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代中西交通的开展(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7
用的方针。对于研究中西交通和文化交流史来说,最重要的材料是自敦煌至地中海的三条路线,比之《魏书·西域传》所记更加具体,代表了隋时对西域各国的认识水平。
后来炀帝经营西域,就是贯彻了裴矩本序中阐述的征抚并用方针。在隋炀帝开拓西域的过程中,裴矩做出了杰出贡献。
首先征服突厥、吐谷浑,开拓西部疆界,扩大了隋之势力范围。吐谷浑与突厥成为隋与西域交通的两大障碍,所谓“为其拥遏,故朝贡不通。”《隋书·西域传》“吐谷浑”条记载:“铁勒遣使谢罪,请降,帝遣黄门侍郎裴矩慰抚之。”裴矩趁机“讽令(铁勒)击吐谷浑以自效。铁勒许诺,即勒兵击吐谷浑,大败之。伏允东走,保西平境。”裴矩建议炀帝同时出军,从而击溃了吐谷浑。于是“自西平临羌城以西,且末以东,祁连以南,雪山以北,东西四千里,南北二千里,皆为隋所有。”隋于其地设立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对西突厥,裴矩建议炀帝实施分化离间,以减轻西突厥对隋西部疆域的威胁。大业六年(610),炀帝将西巡,遣侍御史韦节召西突厥处罗可汗,处罗不能从命,炀帝大怒,但又无如之何。《隋书·北逖传》“西突厥”条记载:
适会其酋长射匮遣使来求婚,裴矩因奏曰:“处罗不朝,恃强大耳。臣请以计弱之,分裂其国,即易制也。射匮者,都六之子,达头之孙,世为可汗,君临西面。今闻其失职,附隶于处罗,故遣使来,以结援耳。愿厚礼使者,拜为大可汗,则突厥势分,两从我矣。”
炀帝依其计而行,果然造成射匮与处罗的失和,射匮既与隋通好,又击破处罗,迫使处罗入朝,后来处罗还从征高丽。所以炀帝说:“往者与突厥相侵扰,不得安居。今四海既清,与一家无异,朕皆欲存养,使遂性灵。”
其次,裴矩贯彻对西域诸国进行招抚的政策,扩大了隋与西域诸国的交往。《隋书·西域传序》云:
帝复令闻喜公裴矩于武威、张掖间往来,以引致之。其有君长者四十四国,矩因其使者入朝,啖以厚利,令其转相讽谕。大业年中,相率而来朝者三十余国,帝因置西域校尉(按:《通典》卷191《西戎总序》作“西戎校尉”)以应接之。
由于史书记载缺略,“事多亡失,”《隋书·西域传》所载有二十国。除吐谷浑、党项、女国之外,与隋进行官方交往的西域国家与政权,见于记载的如下。
铁勒,“大业三年,遣使贡方物,自是不绝云”(《隋书·北狄传》)。
高昌,“炀帝嗣位,引致诸蕃。大业四年,遣使贡献,帝待其使甚厚。……自是岁令使人贡其方物”(《隋书·西域传》)。大业八年“十一月己卯,以宗女华容公主嫁于高昌王,”隋与高昌建立了和亲关系(《炀帝纪》)。据杜佑《通典》卷191,“炀帝大业五年,(高昌王)伯雅来朝,因从击高丽。还,尚宗女华容公主,八年,归藩。”
康国,“大业中,始遣使贡方物”(《隋书·西域传》)。杜佑《通典》卷193云:“唐居,……至隋时,谓之康国。”
安国,“即汉时安息国,……大业五年,遣使贡献”(《 隋书·西域传》)。
石国,“(国王)甸职以大业五年遣使朝贡,其后不复至”(同上)。据《通典》卷193《边防九》,“石国,隋时通焉。”
焉耆,“大业中,遣使贡方物”(《隋书·西域传》)。杜佑《通典》卷192云:“隋炀帝大业中,其王龙突骑遣使贡方物。”
龟兹,“大业中,遣使贡方物。(《隋书·西域传》)。
于阗,“大业中,频遣使朝贡。”((《隋书·西域传》)。
吐火罗,“大业中,遣使贡方物。”(《隋书·西域传》)。
米国,“大业中,频贡方物。”(《隋书·西域传》)。
史国,“大业中,遣使贡方物。”(《隋书·西域传》)。杜佑《通典》卷193云:“大业中,始通中国。”
