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帝之死与三头政治——《新战国时代的英雄豪杰》之三(7)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7
恬也是罪有应当,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筑城万余里,其间岂无切断地脉,断绝生命之根的事情?或许,这就是我蒙恬的罪过。”于是吞毒药自杀。
秦是重功劳阀阅的国家,将帅计功升迁,官吏积劳累进,法治之下,吏治赏罚分明,井然有序。始皇帝统一天下以来,从未诛杀功臣,也不无端株连大臣,吏治稳定,政权内部安稳。二世杀蒙氏,开无过诛杀大臣的先例,在咸阳朝廷的大臣百官中,不安的情绪开始滋生。
九 残杀骨肉
诛杀蒙氏,动力在于李斯和赵高,他们内外同心协力,施压说服二世皇帝,铲除了自己的政敌。三驾马车的二世新政权,外有丞相李斯主持政务,安抚群臣,内有郎中令赵高警卫宫廷,控制内卫,二世皇帝居中垂拱,中外若一,事无表里,一时间也安定下来。待到始皇帝下葬完毕,宗庙祭祀大定,黔首安集,地方稳定以后,二世皇帝决定仿照始皇帝旧事故例,巡游天下。
二世元年春天,二世皇帝在以丞相李斯和郎中令赵高为核心的百官的陪同下,离开咸阳出关中东去,追寻始皇帝巡行刻石纪功的路线,由三川东海大道转而北上到碣石,之辽东,沿海返回,走并海道南下,经历泰山、之罘、琅岈、朐、渡过长江抵达会稽,走南阳武关道返回咸阳。
四月,二世皇帝回到咸阳。二世皇帝的这次巡游, 顺利无事,即位之际,各地或者有隐隐不稳的消息,赖皇帝出巡镇抚,海内威服。不过,事无外忧,必有内患。胡亥以幼子行阴谋杀长兄抢班即位,宗室大臣之间,颇有疑问,特别是十几位兄长的存在,潜藏着争位的隐患,始终如芒在背,使他不得安宁。胡亥深居宫中,与宗室大臣疏远,李斯年高在外,心事唯有赵高可以就近倾吐商谈。他将自己的不安心情说与赵高听,赵高说:“臣下早有同感,只是未敢先开口而已。现在陛下既然问到,请允许臣下一一道来。沙丘之谋,诸公子及大臣们都心存疑问,诸公子尽是陛下的兄长,大臣们都是先帝的老臣,陛下即位,诸公子面从心诽,臣赵高居中任事,大臣们怏怏不服。臣赵高宦事主上,日夜战战栗栗,无时不唯恐腋下生变,如此情况下,陛下哪里能够有安宁可言?”二世问到:“怎么办才好呢?”赵高回答说:“首先请陛下剪除先帝旧臣而提拔新人,使贫穷者富裕,让卑贱者高贵,如此一来,亲近臣下莫不是受陛下恩德之人,蓄谋旧奸无不被堵塞清洗。骨肉之间,逼近为敌,愿陛下疏远宗室,根绝觊觎帝位者。举废用人如此之下,陛下再严法重刑,有罪者株连宗族,急迫兴狱事日日无所止息,使人人苦劳于忧死自救,无暇滋生为乱之谋。”赵高不愧为权力斗争的高手,他的建议,一是越级提拔新人,制造感恩的新贵取代居功的老臣,即所谓后来者居上的人事方针;二是无情地制造反罪狱事,使人人自危,上上下下苦陷于表忠自救的恐惧中自顾不暇,由此铲除滋生谋乱的暇隙,即所谓连续不断地发动政治迫害运动。二世连连称是,于是委任赵高策划实行。
