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帝之死与三头政治——《新战国时代的英雄豪杰》之三(4)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7
,已经是寒彻及于肌骨之间了。
  始皇帝过世时,李斯大概已经将近七十岁了。始皇帝的突然去世,给李斯带来相当大的冲击。自己是应该先走的人,却留在了后面,来日不多的预感,使他有生命短暂的悲哀。不过,李斯毕竟是积极入世的人,实干的政治家,在他的悲哀之上,更多的是对于时局和前景的忧虑。他清楚地知道,伴随始皇帝的过世,帝国和自己的未来,都将因为新皇帝的即位而有重大的变化。皇帝制度下的臣民,个人生家性命,无不系于主子一人。一朝天子一朝臣,今日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难保明日不成阶下囚刀下鬼。

                五 赵高说李斯

  赵高来见李斯的时候,已经有了相当的自信。他审时度势,将眼下的权力博局分辨得彻底透彻,他权衡利害,将三人共局的得失算计得滴水不漏。始皇帝死后留下的瞬间政治真空,可以由自己、胡亥和李斯三人来抢注填补。帝国是车驾,胡亥是车主,自己是车御, 李斯是参乘,三人共局,大权在握,可以强行驱动整个帝国机器的运行。三人夺权共局,胡亥以无缘帝位的幼子入继大统,李斯以拥立皇帝的新功继任丞相,自己则可以居于皇帝和丞相,宫廷和政府之间左右政局,对于三人而言,皆是有百利而无一害。胡亥既已说动,见李斯已经有了二对一的优势,打皇子胡亥的牌,出示的是未来皇帝的威慑,自己与李斯有近二十年的往来,以李斯的为人和眼下的处境而论,不由他不听从。赵高深信,利益所在,就是人生的选择所在,自己如此,胡亥如此,李斯也是如此,自己能够说服丞相李斯。
  寒喧之后,赵高单刀直入:“承蒙丞相所知,皇上过世前,有诏书赐送长子扶苏,速回咸阳主持丧葬,立为后嗣。诏书尚未发送,皇上驾崩,事情没有外人知道。现在,遗诏以及皇帝符玺都在胡亥手中,决定太子的事情,只在丞相与赵高的一句话而已。如何行事,望丞相计量?”
  李斯勃然作色,惊斥道:“亡国之言,何从谈起。这种事情,不是为臣者所应当谈论的。”
  赵高平静地说道:“在下鲁钝,惊动丞相。权且不妨换个话题,望丞相将自己与蒙恬试作衡量比较。功高劳苦能不能与蒙恬相比,谋远失少能不能与蒙恬相比,无怨于天下能不能与蒙恬相比,与扶苏关系之久长,被扶苏所信赖的厚薄,能不能与蒙恬相比?”
  李斯有些迟疑,思量后答道:“以上五条,都比不上蒙恬。不过,此时此刻,赵君用政事的欠缺来指责老夫,不也唐突过于了吗?”
  赵高是机敏的人,他体察出李斯心动的方向,顺势说道:“我赵高不过是内廷的勤杂而已,自从有幸以刀笔文法进入秦宫以来,管事已有二十多年。二十多年来,没有见过被罢免的丞相功臣有封赏延及第二代的,几乎都被问罪诛亡。始皇帝有二十多个儿子,都是丞相所知道的。长子扶苏刚毅而武勇,既能取信于人又能激励用人,即位以后,必定任用蒙恬为丞相,如此君臣政局之下,君侯最终不能怀列侯之印安归故里的结局,难道还不明显吗?在下高受诏教习胡亥学习法律政事,数年以来,未尝见胡亥有所过失,未尝对胡亥有不安之感。胡亥仁慈笃厚,轻财重士,明辨于心而绌纳于口,礼义周全而敬重士人,秦的诸位公子当中没有比得上他的,可以立为继嗣。望君侯计量决定。”
  李斯惶惑不愿深谈,起身相送说:“赵君请回!我李斯奉主上之诏令,听上天之成命,计量决定,何从谈起?”赵高不动,回复说:“安可以转危,危可以转安,不能自力定安危,岂能顺天有贵圣?”
  李斯说:“我李斯乃是上蔡闾巷之平民布衣,仰皇上恩宠,得幸被拔擢为丞相,受封为列侯,子孙后代皆位尊禄重。今主上将国家之存亡安危嘱托于臣,岂可以有所辜负?避死而求侥幸,不是忠臣之所为,苦劳而蹈危机,不是孝子之行事, 臣下人子,各守其职责而已。赵君不用多说,老夫将要得罪了。”
  在赵高听来,李斯的话,语在双关。得罪之指向,若在赵高,则是逐客出门,断念绝意,得罪之指向,若在李斯自身,则是上轨道入计划的开始。赵高坚定地引导谈话的方向说:“听说圣人迁徙无常,顺应变化而与时俱进,察见微末则能感知根本,观测动向则能明了归终。趋时应变,乃是物事固有的本性,哪里有守成不变的道理!眼下而今,天下权柄之命运系于胡亥,胡亥之成功,又系于在下高能够通达丞相,连接内外。政权营运,从外制中谓之惑,从下制上谓之贼。由上方控制下部,由中枢控制外围,乃是执政之道。秋霜降而草花落,水摇动而万物作,末由本定,乃是必然的道理。以君侯之明鉴,难道不能及早有所查验?”
  李斯欠身坐下,说道:“吾闻晋献公易动太子,晋国三世不得安宁,齐桓公兄弟争位,公子纠死于内乱。商纣王杀比干,囚箕子,不听劝谏,社稷倾危,国都成为丘墟。凡此三事,逆天违理,使得宗庙不得血食永祀。我李斯为人,要在顺守为臣之道,岂能干预继嗣?”赵高是佩剑行武,强壮坚忍的人,他逼近李斯说:“天下事在人为。上下合同,可以长久,中外若一,事无表里。君侯若是听臣之计,定将长有列侯之位,世世有封君之称,寿如乔松,智如孔墨。君侯若释此不从,祸患将及于子孙,足以寒心。善处世的人因祸为福, 请君侯择善决断。”
  李斯矛盾,李斯惶惑,李斯惊恐,他无法说服自己,也无法抗拒赵高。在为臣之道和保身固宠之间,在安定国本和攫取权益之间,他始终摇晃。这时候的李斯,年过七十,已经是垂暮之年,老迈多为晚年子孙计,他垂泪叹息,“呜呼哀哉,落日黄昏,遭遇乱世,身不能随先帝去,命将何处依托哉!”仰天之下,他接受了赵高的提议。


