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代中西交通的开展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7
隋代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过渡时期,由于大一统王朝的建立,隋时在各方面都表现出新的开拓。但隋朝的开拓往往没有来得及展开,这与它统治时间太短有关。承继隋代的开拓而展开的是代之而起的唐王朝,唐王朝在各方面都在隋代开拓的基础上持续发展并达到高潮。中西交通与文化交流也是如此,其成就不容忽视。唐朝是中外交通和文化交流的辉煌时期,隋代的开拓和发展是唐朝中外文化交流兴盛的前奏曲。
 
(一)
 
隋朝建立,西有吐谷浑、党项羌,西北有突厥,皆与隋朝对抗。突厥东起辽东,西至西海(今里海),势力强盛;吐谷浑以今青海为腹地,北及鄯善、且末。吐谷浑、突厥都地遏丝路要冲,对隋西北边境屡有侵扰,时战时和。因此,隋初与西域虽有交通,但规模不大。据《隋书·高祖纪》,开皇元年(581)三月,曾有白狼国“贡方物”。据杜佑《通典》卷187《边防三》,白狼国在“蜀郡之西。”南方因有陈朝的存在,更无可能利用海上交通发展与海南以西各国的关系。当时与隋进行友好交往的主要是东北的高丽、百济、靺鞨、契丹、倭国等。南北朝以来,西域诸国脱离中原政权的控制,先后陷于铁勒、柔然、突厥。由于长期隔绝,隋初对西域情况不甚明了,《隋书·西域传》云:“暨魏晋之后,互相吞灭,不可详焉。”
至开皇四年(584),突厥由于内讧,加上隋朝的军事打击而势衰,隋与突厥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东突厥臣服于隋,隋又赐突厥沙钵略可汗妻千金公主为杨姓,编之属籍,改封大义公主,从而与东突厥建立了和亲关系。此后又先后有安义公主、义成公主出嫁东突厥,信义公主出嫁西突厥。隋与西域诸国的交通始有开展。开皇四年,党项羌“千余家归化”[1],五年(585),其诸部落内附。六年(586),女国入隋朝贡。开皇九年(589),隋灭陈,与海南诸国始有交通,林邑遣使贡方物于隋[2]。不仅如此,隋之声威亦及于四邻。《隋书·西域传》“吐谷浑”条记载:
 
(隋)平陈之后,(吐谷浑主)吕夸大惧,遁逃保险,不敢为寇。
 
这对中西交通的开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同传同条记载:
 
(开皇)十一年,吕夸卒,子伏立。使其兄子无素奉表称藩,并献方物,请以女备后庭。
 
文帝未依其请,但在十二年(592),遣刑部尚书宇文弼出使吐谷浑慰抚之。十六年(596),以光化公主妻伏,从而与吐谷浑建立了和亲关系。第二年,国人杀伏,立其弟伏允。伏允“使使陈废立之事,并谢专命之罪,且请依俗尚主,上从之。自是朝贡岁至”[3]。开皇十六年(560),会州之战之后,党项羌“自是朝贡不绝。”[4]仁寿三年(603)六月,文帝下《令州县搜扬贤哲诏》,中有“方今区宇一家,烟火万里,百姓乂安,四夷宾服”之语[5]。不过由于西突厥、吐谷浑的存在,丝路交通仍存在很大阻碍。
隋炀帝即位,有经略四方之志。一方面进行军事扩张,开拓疆域;一方面遣使与海、陆两道丝路沿途国家进行交通。《隋书·地理志》云:
 
炀帝嗣位,又平林邑,更置三州。既而并省诸州,寻即改州为郡,乃置司隶刺史,分部巡察。五年,平定吐谷浑,更置四郡。……东南皆至于海,西至且末,北至五原,隋氏之盛,极于此也。
 
这为扩大中西经济贸易与文化交流创造了重要的条件。
侍御史韦节、司隶从事杜行满出使西域各国,展开了与西域的联系和交往。《隋书》卷83《西域传序》记载:
 
炀帝时遣侍御史韦节、司隶从事杜行满使于西蕃诸国。至罽宾,得玛瑙杯;王舍城得佛经;史国得十舞女、师子皮、火鼠毛而还。
 
王舍城(Rājagriha)即罗阅,古印度摩揭陀国悉苏那伽王朝(前六至四世纪)的都城,城西南佛陀伽雅为释迦牟尼成道之地。关于韦节等人的出使,同传“安国”条又云:
 
