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邓小平的文化观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9
  [论文关键词]邓小平;文化观;发展创新
  [论文摘要]文化,是人类社会非常重要的现象。广义的文化指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活动及其成果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大类。我们通常所说的“文化”单指精神文化,包括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两个部分,就是党的十六大所讲的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文化。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创立邓小平理论的同时,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也进行了一系列系统而科学的论述,形成了他的科学的文化观。邓小平的科学文化观,对于繁荣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文化观
  近代以来,西学东渐,中外对峙,古今撞击,潮起潮落。中国文化到底向何处去?始终是中国人民关注的大问题。对此,邓小平独具匠心,做出了科学的回答。在他看来,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中国文化的发展,既非儒学的翻版,亦非西学的照搬,更不是各种文化的简单组合,而是在广泛吸取古今中外一切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建设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新文化,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这种文化的模式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共产主义为核心、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以外来优秀文化为辅助、以现代化为着眼点的有机整体。
  1.文化的战略地位——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邓小平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一直从战略高度认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他认为: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是富强、民主、文明三位一体的目标。这三个方面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各有其特定的内容和要求,不能互相代替,它们又紧密联系,互相促进。这就是说,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根本变革不仅仅是在经济领域,现代化是包括一定经济、政治结构和文化形态在内的整个新文明。第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文化建设一方面为物质建设提供知识、智能援助,另一方面为物质建设提供心理、精神动力。“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也要受破坏,走弯路。光靠物质条件,我们的革命和建设都不可能胜利”①。第三,提高民族素质,增加精神财富,满足广大民众的文化需要,更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邓小平指出,尽管我们有先进的指导思想,但文化的总体水平还比较低。要改变文化的落后状态、只能靠文化本身的建设来解决。第四,防止“西化”和“分化”,巩固社会主义,也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他认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中国要发展,就要有一个稳定的和平环境,中国要维护世界和平,就必须发展自己,建设比资本主义更具优越性的社会主义。当前,“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中国要想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不仅要在经济上赶上和超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而且要在文化建设上比它们更胜一筹。
  2.文化发展的指导方针——马克思主义。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要以什么为指导思想呢?邓小平强调指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则,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这是毫无疑义的”②。因为:第一,马克思主义是指挥无产阶级战斗的旗帜,是打破传统恶习、消除陈腐文化的有力武器。第二,“熟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从而加强我们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③。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研究文化建设中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构建新文化。是否坚持马克思主义,关系着我国文化的发展方向、性质和兴衰成败。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对于中国文化,正像中枢神经之于人,犹如航标对于夜行之船,一旦失去了它,中国文化只能在黑夜中东游西荡、徘徊不前。
  3.文化建设的核心——共产主义思想。邓小平反复强调: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共产主义思想,他说:“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