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对个体道德养成的激励——公平理论的道德践行意义(3)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7

    1,建立公平的道德回报机制。就单纯的道德活动而言,道德主体也许并不以他人的回报为其每一次道德践行的条件,但由于他的道德行为客观上是以自己的付出换取他人的获得,则回报也就是道德公平的必然要求。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持续  的努力总是得不到回报时,他必然会选择放弃。l,}

  长远的过程来看,回报是一种激励力量,对个体的途  德养成起着不容忽视的强化作用。

      公平的道德回报要求道德主体在客观上得到t  其道德行为相称的社会对待。它首先表现为公平跳  社会评价。道德奉献者应该得到道德受惠者、他沐  以及社会的尊重和认可;践踏道德者则应受到社会和他人的批评和谴责。其次,为确保道德回报得l-J实现,社会应该建立扬善抑恶的道德回报机制。一方面,用赞赏、奖金、提升等激励性措施表达对道德行为的肯定,使道德主体和社会成员对道德的行为给予充分的重视,并不断强化这种行为;另一方面,用批评、谴责、制裁等惩罚性措施表达对不道德行为的否定,使道德主体和其他社会成员减弱和消除这种不良的行为。1996年4月,《人民日报》曾发起了主题为“个人素质与公德意义”的讨论。在19日的专栏上,河北李氏说:“一次,我乘公共汽车去邯郸,途中上来一位老人,交了钱后要车票,乘务员不给,两人吵了起来。我看不过去,对乘务员说:你收了钱还不给人家开票,看你车门上写的只收款不开票是贪污行为,你有啥理由与人家争吵?乘务员一听,矛头就对准了我,说我多管闲事,让司机停车,逼我下车。车一停下来,本来默不作声看热闹的一车人,开始埋怨我多事。无助的我陷人了尴尬境地。”可见,不公平的社会评价只能使无德者嚣张,有德者尴尬。与之相反,近几年,有的省份为使“‘英雄流血不流泪”,开始设立见义勇为基金。这种举措的意义更多地表现于金钱之外:它使主体的道德意识得到强化;引导社会成员对道德主体作出公平的评价,并激励其自觉于道德践行。

    道德回报应该是适时的。道德主体的行为若长期得不到回报,会被理解为对该行为的漠然,则道德主体的道德行为动机可能会逐渐消退。道德回报还应该是有层次性的。对不同道德主体的回报应充分考虑到主体的需要,回报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当人的行为结果使他的需要得到满足时,这种行为出现的频率会加强。无论采用什么形式,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使人们在道德公正的环境里感到做有德者高尚,做奉献者光荣,真正体现道德的价值。t>>唯有如此,道德回报才能对个体的道德养成起到强化的作用。

    2.引导个体选择适当的参照系。公平是个体将自己的“奉献”和“报酬”与他人对比之后产生的感觉,即公平与否是经过社会比较得出的评价结论。而要进行比较,就必须选择一个与之相比的参照系。从理论上来说,道德主体的公平感应当来源于其与任意一个参照系比较的结果,但由于事实上存在的个体道德水平的参差不齐,个体选择什么样的参照系在很大程度上将影响其对于公平的感受。道德主体为了产生公平感,除了减少道德奉献或增加道德报酬,还有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更换参照系—选择道德水平相当或略高的人为比较对象。首先,对个体而言,参照道德水平相当或略高于自己的人,主观上既可缓解或消除因不公平感带来的心理紧张和不适,又可激励其增加奉献,从而推动个体道德水平的提高。其次,对社会而言,确立标准参照系在客观上也是可行的。社会上确实存在大量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道德高尚之人。乔安山一辈子践行道德,战友雷锋就是他的参照系。将德行高尚的人树立为道德楷模,既是对他们的公平回报,可以强化他们的道德行为;又为广大道德主体提供了社会比较对象,确立了适当的参照系,可以引导更多个体增加道德奉献,促进社会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