于是赵高网罗罪名,将秦公子十二人戮死于咸阳,公主十人砣死于杜县,财产一律没收,亲近多所株连。公子将闾兄弟三人被软禁于宫内,最终被定以“不臣”之罪判处死刑。所谓“不臣”,就是失臣下之礼义,引申就是对主上的不敬,再引申就是不服从图谋反了。公子将闾最是谨慎重礼的人,他实在是冤屈不服,对传达判决的使者申辨道:“朝廷的礼节,我从来不敢不宾从,国定的序位,我从来不敢不遵守,接受上命而有应对回答,我也从来不曾有过失辞欠礼,何以叫作不臣?只求明了自己的罪名而死。”专制独裁政权,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一人之下,所有的人没有生存的制度性保障,至于罪名的罗织,从腹谤心诽到莫须有,不过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而已。可怜将闾兄弟三人呼天不应,含冤引剑自杀。
在杀戮的恐惧之中,公子高曾经打算逃亡,又担心株连家族,走投无路之下,他上书二世请求殉死从葬始皇帝,二世准其奏,赐钱十万筑墓陪葬于始皇帝陵。史书记载公子高上二世皇帝书说:“先帝无恙的时候,臣下入内则被赐与饮食,出外则使乘坐车马,御府的衣物,中厩的宝马,臣下都有受领。先帝仙逝,臣下应当从死而未能速行,身为人子乃是不孝,身为人臣乃是不忠。不孝不忠,无以立名于世,臣下请求从死,愿意陪葬在俪山脚下。切切恳求,愿主上恩幸,哀怜准许。”皇子王孙日暮途穷之哀鸣,至今读史尚回荡在耳边。
十 来自坟墓的消息
西安是我游踪最多的古城,俪山始皇帝陵,比比多有流连的足迹。始皇帝陵千古雄伟,兵马俑坑赫然惊世,在临潼的山原丛林之间,处处是历史的遗恨和隐秘。俪山脚下,始皇帝陵园内西北,有甲字形陪葬大墓一座,规模等同王侯级别,地角靠近皇陵封土,考古论者以为墓主当是皇室宗亲,可能就是公子高的墓,他被迫殉死陪葬,得赐钱十万埋葬于此。由始皇陵封土西行里许,出陵园之外,有村落名上焦村,村外河道边,石榴杏柿果木下,有十七座甲字形陪葬墓,坐东向西,南北纵列,面向始皇帝陵展开。其中八座墓葬已经发掘,墓皆不大,均有棺椁壁龛,金、银、铜、铁、陶、玉、贝、骨的陪藏品中,有秦少府工官制作的御物,自然使人联想到墓主与皇室宫廷的关联。关于埋葬的墓主尸骨,考古学者有报告书如下:
第7号墓,墓主为男性,年龄30岁左右,头、身、四肢分离。
第10号墓,墓主为男性,年龄在30岁左右,头、身、手、足骨互相分离,倒置于椁室头厢内。
第11号墓,墓主为女性,年龄在30岁左右,骨格完整,仰身直肢,上下额骨左右错动。
第12号墓,墓主为男性,年龄在30岁左右,头骨置于椁室头厢盖上,肋骨及其他骨骼置于头厢内。
第15号墓,墓主为男性,年龄在30岁左右,头、身、四肢分离,置于椁室头厢盖上,头骨在椁室外乱土中,头的右颞骨上插有铜镞一支。
第16号墓,墓主为男性,年龄在30岁左右,上半身尸骨在椁室内,头骨在椁室头厢的盖上,下肢骨在填土中。
第17号墓,墓主为女性,年龄在20岁左右,头、身、下肢互相分离,左脚与胫骨分离,两臂伸张作趴伏状。
第18号墓,有铜剑一把,未见人骨。
八座墓中,出土七具尸骨,五男二女中,六人身首四肢分离,显然是被酷刑肢解而死,一人尸骨完整但上下额骨错位,显然是被绳索缢死,不由不使人想起诸位秦公子和公主被二世戮死砣死的那段悲惨往事。戮死,处死后陈尸示众,砣死,用石砸死,都是秦的酷刑,正可以由七具尸骨的惨状验证。著名的考古学家袁仲一先生是八座墓葬的发掘者之一,他推断其事说,秦始皇生于公元前259年,死于公元前210年,享年50岁,他的子女,年龄正当在20到30岁左右,与七具尸骨的年龄相符。诸位公子和公主,是在公元前209年同时被杀,也与17座墓葬同时修筑埋葬的情况相合。诸公子和公主被杀的时令,是在二世元年春天,秦历当在一至三月的寒冷时候,发掘中发现有修墓人烤火的炭迹,又是一条确凿的旁据。诸公子和公主都是二世的兄弟姐妹, 属于宗室显贵,虽然被杀,仍然给予棺椁葬具,集中于始皇帝陵东侧陪葬,也是合乎情理。至于只有铜剑一把,未见人骨的第18墓葬,有人推断可能是长子扶苏的衣冠冢,他当年受遗诏赐剑,自杀于北疆上郡,所以只留下一座有剑的空墓,令人感到神奇而有无穷尽的回味。