曹国,“大业中,遣使贡方物。”(《隋书·西域传》)。(据《炀帝纪下》,事在大业十年七月乙卯)
何国,“大业中,遣使贡方物。”(《隋书·西域传》)。
乌那曷,“大业中,遣使贡方物。”(《隋书·西域传》)。
穆国,“大业中,遣使贡方物。”(《隋书·西域传》)。
波斯,“炀帝遣云骑尉李昱通波斯,寻遣使随昱贡方物”。 (《隋书·西域传》)。
漕国,“汉时罽宾国也,……大业中,遣使贡方物。”(《隋书·西域传》)。
附国,“大业中,来朝贡”(《 隋书·西域传》)。《通典》卷187《边防三》云:“附国,隋代通焉。在蜀郡西北二千余里。……炀帝大业四年,其王遣子弟宜林率嘉良夷六十人朝贡。”
据《通典》卷193《边防九》,炀帝曾试图交通天竺,“隋炀帝志通西域,遣裴矩应接西蕃诸国,多有至者,唯天竺不通,帝以为恨。”
由于隋朝的积极的外交活动,因而隋与西域各国保持着频繁交往和友好联系。大业四年(584),炀帝祠祭恒岳,西域十余国皆来助祭。[8]大业五年(609),炀帝西巡,至张掖附近的燕支山,“伯雅、吐屯设等及西域二十七国,谒于道左。”[9]“大业十一年(591)春正月甲午朔,(炀帝)大宴群僚。突厥、新罗、末曷、毕大辞、诃咄、传越、乌那曷、波腊、吐火罗、俱虑建、忽论、诃多、沛汗、龟兹、于阗、安国、曹国、何国、穆国、毕、衣密、失范延、伽折、契丹等国并遣使朝贡。”[10]
第三,裴矩对西域的经营,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西域诸蕃,往来相继”[11]。中原地区与西域各国重新加强了经济贸易方面的往来。
炀帝时,西域三十余国频至中原“朝贡”。西域诸国商胡也纷纷来长安、洛阳等地经商。炀帝在京城长安设立四方馆,以待四方使客,各掌其方国及互市事。《隋书·百官志下》记载:
炀帝即位,多所改革。……鸿胪寺改典客署。初,炀帝置四方馆于建国门外,以待四方使者,后罢之,有事则置,名隶鸿胪寺,量事繁简,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临时损益。东方曰东夷使者,南方曰南蛮使者,西方曰西戎使者,北方曰北狄使者,各一人,掌其方国及互市事。每使者署,典护录事、叙职、叙仪、监府、监置、互市监及副,参军各一人。录事主纲纪,叙职掌其贵贱立功合叙者,叙仪掌小大次序,监府掌其贡献财货,监置掌安置其驼马船车,并纠察非违,互市监及副掌互市,参军事出入交易。
裴矩令帝又在洛阳东市举行盛会,邀请诸蕃酋长、各国使者和胡商参加,集娱乐、贸易为一体。当时,“帝令都下大戏,征四方奇技异艺,陈于端门街。衣锦绣、珥金翠者,以十数万。又勒百官及民士女列坐棚阁而纵观焉,皆被服鲜丽,终月乃罢。又令三市店肆皆设帷帐,盛列酒食。遣掌蕃率蛮夷与民贸易。所至之处,悉令邀延就坐,醉饱而散。蛮夷嗟叹,谓中国为神仙。”[12]这长达一个月的贸易盛会具有国际性质,显示了隋时中外交流的盛况。
第四,韦节的出使和裴矩的经营,使隋扩大了对西域的认识。韦节著《西蕃记》其书已佚,其书的内容,《通典》卷193《边防九》中有片断节录,记载康国情形,是不见于前史的材料,说明这次出使,确实扩大了隋对西域的了解。据《通典》卷193《边防九》,“劫国,隋时闻焉。在葱岭中。”“施罗伊国,隋时闻焉。在乌荼国北,大雪山坡上。”“越底延国,隋时闻焉。理辛头河北。南至婆罗门国三千里,西北至赊弥国千余里,东北至瓜州五千四百里。”
(二)
隋代禁止民间私人从事海上贸易,据《隋书·高祖纪》载:
(开皇)十八年春正月辛丑,诏曰:“吴越之人,往承弊俗,所在之处,私造大船,因相聚结,致有侵害。其江南诸州,人间有船长三丈以上,悉括入官。”
炀帝亦无解禁之举。但炀帝时,隋朝对南海诸国也展开了积极的外交活动。隋代以前,中国本早已向海外发展。据《汉书·地理志》,汉武帝时,汉使已远至黄支国(在今印度)、已程不国(今斯里兰卡)。三国时吴国孙权曾遣朱应、康泰等出使海南诸国,据《梁书·海南诸国传》记载,“其所经及传闻,则有百