炀帝即位之后,遣司隶从事杜行满使于西域,至其国,得五色盐。
 
韦节回国后撰有《西蕃记》一书,已佚。韦节等人的出使,扩大了隋对西域的了解,打破了中原地区与西域的长期隔绝状态。
为了增进对西域的了解,扩大与西域诸国的贸易活动,经营西域,在韦节等出使西域不久,炀帝遣裴矩往张掖主持互市。裴矩是隋炀帝时对西域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
隋朝建立以后,“西域诸蕃款张掖塞与中国互市”[6]。张掖成为当时中西贸易中心,兴盛时有四十多个西域国家的商人集中在这里经商。当时裴矩已经屡立大功,扬名朝廷,并担任吏部侍郎。炀帝派这样一位重要人物去张掖,其经营西域的目的是很明显的。《旧唐书·裴矩传》云:“矩知帝方勤远略,欲吞并夷狄,乃访西域风俗及山川险易、君长姓族、物产服章”。裴矩又“寻讨书传,访采胡人”(《西域图记》序)[7],了解各国的地理形势、气侯物产和风俗习惯,并把这些材料积累起来,于大业四年(608)撰成《西域图记》一书,入朝奏之,受到炀帝赞赏。《隋书·裴矩传》记载:
 
赐物五百段,每日引矩至御坐,亲问西方之事。矩盛言胡中多诸宝物,吐谷浑易可并吞。帝由是甘心,将通西域,四夷经略,咸以委之”。
 
《西域图记》共三卷,记44国事,且附地图画像,已佚。其序保存在《隋书·裴矩传》中,是中西交通史的宝贵资料。据其序文,可知其书内容的大概。
 
臣闻禹定九州,导河不逾积石;秦兼六国,设访止及临洮。故知西胡杂种,僻居遐裔,礼教之所不及,书典之所罕传。自汉氏兴基,开拓河右,始称名号者,有三十六国。其后分立,乃五十五王。仍置校尉、都护,以存招抚。然叛服不恒,屡经征战。后汉之世,频废此官。虽大宛以来,略知户数;而诸国山川未有名目。至如姓氏风土,服章物产,全无纂录,世所弗闻。复以春秋递谢,年代久远,兼并诛讨,互有兴亡。或地是故邦,改从今号;或人非旧类,因袭昔名。兼复部民交错,封疆移改,戎狄音殊,事难穷验。于阗之北,葱岭以东,考于前史,三十余国。其后更相屠灭,仅有十存。自余沦没,扫地俱尽。空有丘墟,不可记识。
皇上膺天育物,无隔华夷。率土黔黎,莫不慕化。风行所及,日入以来,职贡皆通,无远不至。臣既因抚纳,监知关市,寻讨书传,访采胡人。或有所疑,既详众口,依其本国服饰仪形,王及庶人,各显容止,即丹青模写,为《西域图记》,共成三卷,合四十四国。仍别造地图,穷其要害。从西顷以去,北海之南,纵横所亘,将二万里。谅由富商大贾,周游经涉,故诸国之事,罔不遍知。复有幽荒远地,卒访难晓,不可凭虚,是以致阙。而二汉相踵,《西域》为传,户民数十,即称国王,徒有名号,乃乖其实。今者所编,皆余千户,利尽西海,多产珍异。其山居之属,非有国名,及部落小者,多亦不载。
发自敦煌,至于西海,凡为三道,各有襟带。北道从伊吾,经蒲类海铁勒部、突厥可汗庭,度北流河水,至拂菻国,达于西海;其中道从高昌、焉耆、龟兹、疏勒,度葱岭,又经钹汗、苏对沙那国、康国、曹国、何国、大小安国、穆国,至波斯,达于西海;其南道从鄯善、于阗、朱俱波、唱磐陀,度葱岭,又经护密、吐火罗、挹怛、帆延、漕国,至北婆罗门,达于西海。其三道诸国,亦各自有路,南北交通。其东女国、南婆罗门国等,并随其所往,诸处得达。故知伊吾、高昌、鄯善,并西域之门户也。总凑敦煌,是其咽喉之地。
以国家威德,将士骁雄,泛礞汜而扬旌,越昆仑而跃马,易如反掌,何往不至?但突厥、吐浑分领羌胡之国,为其拥遏,故朝贡不通。今并因商人,密送诚款,引领翘首,愿为臣妾。圣情含养,泽及普天,服而抚之,务存安辑。故皇华遣使,弗动兵车,诸蕃既从,浑、厥可灭,混一戎夏,其在兹乎?不有所记,无以表威化之远也。
 
序文叙述了西域各国的变迁,记载了从敦煌出发西行至西海(地中海)的三条路线,分析了击灭吐谷浑、突厥,浑一华夏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并提出了对西域征、抚并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