历史是昔日往事,是在时间中过去了的存在。当今的我们之所以能够知道历史,是因为往事留下了信息,我们可以根据信息回忆和复原往事的印象。往事的信息有口述,有文献,有遗物。最不可思议的是遗物,实实在在地穿越时空出现在我们的眼前,既属于当今,可以把玩触摸,又属于既往,可以牵连回想,传达给我们的信息,最为可靠而有实感。我曾经为寻求历史的踪迹去过上焦家村一带,落日黄昏之际,山阴地冷之时,飕飕然间仿佛有鬼哭神泣,不散的千年冤魂,浸染得月冷星寒。有诗人感慨得好“奈何家天下,骨肉尚无恩。”天地人世间, 对于生命来说,最紧密的莫过于亲情,人世间的统治,要由骨肉相残来维系,当是何等的悲哀。亲情的沦丧,对个人而言,是人性的丧失,对家族而言,是承传的断绝,对团体而言,是内部的崩溃,对国家而言,是失序的毁灭。亲情尚且不能容忍,还能包容他人乎?亲情沦丧的统治,能不速亡乎?亲情沦丧的统治,宗庙祭祀能不断绝乎?亲情沦丧的统治,子孙后代能不绝灭乎?秦帝国之灭亡,直接株连于远古以来的亲族亲情。
后记
历史叙事,是基于史实的叙事。关于赵高身世之叙事,与历来的见解多有不同,根据在于笔者的最新研究, 论文“补《史记》赵高列传-兼论始皇陵铜车马御手为中车府令官属”已经在秦汉史研究会第十四届年会暨国际学术讨论会(2005年八月,呼和浩特)上作了发表。关于子婴的身世,李斯与扶苏和蒙恬间的关系,也有新的解释,笔者相应另外撰有专文考证论述。
秦是重功劳阀阅的国家,将帅计功升迁,官吏积劳累进,法治之下,吏治赏罚分明,井然有序。始皇帝统一天下以来,从未诛杀功臣,也不无端株连大臣,吏治稳定,政权内部安稳。二世杀蒙氏,开无过诛杀大臣的先例,在咸阳朝廷的大臣百官中,不安的情绪开始滋生。
九 残杀骨肉
诛杀蒙氏,动力在于李斯和赵高,他们内外同心协力,施压说服二世皇帝,铲除了自己的政敌。三驾马车的二世新政权,外有丞相李斯主持政务,安抚群臣,内有郎中令赵高警卫宫廷,控制内卫,二世皇帝居中垂拱,中外若一,事无表里,一时间也安定下来。待到始皇帝下葬完毕,宗庙祭祀大定,黔首安集,地方稳定以后,二世皇帝决定仿照始皇帝旧事故例,巡游天下。
二世元年春天,二世皇帝在以丞相李斯和郎中令赵高为核心的百官的陪同下,离开咸阳出关中东去,追寻始皇帝巡行刻石纪功的路线,由三川东海大道转而北上到碣石,之辽东,沿海返回,走并海道南下,经历泰山、之罘、琅岈、朐、渡过长江抵达会稽,走南阳武关道返回咸阳。
四月,二世皇帝回到咸阳。二世皇帝的这次巡游, 顺利无事,即位之际,各地或者有隐隐不稳的消息,赖皇帝出巡镇抚,海内威服。不过,事无外忧,必有内患。胡亥以幼子行阴谋杀长兄抢班即位,宗室大臣之间,颇有疑问,特别是十几位兄长的存在,潜藏着争位的隐患,始终如芒在背,使他不得安宁。胡亥深居宫中,与宗室大臣疏远,李斯年高在外,心事唯有赵高可以就近倾吐商谈。他将自己的不安心情说与赵高听,赵高说:“臣下早有同感,只是未敢先开口而已。现在陛下既然问到,请允许臣下一一道来。