后来炀帝经营西域,就是贯彻了裴矩本序中阐述的征抚并用方针。在隋炀帝开拓西域的过程中,裴矩做出了杰出贡献。
首先征服突厥、吐谷浑,开拓西部疆界,扩大了隋之势力范围。吐谷浑与突厥成为隋与西域交通的两大障碍,所谓“为其拥遏,故朝贡不通。”《隋书·西域传》“吐谷浑”条记载:“铁勒遣使谢罪,请降,帝遣黄门侍郎裴矩慰抚之。”裴矩趁机“讽令(铁勒)击吐谷浑以自效。铁勒许诺,即勒兵击吐谷浑,大败之。伏允东走,保西平境。”裴矩建议炀帝同时出军,从而击溃了吐谷浑。于是“自西平临羌城以西,且末以东,祁连以南,雪山以北,东西四千里,南北二千里,皆为隋所有。”隋于其地设立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对西突厥,裴矩建议炀帝实施分化离间,以减轻西突厥对隋西部疆域的威胁。大业六年(610),炀帝将西巡,遣侍御史韦节召西突厥处罗可汗,处罗不能从命,炀帝大怒,但又无如之何。《隋书·北逖传》“西突厥”条记载:
适会其酋长射匮遣使来求婚,裴矩因奏曰:“处罗不朝,恃强大耳。臣请以计弱之,分裂其国,即易制也。射匮者,都六之子,达头之孙,世为可汗,君临西面。今闻其失职,附隶于处罗,故遣使来,以结援耳。愿厚礼使者,拜为大可汗,则突厥势分,两从我矣。”
炀帝依其计而行,果然造成射匮与处罗的失和,射匮既与隋通好,又击破处罗,迫使处罗入朝,后来处罗还从征高丽。所以炀帝说:“往者与突厥相侵扰,不得安居。今四海既清,与一家无异,朕皆欲存养,使遂性灵。”
其次,裴矩贯彻对西域诸国进行招抚的政策,扩大了隋与西域诸国的交往。《隋书·西域传序》云:
帝复令闻喜公裴矩于武威、张掖间往来,以引致之。其有君长者四十四国,矩因其使者入朝,啖以厚利,令其转相讽谕。大业年中,相率而来朝者三十余国,帝因置西域校尉(按:《通典》卷191《西戎总序》作“西戎校尉”)以应接之。
由于史书记载缺略,“事多亡失,”《隋书·西域传》所载有二十国。除吐谷浑、党项、女国之外,与隋进行官方交往的西域国家与政权,见于记载的如下。
铁勒,“大业三年,遣使贡方物,自是不绝云”(《隋书·北狄传》)。
高昌,“炀帝嗣位,引致诸蕃。大业四年,遣使贡献,帝待其使甚厚。……自是岁令使人贡其方物”(《隋书·西域传》)。大业八年“十一月己卯,以宗女华容公主嫁于高昌王,”隋与高昌建立了和亲关系(《炀帝纪》)。据杜佑《通典》卷191,“炀帝大业五年,(高昌王)伯雅来朝,因从击高丽。还,尚宗女华容公主,八年,归藩。”
康国,“大业中,始遣使贡方物”(《隋书·西域传》)。杜佑《通典》卷193云:“唐居,……至隋时,谓之康国。”
安国,“即汉时安息国,……大业五年,遣使贡献”(《 隋书·西域传》)。
石国,“(国王)甸职以大业五年遣使朝贡,其后不复至”(同上)。据《通典》卷193《边防九》,“石国,隋时通焉。”
焉耆,“大业中,遣使贡方物”(《隋书·西域传》)。杜佑《通典》卷192云:“隋炀帝大业中,其王龙突骑遣使贡方物。”
龟兹,“大业中,遣使贡方物。(《隋书·西域传》)。
于阗,“大业中,频遣使朝贡。”((《隋书·西域传》)。
吐火罗,“大业中,遣使贡方物。”(《隋书·西域传》)。
米国,“大业中,频贡方物。”(《隋书·西域传》)。
史国,“大业中,遣使贡方物。”(《隋书·西域传》)。杜佑《通典》卷193云:“大业中,始通中国。”
曹国,“大业中,遣使贡方物。”(《隋书·西域传》)。(据《炀帝纪下》,事在大业十年七月乙卯)
何国,“大业中,遣使贡方物。”(《隋书·西域传》)。
乌那曷,“大业中,遣使贡方物。”(《隋书·西域传》)。
穆国,“大业中,遣使贡方物。”(《隋书·西域传》)。
