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 要:本文在笔者以前考证的基础上,又以读书所得新证据对北宋两刘牧的问题进行了不同角度的考证。并以考证结果为根据,对诸多已成“事实”进行了商榷,指出:三衢刘牧无任何易学著作存世;朱震等有关“河洛”图书的传承代次,全是瞎说,不可再引以为据;“河洛”图书内容出于彭城刘牧著一卷本《易数钩隐图》之后,很可能是其弟子窜入;范谔昌的“象学”并不讲“河洛”图书,以此溯及陈抟之“象学”亦非“河洛”内容;范氏晚于彭城刘牧,并非其师等。最后指出:彭城刘牧讲太极大道,理应在“宋明理学”的研究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
笔者曾在《周易研究》上发表《易数钩隐图作者等问题辨》一文,指出三衢刘牧(1011—1064,字先之,尚书屯田郎中)之前还有一位彭城刘牧(字长民,太常博士),并考定《中兴书目》所记《易数钩隠图》一卷,为前刘牧所撰。近来读书又得新证,兹详考之并商榷一些有关问题。
一 北宋确有二位刘牧之新证据
证据之一:杨亿《武夷新集》之证
景徳二年三月试草泽刘牧策二道(奉圣旨撰)
问化成之道,儒术为先,故大学之兴存于周礼,博士之设始于秦官,厯代相沿旧章咸在,国家盛胶庠之制,崇俊造之科,镂版以广圣言,祭菜以严祀典,传经请益必选硕儒,讲肄胄筵咸稽古训,而公卿之子弟,鲜隶籍于成,均州里之俊髦,率登名于乡老,岂劝诱之未至,将沿袭之或殊,何以复杏坛槐市之规,遵小成大成之制,弦歌不辍,诞扬洙泗之风,生徒寖多,克追唐汉之盛,愿闻嘉话,用洽永图。
按《宋史》列传记,杨亿字大年,浦城人,太平兴国八年(983癸未)十一月为秘书省正字,淳化中命试翰林,赐进士第,天禧中官至工部侍郎、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卒谥曰文。杨亿与寇准、王旦、毕士安等相友善,王禹偁、陈彭年皆其门人。景德四年(1007)八月,奉诏与王旦、钱若水等修《太祖太宗实录》。考景徳二年(1005)杨亿奉圣旨撰试草泽刘牧策二道之事可知,彭城刘牧当于是年致仕为官,而是年恰是澶渊之盟后第一年,故《宋史》记“景德二年春正月庚戌朔,以契丹讲和,大赦天下”。而三衢刘牧作《送张损之赴任定府幕职序》,时当庆厯四年(1044),恰是澶渊之盟后四十年,故文中有“我国家以仁策驯有北四十年矣”语。按《浙江通志》所记,景佑元年甲戌(1034,宋仁宗在位)进士张唐卿榜上有三衢刘牧名,为官屯田员外郎。这就是说,彭城刘牧早在三衢刘牧前三十年就已为官。
证据之二:宋王应麟《玉海》卷一百二十七“官制”记之证
嘉佑定横行员数
唐开元中始置诸使,后増诸司使,以内侍或将军兼,天佑后用外廷臣卿监将军及刺史以上领之,国朝定内客省使,至合门使曰横班,皇城使以下凡二十曰东班,宫苑使以下凡二十曰西班,初犹有正官,后但以检校官为之。嘉佑三年八月,诏立定横行员数,客省引进四方馆使各一员,东西上合门使共二员,合门引进客省副使共六员,合门副使通事舍人共八员(又诏并増二员)。神宗建文阶而武选未易,政和二年九月二十九日易横行新官,通侍大夫至右武郎十二阶,皇城使已下为武功,至武翼大夫八阶,副使以下为武功,至武翼郎八阶,六年十一月己未増为十三阶,亲卫至正侍大夫(郎亦如之,不置正侍,宣和官滥,横行至百十有八人)。宋朝文武无轻重之偏,有武臣以文学授文资者,若兴国三年王操,淳化二年和辠(音最,左加山字),咸平三年钱惟演。有文臣以智畧易右职当邉寄者,若雍熙四年栁开,祥符九年髙志宁,天圣元年刘平、四年刘牧,庆厯七年杨畋,皇佑四年苏缄,治平二年种诊谔,三年种古及张亢、刘几、李丕谅之属。熙宁五年三月戊戌,立文武换官法。
按此记,彭城刘牧原为太常博士的左职文官,于宋仁宗天圣四年(1026)“以智畧易右职当邉寄”。此时三衢刘牧16岁,八年后方上进士榜。
