以与敦煌文献、甲骨卜辞媲美。三年来,里耶秦简的整理研究工作,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果。遗憾的是,书法界对这批简牍的关注却非常有限,除张恒奎先生《里耶秦简书法》(载《中国书画》)一文而外,几乎还无人涉及于此。笔者生于湘西,对地方文献素来情有独钟,近年来,得天时地利之便,收集了一部分珍贵的原始材料,因草成此文,虽蠡测脔尝,亦期有裨于来者。
一、秦代书法之冠
里耶秦简共计36000余枚,10多万字,几乎相当于现存秦简总量的十倍。(1)(参下表)。
除了数量的绝对优势之外,比照其他秦代文字遗存(刻石、权量、诏版、泉货、兵符),就书法史意义而论,推里耶秦简为秦代书法之冠,并不唐突。试分述如次。
(一),笔法
论笔法之精谨,可以说,云梦秦简、龙岗秦简是无法与里耶秦简相媲美的。考察J1(9)4、J1(9)5、J1(9)6、J1(9)7、J1(9)8、J1(9)9诸简,我们不禁惊叹:蝇头大小的单字之内,在“精谨”的统一基调之下,竟然可以表现出如此丰富而高妙的用笔技巧!横画如轻燕掠水,竖画似玉箸悬空;斜笔潇洒荡漾,曲笔圆润流转,洵可谓美仑美奂,目不暇给!——在存世“古隶”墨迹中,里耶秦简确乎是绝无仅有的。当然,这种精谨的笔法与其作为官府“行政档案”的特殊性有着直接的
————————————————
l 本文属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里耶秦简研究》(批号:05BYY024)的阶段性成果。
关系。对此,拙文《里耶秦简释地》(载《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第3期)曾经有过详细论述,兹略作引证:“试读J1⑨1、J1⑨2、J1⑨3、J1⑨4、J1⑨5、J1⑨7、
J1⑨9、J1⑨10、J1⑨11、J1⑨12等简,我们发现,它们都不是公文原件。例如
J1⑨10简所及“赀钱”一事,处理时间长达三年(始皇33年4月至35年4月),
涉及了阳陵县、迁陵县、洞庭郡三者之间共四次公文往来。其中出现了“儋”
“纠”“嘉”“敬”等四个“书佐”或“令史”之名,但整简书体一致,笔迹相同,显然,处于简末的“敬”,乃是“赀钱”一事相关文书的最后归类、整理及缮写者。质言之,上引简牍其实都经过了迁陵县属“佐”“史” 认真的整理、严格的归类、精心的缮写。”——这种意在藏之久远的官府档案,较之一般公文及尺牍书疏,自然严谨工稳了许多。
(二),章法
依靠泰山、峄山、琅玡刻石、诏版权量、石鼓文等金石文字考察秦代书法的章法,此所谓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终有未达一间之隔。除青川木牍等少数材料而外,云梦秦简、龙岗秦简等大宗秦代墨迹又都是单简编连的单行书写形式。它们对书法章法流变的考察意义并不特别重要。因为这种一简一行的书写方式,无论是先写后编抑或先编后写,其难度并无差别。(2)非常可贵的是,36000余枚“里耶秦简”,绝大部分都是宽达数厘米的木牍(在这个意义上,考古界先入为主地以“里耶秦简”浑称之,并不可取),木牍的同一面,其书写内容在五、六行以上者也比比皆是!同样以J1(9)4、J1(9)5、J1(9)6、J1(9)7、J1(9)8、J1(9)9等百字以上的木牍为例,其章法之成熟,谁能不叹为观止?与秦刻石状如布算的形式相比较,上述木牍早已具备了后世纸上书法章法经营的理念:行间极尽参差错落之能事,单字务求修短舒张之变化。特别是J1(9)1、J1(9)10、J1(9)12一类书写相对自由的作品,其章法之美,更具天成偶得之趣:违而不犯,和而不同。干枝扶疏,花叶鲜茂;所谓规矩谙于胸襟,运用臻乎精熟,容与徘徊,翰逸神飞,其此之谓乎?——须知,木牍章法的难度远在单简书写之上!(3)