波斯,“炀帝遣云骑尉李昱通波斯,寻遣使随昱贡方物”。 (《隋书·西域传》)。
漕国,“汉时罽宾国也,……大业中,遣使贡方物。”(《隋书·西域传》)。
附国,“大业中,来朝贡”(《 隋书·西域传》)。《通典》卷187《边防三》云:“附国,隋代通焉。在蜀郡西北二千余里。……炀帝大业四年,其王遣子弟宜林率嘉良夷六十人朝贡。”
据《通典》卷193《边防九》,炀帝曾试图交通天竺,“隋炀帝志通西域,遣裴矩应接西蕃诸国,多有至者,唯天竺不通,帝以为恨。”
由于隋朝的积极的外交活动,因而隋与西域各国保持着频繁交往和友好联系。大业四年(584),炀帝祠祭恒岳,西域十余国皆来助祭。[8]大业五年(609),炀帝西巡,至张掖附近的燕支山,“伯雅、吐屯设等及西域二十七国,谒于道左。”[9]“大业十一年(591)春正月甲午朔,(炀帝)大宴群僚。突厥、新罗、末曷、毕大辞、诃咄、传越、乌那曷、波腊、吐火罗、俱虑建、忽论、诃多、沛汗、龟兹、于阗、安国、曹国、何国、穆国、毕、衣密、失范延、伽折、契丹等国并遣使朝贡。”[10]
第三,裴矩对西域的经营,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西域诸蕃,往来相继”[11]。中原地区与西域各国重新加强了经济贸易方面的往来。
炀帝时,西域三十余国频至中原“朝贡”。西域诸国商胡也纷纷来长安、洛阳等地经商。炀帝在京城长安设立四方馆,以待四方使客,各掌其方国及互市事。《隋书·百官志下》记载:
炀帝即位,多所改革。……鸿胪寺改典客署。初,炀帝置四方馆于建国门外,以待四方使者,后罢之,有事则置,名隶鸿胪寺,量事繁简,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临时损益。东方曰东夷使者,南方曰南蛮使者,西方曰西戎使者,北方曰北狄使者,各一人,掌其方国及互市事。每使者署,典护录事、叙职、叙仪、监府、监置、互市监及副,参军各一人。录事主纲纪,叙职掌其贵贱立功合叙者,叙仪掌小大次序,监府掌其贡献财货,监置掌安置其驼马船车,并纠察非违,互市监及副掌互市,参军事出入交易。
裴矩令帝又在洛阳东市举行盛会,邀请诸蕃酋长、各国使者和胡商参加,集娱乐、贸易为一体。当时,“帝令都下大戏,征四方奇技异艺,陈于端门街。衣锦绣、珥金翠者,以十数万。又勒百官及民士女列坐棚阁而纵观焉,皆被服鲜丽,终月乃罢。又令三市店肆皆设帷帐,盛列酒食。遣掌蕃率蛮夷与民贸易。所至之处,悉令邀延就坐,醉饱而散。蛮夷嗟叹,谓中国为神仙。”[12]这长达一个月的贸易盛会具有国际性质,显示了隋时中外交流的盛况。
第四,韦节的出使和裴矩的经营,使隋扩大了对西域的认识。韦节著《西蕃记》其书已佚,其书的内容,《通典》卷193《边防九》中有片断节录,记载康国情形,是不见于前史的材料,说明这次出使,确实扩大了隋对西域的了解。据《通典》卷193《边防九》,“劫国,隋时闻焉。在葱岭中。”“施罗伊国,隋时闻焉。在乌荼国北,大雪山坡上。”“越底延国,隋时闻焉。理辛头河北。南至婆罗门国三千里,西北至赊弥国千余里,东北至瓜州五千四百里。”
(二)
隋代禁止民间私人从事海上贸易,据《隋书·高祖纪》载:
(开皇)十八年春正月辛丑,诏曰:“吴越之人,往承弊俗,所在之处,私造大船,因相聚结,致有侵害。其江南诸州,人间有船长三丈以上,悉括入官。”
炀帝亦无解禁之举。但炀帝时,隋朝对南海诸国也展开了积极的外交活动。隋代以前,中国本早已向海外发展。据《汉书·地理志》,汉武帝时,汉使已远至黄支国(在今印度)、已程不国(今斯里兰卡)。三国时吴国孙权曾遣朱应、康泰等出使海南诸国,据《梁书·海南诸国传》记载,“其所经及传闻,则有百
上一篇:汉代民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