依据上面两条证据,我们可了解彭城刘牧的大概情况:宋真宗景德二年致仕,官至太常博士,至宋仁宗天圣四年,以有智略而易右职,赴边疆任武官。
根据有关资料,我们可以把两位刘牧的活动情况排作下表:
宋真宗(998—1022在位)
景德元年(1004),北宋与契丹于澶渊立盟讲和。
景德二年(1005)春正月,大赦天下,三月,杨亿奉圣旨拟试《草泽彭城刘牧策》二道。(见杨亿《武夷新集》)彭城刘牧于是年为官。
天禧中(1019),毗陵从事建溪范谔昌撰《易证坠简》一卷,《大易源流图》一卷,自谓其学出于溢浦李处约,李得之庐山许坚。(见陈振孙《直斋书録解题》)
宋仁宗(1023—1063在位)
天圣四年(1026),彭城刘牧以文臣有智畧,易右职赴边疆为武官。(见王应麟《玉海》)
景佑元年(1034),张唐卿榜(进士)有刘牧,三衢人,官屯田员外郎。(见《浙江通志》)
康定元年(1040年),范仲淹有《送三衢刘牧推官之兖州》诗作。(见范仲淹《范文正集》)
康定元年(1040年),宋咸作《王刘易辨》,自序中有“近世刘牧既为《钩隐图》以画象数”语。(见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又记:《易辨》凡二十篇,刘牧之学大抵求异先儒,穿凿破碎,故李、宋或删之或辨之)宋咸所谓“近世刘牧”,乃指彭城刘牧言。
康定元年(1040)七月十八日,石介作《泰山书院记》,有“今先生游,从之贵者,故王沂公、蔡二卿、李泰州、孔中丞,今李丞相、范经畧……门人之髙弟者,石介、刘牧”语。(见石介《徂徕集》巻十四)又石介《上杜副枢书》中有“泰山孙明复先生其人矣,先生道至大,尝随举子于科名……执弟子礼而事者,石介、刘牧”语。此皆指三衢刘牧而言。
庆厯初(1041),彭城刘牧二传弟子呉秘献《易数钩隐图》等书于朝,优诏奬之,田况为之序。(见冯椅《厚斋易学》所引《中兴书目》,有“仁宗时言数者皆宗之”语)
庆厯三年(1043)十一月甲申,以泰山处士孙复为国子监直讲。(见《宋史》)
庆厯四年(1044),三衢刘牧作《送张损之赴任定府幕职序》,有“我国家以仁策驯有北四十年矣”语。(见《宋文鉴》,又叶适《习学记言》曰:栁开、穆修、张景、刘牧,当时号能古文。又曰:与契丹和,前四十年刘牧送张损之,后四十年苏洵送石扬休。)
庆厯四年(1044)八月,富弼宣抚河北,奏三衢刘牧掌机宜文字。十二月富弼罢出,刘牧赴建州。(见《宋史》,又梅尧臣《宛陵集》有诗:刘牧殿丞通判建州)
庆厯七年丁亥(1047),李觏,三十九岁,是年作《删定刘牧易图序》。(见李觏《旴江集》)
嘉佑七年(1062),三衢刘牧除广南西路转运判官。(见《广西通志》卷五十一,秩官:宋广南西路转运使刘牧)
宋英宗(1064—1067在位)
治平元年(1064)四月,三衢刘牧移荆湖北路,五月六日,荆湖北路转运判官尚书屯田郎中刘牧,年五十四以官卒。(见王安石《临川文集》:《荆湖北路转运判官尚书屯田郎中刘君墓志铭并序》)
治平中(1066),叶昌龄撰《治平周易圗义书目》二卷,以《易数钩隐圗》之失,遂著此书,凡四十五门。(见王应麟《玉海》)
二 两刘牧之辨所涉及问题的商榷
宋晁说之曰:华山希夷先生陈抟圗南,以《易》授终南种征君放明逸,明逸授汶阳穆参军修伯长,而武功蘓舜钦子美亦尝从伯长学,伯长授青州李之才挺之,挺之授河南邵康节先生雍尧夫……有庐江范谔昌者亦尝受《易》于种征君,谔昌授彭城刘牧,而聱隅先生黄晞及陈纯臣之徒,皆由范氏知名者也。(《景迂生集》)
宋王称曰:初华山陈抟读易,以数学授穆修,修授之才,之才授雍,以象学授种放,放授许坚,坚授范谔昌云,坚卢江人也。(《东都事略》)
宋朱震曰:国家龙兴,异人间出,濮上陈抟以先天图传种放,放传穆修,修传李之才,之才传邵雍。放以河图洛书传李漑,漑传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