当然,我们并不能就此认为,当时的书手已经具备了书法艺术的自觉,因而特意选用了面积较宽的木牍以骋其章法之能。
按,楚地本多竹,这是最为正宗的书写材料。里耶秦简舍竹简不用而选用牍版,其实与书写内容的多少直接有关。我们知道,缮写篇幅较长的庙堂高文、私家著述,自然会选用简册,这既便于典藏保存,也便于阅读翻检。但是,作为官府往来文书的档案缮写,由于件数多,篇幅短,仍然选用简册,就未免胶柱鼓瑟了。因为这种选择的必然结果是:产生总量庞大的卷册,而每“册”的简数却很少,甚至存在卷不成“册”的可能。相反,选用牍版就非常合适:正面不够则书于反面,200字左右的篇幅,足以游刃有余。《云梦秦简·司空律》“令县及都官取柳及木柔可用书者,方之以书;毋方者乃用版”云云,恰好证明了这一事实:在官府文书往来、档案缮写中,牍版的使用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
至此,我们得到这样一个认识:从理论上说,牍版章法虽然难于简册章法,但是,由于牍版的使用机会并不比简册少,先秦书手对多行书写技能的把握,实已达到了与单简书写同样精熟的境地。以里耶秦牍的章法布局为基准,我们往上作最保守的推测,可以说,至迟到春秋战国时期,后世纸上书法章法经营的基本理念就已经完全成熟了。——质言之,里耶秦简的章法具有独一无二的书法史意义。
(三),风格
里耶秦简属官署档案,其纪年从嬴政二十五年至秦二世元年,一年不少。(4)十数年间,不同的“书佐”,留下了风格迥异的墨迹。——此亦为云梦、龙岗、放马滩、王家台秦简所不逮。概而言之,里耶秦简有三种风格的字体:其一是与云梦秦简一样典型的偏于隶书的字体。例如J1(16)1简、J1(8)133简、J1(8)154简等。这类简牍占总量的40%弱,它们是“古隶”的标准样式。其二是比龙岗木牍更为古雅的偏于小篆的字体。例如J1(9)2、J1(9)3、J1(9)4、J1(9)5、J1(9)6、J1(9)7、J1(9)8、J1(9)9、J1(9)11等。这类简牍占总量的50%强。从书法史角度来看,我们认为:这种字体与泰山、峄山、琅玡刻石仍同属一个家族。其差别仅仅在于:后者是小篆的标准样式,施之金石,着意于规范,基本上是填描的产物;而前者是小篆的应用形态,施之简牍,取向于流便,完全是书写的结果。用今天的印刷体与手写体类比,则思过半矣。其三是少量以楚文字笔意而写秦篆的作品。例如J1(9)981、J1(8)158、J1(8)152等。
当然,从字体演进的角度而言,上述三种风格的文字仍不妨浑称为古隶或秦隶。卫恒《四体书势》谓“隶者篆之捷”,唐兰《中国文字学》说“隶书本和篆书差不多”,“隶书在早期里,只是简捷的篆书”,在秦代简牍墨迹尚未发现之前,这些见解实属难能可贵,其有助于篆、隶名实之辨证者尤多。
综上所述,作为秦代真正的实用书体,里耶秦简确乎可补书史之阙。研究秦楚更代之际“书同文”的实质,其重要性自不待言。
二、秦简中的“书佐”
作为官府的行政公文档案,里耶秦简有一个最为引人注目的特点:许多木牍上都有数处“某手”的字样。按,前一字是人名,“手”训为“亲”.。(5)故“某手”当即“某人经手”之意。据此,结合湖北荆州高台18号墓所出汉初木牍文书中的“
一、秦代书法之冠
里耶秦简共计36000余枚,10多万字,几乎相当于现存秦简总量的十倍。(1)(参下表)。
出土地点
出土时间(年)
数量统计(片)