沙丘之谋,诸公子及大臣们都心存疑问,诸公子尽是陛下的兄长,大臣们都是先帝的老臣,陛下即位,诸公子面从心诽,臣赵高居中任事,大臣们怏怏不服。臣赵高宦事主上,日夜战战栗栗,无时不唯恐腋下生变,如此情况下,陛下哪里能够有安宁可言?”二世问到:“怎么办才好呢?”赵高回答说:“首先请陛下剪除先帝旧臣而提拔新人,使贫穷者富裕,让卑贱者高贵,如此一来,亲近臣下莫不是受陛下恩德之人,蓄谋旧奸无不被堵塞清洗。骨肉之间,逼近为敌,愿陛下疏远宗室,根绝觊觎帝位者。举废用人如此之下,陛下再严法重刑,有罪者株连宗族,急迫兴狱事日日无所止息,使人人苦劳于忧死自救,无暇滋生为乱之谋。”赵高不愧为权力斗争的高手,他的建议,一是越级提拔新人,制造感恩的新贵取代居功的老臣,即所谓后来者居上的人事方针;二是无情地制造反罪狱事,使人人自危,上上下下苦陷于表忠自救的恐惧中自顾不暇,由此铲除滋生谋乱的暇隙,即所谓连续不断地发动政治迫害运动。二世连连称是,于是委任赵高策划实行。
于是赵高网罗罪名,将秦公子十二人戮死于咸阳,公主十人砣死于杜县,财产一律没收,亲近多所株连。公子将闾兄弟三人被软禁于宫内,最终被定以“不臣”之罪判处死刑。所谓“不臣”,就是失臣下之礼义,引申就是对主上的不敬,再引申就是不服从图谋反了。公子将闾最是谨慎重礼的人,他实在是冤屈不服,对传达判决的使者申辨道:“朝廷的礼节,我从来不敢不宾从,国定的序位,我从来不敢不遵守,接受上命而有应对回答,我也从来不曾有过失辞欠礼,何以叫作不臣?只求明了自己的罪名而死。”专制独裁政权,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一人之下,所有的人没有生存的制度性保障,至于罪名的罗织,从腹谤心诽到莫须有,不过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而已。可怜将闾兄弟三人呼天不应,含冤引剑自杀。
在杀戮的恐惧之中,公子高曾经打算逃亡,又担心株连家族,走投无路之下,他上书二世请求殉死从葬始皇帝,二世准其奏,赐钱十万筑墓陪葬于始皇帝陵。史书记载公子高上二世皇帝书说:“先帝无恙的时候,臣下入内则被赐与饮食,出外则使乘坐车马,御府的衣物,中厩的宝马,臣下都有受领。先帝仙逝,臣下应当从死而未能速行,身为人子乃是不孝,身为人臣乃是不忠。不孝不忠,无以立名于世,臣下请求从死,愿意陪葬在俪山脚下。切切恳求,愿主上恩幸,哀怜准许。”皇子王孙日暮途穷之哀鸣,至今读史尚回荡在耳边。
十 来自坟墓的消息
西安是我游踪最多的古城,俪山始皇帝陵,比比多有流连的足迹。始皇帝陵千古雄伟,兵马俑坑赫然惊世,在临潼的山原丛林之间,处处是历史的遗恨和隐秘。俪山脚下,始皇帝陵园内西北,有甲字形陪葬大墓一座,规模等同王侯级别,地角靠近皇陵封土,考古论者以为墓主当是皇室宗亲,可能就是公子高的墓,他被迫殉死陪葬,得赐钱十万埋葬于此。由始皇陵封土西行里许,出陵园之外,有村落名上焦村,村外河道边,石榴杏柿果木下,有十七座甲字形陪葬墓,坐东向西,南北纵列,面向始皇帝陵展开。其中八座墓葬已经发掘,墓皆不大,均有棺椁壁龛,金、银、铜、铁、陶、玉、贝、骨的陪藏品中,有秦少府工官制作的御物,自然使人联想到墓主与皇室宫廷的关联。关于埋葬的墓主尸骨,考古学者有报告书如下:
第7号墓,墓主为男性,年龄30岁左右,头、身、四肢分离。
第10号墓,墓主为男性,年龄在30岁左右,头、身、手、足骨互相分离,倒置于椁室头厢内。