六 政见人事恩怨

  秦始皇有子女二十余人,其中儿子十五人,长子是扶苏,幼子是胡亥,另外知道名字者,尚有公子将闾兄弟三人和公子高,女儿十人,史书上曾经提到过的,有李斯的儿媳、李由等兄弟的妻子。史称扶苏为人刚毅而武勇,信任属下,既能取信于人,又能激励用人,奋发致力于政事,最为始皇帝所看重,也为朝野上下所服膺。始皇帝晚年,独裁加深,行政日渐苛酷。三十三年,焚书毁禁百家之言,三十五年,坑儒活埋诸生方士。对于焚书坑儒,公子扶苏有不同看法,他劝谏始皇帝说, “天下初定,远方的百姓尚未能安集,诸生都是诵读孔子,因循守礼的人,父上以重法严惩,儿臣恐怕天下不安,望父上明察。”晚年的秦始皇,大概是已经听不得不同意见,当即大怒,发落扶苏出京到上郡,去蒙恬所统领的北部方面军中出任监军。始皇帝晚年有一大疑政和失政,就是没有立太子,明确皇位继承人。扶苏是长子,贤明而为皇帝看重,是朝野上下公认的继承人。扶苏的离京外放,对于皇帝的继承问题和始皇帝晚年的帝国政局,不可不谓有重大的影响。
  焚书一事,出于丞相李斯的建议。李斯是法家,他反儒反分封,对于先王之政和仁义道德都不以为然,坑儒严惩方士诸生,他当然也是推波助澜的人。扶苏反对焚书坑儒,为儒生说话,他在政治主张和政策上,自然与李斯对立起来,李斯对始皇帝身后的不安,其政治上的根源,可以追溯到这里。
  李斯与蒙恬之间,在政见上也有对立。秦统一中国以后,整个北部边境,直接邻接强大的匈奴,骑马军团南下的威胁,远至辽东,近及首都。始皇帝自视为天下唯一的君主,不能容忍对等和对抗,当他准备攻击匈奴,占领匈奴南下的进出基地-河套地区时,李斯曾经呈述不同的意见反对进兵。李斯劝谏始皇帝说,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之间,有生活方式的根本差异,匈奴非定居无城郭,逐水草而居,如同候鸟迁徙,很难控制得了,草原骑战和城守攻坚之间也有很大的差异。秦军轻装深入,军粮难以接济,携辎重深入,则无法机动对应,占领匈奴的地方无法常驻,捕获匈奴的军民无法役使,耗费大而收获小,不是长久之策。始皇帝没有接受李斯的意见,他任命蒙恬为大将,统领三十万大军进攻匈奴,占领了河套地区,设置了九原郡。蒙恬是进攻匈奴的主帅,北进政策的推进者。李斯与蒙恬的政见分歧,由此留下根子。
  扶苏到上郡监军,与大将蒙恬共事,关系融洽,一体同心,蒙恬的弟弟蒙毅,受宠于始皇帝,多年以来,一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