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M11
1975
2
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M4
1975
1155
四川青川郝家坪秦墓
1980
2
甘肃天水放马滩秦墓
1986
460
湖北云梦龙岗秦墓M6
1989
293
湖北江陵场家山秦墓M315
1990
75
湖北沙市关沮秦墓
1990
500
湖北江陵王家台秦墓
1993
800
湖北沙市周家台秦墓
1993
390
湖南龙山里耶古城
2002
36000
除了数量的绝对优势之外,比照其他秦代文字遗存(刻石、权量、诏版、泉货、兵符),就书法史意义而论,推里耶秦简为秦代书法之冠,并不唐突。试分述如次。
(一),笔法
论笔法之精谨,可以说,云梦秦简、龙岗秦简是无法与里耶秦简相媲美的。考察J1(9)4、J1(9)5、J1(9)6、J1(9)7、J1(9)8、J1(9)9诸简,我们不禁惊叹:蝇头大小的单字之内,在“精谨”的统一基调之下,竟然可以表现出如此丰富而高妙的用笔技巧!横画如轻燕掠水,竖画似玉箸悬空;斜笔潇洒荡漾,曲笔圆润流转,洵可谓美仑美奂,目不暇给!——在存世“古隶”墨迹中,里耶秦简确乎是绝无仅有的。当然,这种精谨的笔法与其作为官府“行政档案”的特殊性有着直接的
————————————————
l 本文属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里耶秦简研究》(批号:05BYY024)的阶段性成果。
关系。对此,拙文《里耶秦简释地》(载《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第3期)曾经有过详细论述,兹略作引证:“试读J1⑨1、J1⑨2、J1⑨3、J1⑨4、J1⑨5、J1⑨7、
J1⑨9、J1⑨10、J1⑨11、J1⑨12等简,我们发现,它们都不是公文原件。例如
J1⑨10简所及“赀钱”一事,处理时间长达三年(始皇33年4月至35年4月),
涉及了阳陵县、迁陵县、洞庭郡三者之间共四次公文往来。其中出现了“儋”
“纠”“嘉”“敬”等四个“书佐”或“令史”之名,但整简书体一致,笔迹相同,显然,处于简末的“敬”,乃是“赀钱”一事相关文书的最后归类、整理及缮写者。质言之,上引简牍其实都经过了迁陵县属“佐”“史” 认真的整理、严格的归类、精心的缮写。”——这种意在藏之久远的官府档案,较之一般公文及尺牍书疏,自然严谨工稳了许多。
(二),章法
依靠泰山、峄山、琅玡刻石、诏版权量、石鼓文等金石文字考察秦代书法的章法,此所谓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终有未达一间之隔。除青川木牍等少数材料而外,云梦秦简、龙岗秦简等大宗秦代墨迹又都是单简编连的单行书写形式。它们对书法章法流变的考察意义并不特别重要。因为这种一简一行的书写方式,无论是先写后编抑或先编后写,其难度并无差别。(2)非常可贵的是,36000余枚“里耶秦简”,绝大部分都是宽达数厘米的木牍(在这个意义上,考古界先入为主地以“里耶秦简”浑称之,并不可取),木牍的同一面,其书写内容在五、六行以上者也比比皆是!同样以J1(9)4、J1(9)5、J1(9)6、J1(9)7、J1(9)8、J1(9)9等百字以上的木牍为例,其章法之成熟,谁能不叹为观止?与秦刻石状如布算的形式相比较,上述木牍早已具备了后世纸上书法章法经营的理念:行间极尽参差错落之能事,单字务求修短舒张之变化。特别是J1(9)1、J1(9)10、J1(9)12一类书写相对自由的作品,其章法之美,更具天成偶得之趣:违而不犯,和而不同。干枝扶疏,花叶鲜茂;所谓规矩谙于胸襟,运用臻乎精熟,容与徘徊,翰逸神飞,其此之谓乎?——须知,木牍章法的难度远在单简书写之上!(3)