第11号墓,墓主为女性,年龄在30岁左右,骨格完整,仰身直肢,上下额骨左右错动。
第12号墓,墓主为男性,年龄在30岁左右,头骨置于椁室头厢盖上,肋骨及其他骨骼置于头厢内。
第15号墓,墓主为男性,年龄在30岁左右,头、身、四肢分离,置于椁室头厢盖上,头骨在椁室外乱土中,头的右颞骨上插有铜镞一支。
第16号墓,墓主为男性,年龄在30岁左右,上半身尸骨在椁室内,头骨在椁室头厢的盖上,下肢骨在填土中。
第17号墓,墓主为女性,年龄在20岁左右,头、身、下肢互相分离,左脚与胫骨分离,两臂伸张作趴伏状。
第18号墓,有铜剑一把,未见人骨。
八座墓中,出土七具尸骨,五男二女中,六人身首四肢分离,显然是被酷刑肢解而死,一人尸骨完整但上下额骨错位,显然是被绳索缢死,不由不使人想起诸位秦公子和公主被二世戮死砣死的那段悲惨往事。戮死,处死后陈尸示众,砣死,用石砸死,都是秦的酷刑,正可以由七具尸骨的惨状验证。著名的考古学家袁仲一先生是八座墓葬的发掘者之一,他推断其事说,秦始皇生于公元前259年,死于公元前210年,享年50岁,他的子女,年龄正当在20到30岁左右,与七具尸骨的年龄相符。诸位公子和公主,是在公元前209年同时被杀,也与17座墓葬同时修筑埋葬的情况相合。诸公子和公主被杀的时令,是在二世元年春天,秦历当在一至三月的寒冷时候,发掘中发现有修墓人烤火的炭迹,又是一条确凿的旁据。诸公子和公主都是二世的兄弟姐妹, 属于宗室显贵,虽然被杀,仍然给予棺椁葬具,集中于始皇帝陵东侧陪葬,也是合乎情理。至于只有铜剑一把,未见人骨的第18墓葬,有人推断可能是长子扶苏的衣冠冢,他当年受遗诏赐剑,自杀于北疆上郡,所以只留下一座有剑的空墓,令人感到神奇而有无穷尽的回味。
历史是昔日往事,是在时间中过去了的存在。当今的我们之所以能够知道历史,是因为往事留下了信息,我们可以根据信息回忆和复原往事的印象。往事的信息有口述,有文献,有遗物。最不可思议的是遗物,实实在在地穿越时空出现在我们的眼前,既属于当今,可以把玩触摸,又属于既往,可以牵连回想,传达给我们的信息,最为可靠而有实感。我曾经为寻求历史的踪迹去过上焦家村一带,落日黄昏之际,山阴地冷之时,飕飕然间仿佛有鬼哭神泣,不散的千年冤魂,浸染得月冷星寒。有诗人感慨得好“奈何家天下,骨肉尚无恩。”天地人世间, 对于生命来说,最紧密的莫过于亲情,人世间的统治,要由骨肉相残来维系,当是何等的悲哀。亲情的沦丧,对个人而言,是人性的丧失,对家族而言,是承传的断绝,对团体而言,是内部的崩溃,对国家而言,是失序的毁灭。亲情尚且不能容忍,还能包容他人乎?亲情沦丧的统治,能不速亡乎?亲情沦丧的统治,宗庙祭祀能不断绝乎?亲情沦丧的统治,子孙后代能不绝灭乎?秦帝国之灭亡,直接株连于远古以来的亲族亲情。
后记
历史叙事,是基于史实的叙事。关于赵高身世之叙事,与历来的见解多有不同,根据在于笔者的最新研究, 论文“补《史记》赵高列传-兼论始皇陵铜车马御手为中车府令官属”已经在秦汉史研究会第十四届年会暨国际学术讨论会(2005年八月,呼和浩特)上作了发表。关于子婴的身世,李斯与扶苏和蒙恬间的关系,也有新的解释,笔者相应另外撰有专文考证论述。
上一篇: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康雍乾盛世
下一篇:“金声玉振之”及其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