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铜陵“顺安三月三庙会”及其文化特征(7)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7

  一名人文化 葛洪慕名来顺安传道、炼丹,现在杏山洞穴的 “葛仙洞公园 ”,是后人依据史料所修。传葛洪在顺安治愈许多病人,又不收报酬,人们为了表示感激之情,就仿效前人在 山上栽杏树示谢 。此后,满山遍野的杏树 ,人们就此叫作杏 山。7 54年,李白首次游览铜陵五松山。1761年李白遭流放遇赦,途经顺安驻足。北宋陈翥,学富五车,所著 《桐谱》是世界上最早泡桐专著。影响最大的是两位当朝宰相:盛度官至 “知枢密院事”,曾奉使西夏有功 ,带回西夏朝贡珍品牡丹数株,仁宗钦赐牡丹一本,盛度带回宗祠种植,至今仍然枝繁叶茂:王安石与挚友胡舜元王.獬少年同窗,两度寓居顺安,留下诸多遗迹,存有诗词多篇,其中《顺安临津驿》这首千古绝唱成为北宋时期 “庙会”繁华景象的佐证。两位当朝宰相和许多名人在大约三十年的时间里与顺安发生的瓜葛乡情,在前后近千年的时间里,顺安活动着如此众多文人骚客、高官重贵,也直接或闯接影响 “庙会”,他们共同成就了顺安的美名,同时顺安的锦绣山水吸引和滋润、养育着众多的名人依仗各 自的才华、魅力和地位提升了顺安的社会份量。是他们把顺安推介出去,把不知名的、经济的顺安提升为知名的、享有文化品位的顺安。

  顺安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富庶地区,这是 “庙会”得 以繁荣发展的基础铺垫;位居楚头越尾文化的过渡地带,造就了 “庙会”文化兼容并蓄的包容姿态;源 自或依附于青铜文明史的 “庙会 ”,本是艰韧不跋 、生身不息的精神体现;“庙会”自唐宋起源经久不衰,正是源远流长的文化传承。顺安 “庙会”文化是长江流域文化链条上的构成要素,又以相对稳定的模式促进或影响着铜陵地区 自然和人文各要素的最佳结合,形成了相同于各地 “庙会”文化的一般共性却又具备不同个性的文化特征。分布在顺安方圆二十公里区域的 “庙会”文化遗点,时间跨度长、历史信息存量丰富、原创因素 比较完满,构成 了 “庙会 ”文化核心区甚至连带半部中国文化史。

  顺安 “庙会”文化价值不能深藏闺阁,更不能遗弃在当代人的手中让文化走向前台,正是文化传承的历史责任和文化的现实价值所在。“庙会 ”从遥远的过去一路走来,至今还没有看到停下脚步的迹象。我们有幸见证顺安 “庙会”的迎来过往,有责任呵护,有必要摸清它的内在联系、研究它的繁荣规律,汲取精髓,传承其历史价值。

  参考文献

  [i]w·艾萨德《区域科学导论》[M].

  [2]《皖江地区历史文化研究》[M]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7年.

  [3]《铜陵县志》[M].

  [4]华觉明《中国青铜器》[M]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3年.

  [5]《中国古铜都铜陵 (矿冶专辑)》[M]铜陵市政协文史委员会.

  [6]《新唐书》《全唐文》《宋史 》《王文公文集》《辞海 》[M].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