当然,我们并不能就此认为,当时的书手已经具备了书法艺术的自觉,因而特意选用了面积较宽的木牍以骋其章法之能。
按,楚地本多竹,这是最为正宗的书写材料。里耶秦简舍竹简不用而选用牍版,其实与书写内容的多少直接有关。我们知道,缮写篇幅较长的庙堂高文、私家著述,自然会选用简册,这既便于典藏保存,也便于阅读翻检。但是,作为官府往来文书的档案缮写,由于件数多,篇幅短,仍然选用简册,就未免胶柱鼓瑟了。因为这种选择的必然结果是:产生总量庞大的卷册,而每“册”的简数却很少,甚至存在卷不成“册”的可能。相反,选用牍版就非常合适:正面不够则书于反面,200字左右的篇幅,足以游刃有余。《云梦秦简·司空律》“令县及都官取柳及木柔可用书者,方之以书;毋方者乃用版”云云,恰好证明了这一事实:在官府文书往来、档案缮写中,牍版的使用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
至此,我们得到这样一个认识:从理论上说,牍版章法虽然难于简册章法,但是,由于牍版的使用机会并不比简册少,先秦书手对多行书写技能的把握,实已达到了与单简书写同样精熟的境地。以里耶秦牍的章法布局为基准,我们往上作最保守的推测,可以说,至迟到春秋战国时期,后世纸上书法章法经营的基本理念就已经完全成熟了。——质言之,里耶秦简的章法具有独一无二的书法史意义。
(三),风格
里耶秦简属官署档案,其纪年从嬴政二十五年至秦二世元年,一年不少。(4)十数年间,不同的“书佐”,留下了风格迥异的墨迹。——此亦为云梦、龙岗、放马滩、王家台秦简所不逮。概而言之,里耶秦简有三种风格的字体:其一是与云梦秦简一样典型的偏于隶书的字体。例如J1(16)1简、J1(8)133简、J1(8)154简等。这类简牍占总量的40%弱,它们是“古隶”的标准样式。其二是比龙岗木牍更为古雅的偏于小篆的字体。例如J1(9)2、J1(9)3、J1(9)4、J1(9)5、J1(9)6、J1(9)7、J1(9)8、J1(9)9、J1(9)11等。这类简牍占总量的50%强。从书法史角度来看,我们认为:这种字体与泰山、峄山、琅玡刻石仍同属一个家族。其差别仅仅在于:后者是小篆的标准样式,施之金石,着意于规范,基本上是填描的产物;而前者是小篆的应用形态,施之简牍,取向于流便,完全是书写的结果。用今天的印刷体与手写体类比,则思过半矣。其三是少量以楚文字笔意而写秦篆的作品。例如J1(9)981、J1(8)158、J1(8)152等。
当然,从字体演进的角度而言,上述三种风格的文字仍不妨浑称为古隶或秦隶。卫恒《四体书势》谓“隶者篆之捷”,唐兰《中国文字学》说“隶书本和篆书差不多”,“隶书在早期里,只是简捷的篆书”,在秦代简牍墨迹尚未发现之前,这些见解实属难能可贵,其有助于篆、隶名实之辨证者尤多。
综上所述,作为秦代真正的实用书体,里耶秦简确乎可补书史之阙。研究秦楚更代之际“书同文”的实质,其重要性自不待言。
二、秦简中的“书佐”
作为官府的行政公文档案,里耶秦简有一个最为引人注目的特点:许多木牍上都有数处“某手”的字样。按,前一字是人名,“手”训为“亲”.。(5)故“某手”当即“某人经手”之意。据此,结合湖北荆州高台18号墓所出汉初木牍文书中的“
上一篇:变动中的中国历史研究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